中国经典学术著作如何在海外传播?
2019年5月25日,中国经典学术著作在国际传播中的机遇和挑战高端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赵奇,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周云帆,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负责人分别致辞。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中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研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这既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目标要求,也是新时代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传承创新和兼容开放,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更好地总结中国实践、提炼中国智慧,创建能够反映新中国70年伟大社会变革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进而有效地整合研究力量和对外推广资源,充分发挥学界、出版机构等不同主体的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的对外话语传播体系。
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着眼构建与当今社会时代发展相适应,与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要求相符合,具备理论性、学术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的话语体系。
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新时代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做中华文化的解读人,讲述好中国故事;第二,新时代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转换好中国故事;第三,新时代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做中华文化的推广人,传播好中国故事。
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与我国出版社,特别是社科文献有着长期合作的友好关系,在国际上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希望通过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形成实实在在的成果,进一步夯实中外双方坚持合作的基础和长期友好的情谊。
无论在中国社科院还是国家层面,都存在大量学术著作走出去项目,走出去是甄选的过程,也是资金资助的过程。中国的学者和学术机构在走出去的理念上,与过去十年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国际出版社也看到了中国的发展机遇。但是“走出去”到“走进去”是我们未来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我们要挑选优秀的作者和高质量的学术著作来阐释我们的话语,要挑选真正能入心入脑的著作,被更多国际受众接受,这是今后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博睿学术出版社拥有出版一流汉学研究的悠久历史,主要是来自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研究。
自2005年以来,博睿学术出版社加快实施“现当代中国研究出版计划”,与中国学者、出版物和科研机构在系列书、期刊和电子产品出版方面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积极投身于翻译出版中国学者的学术著作,加强中西方学术沟通和交流。
社科文献出版社与博睿学术出版社自2005年起就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皮书”系列的合作出版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改革开放研究丛书” “当代中国研究系列” “中国学者的世界观” 等系列图书以及许多专著获得了海外学者和读者的一致好评。
这些杰出的出版物充分体现了中国社科院的研究特色与优势,结合中国当前社会实践,以问题为导向,科学阐释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正是国外学术界、读者群关注中国的重点问题,响应了海外市场的需求。博睿学术出版衷心希望未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各出版机构开展更加深入、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提高中国学者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对外工作总体要求,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和“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社科文献国际出版业务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中国社科院的大力支持和作者译者的积极配合。既要与外方出版社磨合,又要根据国际出版惯例和国际学术著作规范进行打磨,实属不易。在各方合作伙伴的支持下,社科文献“走出去”步伐越来越快。未来,社科文献与博睿将进入更深层次的合作轨道。全球数字时代,双方将以多种形式推出更多更好的、能体现中国前沿学术水准的著作,整合全球学术出版资源,向世界讲述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自2011年开始,社科文献累计出版图书近900余种,覆盖近30余个语种,其中95%以上获得了国家的翻译资助
社科文献在全球进行战略布局,推进本土化战略实施,2015年设立俄罗斯出版分社,2018年在马来西亚成立主题图书编辑部,覆盖整个东南亚国家。鉴于数字出版的优势,我们建立了俄语地区数字传播平台、皮书数据库多语种平台,皮书数据库在海外已经实现年收200万元(人民币),被20多个国家图书馆馆藏。
社科文献连续多年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北京走出去示范企业。
2015年社科文献承办外国专家座谈会,邀请学者在海外参加学术发布会议,受到海外媒体关注。
社科文献走出去已经实现了从纸质图书走出去到中国学者走出去,再到国际学术传播平台搭建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