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心主义代表学者有哪些?
中国:孟轲(约前372年—289年)、王守仁(1472年—1528年).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宋);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明);
阎学通和金灿荣谁更厉害呢?
金灿荣与阎学通都是研究国际关系的专家,但两人对国际关系的解释逻辑是不一样的。所以金灿荣在演讲前总会说,他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大家不要误会国际关系就只有他这一种解释方式。
金灿荣是基于唯物史观,基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认为是工业化决定了中国的崛起,决定了中华文明的复兴;对于国际关系的判断,也是基于工业化这一世界观来研究分析的。
阎学通是试图概括出决定大国崛起,同时也是决定大国衰落的同一逻辑,这个逻辑既要能解释了大国崛起的原因,也要能解释大国衰落的原因。他认为西方学界所总结的“制度决定论”是错的,制度决定论只解释了崛起的原因,却没能解释出衰落的原因;而“过度扩张论”只解释了衰落的原因,却没能解释崛起的原因。阎认为这在方法论上是不对的,崛起和衰落的原因应当都抽象概括出为统一原因,这才更加接近规律真相,他将其概括为“大国领导力”决定的,将其理论命名为道义现实主义。
就我个人对两位学者的观点的理解:
金灿荣: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指出,社会、政治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经济中去寻找,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因此就金灿荣的工业化唯物史观来说,我认为他对中华复兴的根本原因的解释,更接近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这一规律本身。
阎学通:试图以一个逻辑体系解释整个国际关系,而不是只能解释国际关系中的某一部分,这可以说是国际关系理论的方法论。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有一个“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就是一个逻辑体系要能解释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历史阶段。从这一点来说的话,阎学通的理论更契合于唯物史观的方法论。
在我个人看来,领导力与工业化是相辅相成的事情。领导力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化就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领导力就是遵循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力。
新中国的发展道路,就是因为领导力强才实现的工业化。而印度就是因为领导力弱,所以工业化怎么都实现不了。二战后实现工业化成为发达国家的那少数几个国家,在其跨越门槛的关键时期都处于有较强领导力的时期。实现了工业化,同时在拥有领导力的情况下,那这个领导力就会变得更强,工业化进程就会加快,工业化水平就会更高更强。
两个人的学术水平都很高,从不同角度弱化了西方“制度决定论”对中国国家治理的误导。而西方化的制度决定论,在公知眼中,那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两人的理论逻辑对于建立中国在国际关系方面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说两人各有千秋,在学术上很难分出高下,演讲上肯定是金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