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之战,宋朝仗打赢了,宋真宗为什么还有签澶渊之盟?

bdqnwqk1年前学者15

宋辽之战,宋朝仗打赢了,宋真宗为什么还有签澶渊之盟?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宋经过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两个朝代,就到了宋真宗赵恒年间。宋太祖赵匡胤无疑是很厉害的开国皇帝,已经为大宋打下了半壁江山,可惜去世早了一点,等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也有太祖锋芒,次年亲征太原,灭了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后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后一次征辽时还被辽军打得丢盔弃甲,带伤逃回汴京。宋真宗于公元998年即位,当时他已经30岁,正当壮年。宋真宗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是宋太宗的第三位儿子,于997年立为太子,第二年宋太宗就去世了,真宗在宰相吕端的支持下名正言顺即位皇帝,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

真宗即位,当时也算天下太平,百姓归心。但北边边关并不安宁,辽国契丹人,厉兵秣马,时常野心勃勃,觊觎大宋。辽国为什么老是骚扰大宋呢?原因是周世宗柴荣时,夺了辽国关南之地。列位不仅要问,这关南之地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北宋时期的关南,是指后周周世宗征辽时打下来的三州:即宁州、莫州、瀛州,因为宋朝继承了后周的地盘,所以辽国认为关南之地是他们的,要归还他们,但宋朝吃到的肉怎么能吐出来?坚决不肯,于是辽国调集重兵,誓要与宋朝一战。两军经过多次交战,互有胜负。当时宋太宗尚有灭辽之心,亲自率兵征辽,可惜刚复自用,不听劝告,孤军深入,中了辽军埋伏,损兵折将,自己还中了箭伤,久治不愈,于第二年去世。

宋真宗时,宋与辽还是谈不扰,就继续战争。景德元年宋朝与辽国在澶州相遇,寇相力排力议,力主抗战,亲邀真宗于澶州城督战。真宗亲临城头指挥,宋军士气大振,大胜辽寇,宋将张达用伏驽射杀了辽萧太后之弟萧挞凛,主将阵亡,即使女强人萧太后再厉害,也无心再战。连年征战,双方没有讨到好处,反而死了很多人,最后只好握手言和。当年,宋与辽签了“澶渊之盟”和议,当时萧太后派辽朝使臣韩杞随宋朝使臣曹利用入澶州,面见宋真宗,索要“关南地”,怎么老提这事?有本事你来抢呀!

宋真宗当即严词拒绝,但还是让步了,说:金帛可得,决不割地。并当面再三嘱诫曹利用在土地问题上绝不让步。双方最后议定:宋朝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今河北雄县)交割,自此宋辽息战。宋朝以金帛议和,虽然屈辱,但换取了北方的和平,后来契丹人几十年内没有侵犯宋朝了。

这里大家心中有个梗,为什么仗打赢了,反而向辽支付赔银呢?原因是宋真宗根本不想再战,澶州一战,刀剑声音犹在于耳,再加上辽一再声称宋占了他们的关南之地,宋觉得理亏,只得赔些银帛息事宁人。

其实这个时候局势是宋朝最好的时期,北方经澶州之盟,停止战争了,而西北也很安宁,西北党项人李德明被宋朝授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1005年),每年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两万贯、茶两万斤,李德明得此好处,对宋朝感激不尽。虽然李德明与回鹘、吐蕃连年征战,但并不曾扰宋。

自辽国议和后,天下真的太平,宋真宗也志得意满。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十月,宋真宗率领朝廷百官两千余人,自汴京出发,千乘万骑,浩浩荡荡。兴帅动众,皇上这是要干什么?原来是东封泰山,历代皇帝功成名就之时,常常要东临泰山拜祭。宋真宗是想以此昭示皇恩浩荡,天下太平。宋真宗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各立碑山下。

没有了边境问题,少了战争,从此宋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中原出现了自唐后少有的繁荣。

(2010·宜昌)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