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的句法知识

bdqnwqk2年前基础22

1.举例说明格律诗与词在句法和押韵上有什么差异

1、格律诗的句式都是齐句,分为五言和七言(其实也还有六言,只是很少人去写,所以六言被淡忘啦),其中又分为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通常十句以上,五言居多,七言很少,排律很难写,除首尾外,中间无论多少联都要对仗,就是古人也很少去写,特别还要是佳篇,就更难啦,如《省试湘灵鼓瑟》这篇不错)。

格律诗一般押平韵,有时古人也押仄韵,其实也可以,不要认为一押仄韵就是古体诗,格律诗是讲究粘对、平仄的,韵并不是其唯一标准。现在认为,写诗是可以通押的,即可以押邻韵,例如一东二冬韵通押,这是可以的。

对仗是律诗和排律所必须的,律诗中间两联对仗,也有八句全部对仗的,如杜甫的《登高》,绝句没有规定必须对仗,所以很自由。 2、词,又称诗余,也不能说词和诗完全没有关系,在词中,看见七言或者五言句时,大部分都合诗律,也有人借诗律来对其句子进行修改,就如拗救一般,我认为这是可以的。

词的填写需要词谱,有《钦定词谱》、《白香词谱》等,词的押韵是根据各自词谱的规定来押,不过压平韵居多(其中分为平韵、仄韵、平仄通押、平仄交错押、平仄两用、平仄转换押这六类),有的词也要对仗,不过词的对仗要比诗的宽松许多,有时不对仗也可以,词句为长短句,适宜抒情,词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明朝之后的叫法,现在沿用,不过在宋朝,分为令、引、近、慢四类)。

2.格律诗平仄竿截句法

格律诗平仄竿截句法 所谓平仄竿,就是两个仄声和两个平声交替排列而成的长行,像一根长竿。

近体诗的任何一个句式,均可按一定规则从这根平仄竿上截取。为了便于记忆,平仄竿设定两仄开头,后面(即右边)可无限接续,当然,竿头前边(即左边)也可无限连接。

平仄竿:……●●??●●??●●??●●??●●??…… 符号:●=仄 ?=平 ⊙=原平可仄 ◎=原仄可平 遇到●可直接念作“仄”,遇到?可直接念作“平”,如:●●??● 念作“仄仄平平仄”。 两个概念:“仄收”“平收”。

一个句式末尾字是仄声称为“仄收”,为方便讲述,末尾一个字是仄声称为“单仄收”(如●●??●),末尾相连两个字是仄声称为“双仄收”(如●??●●)。 一个句式末尾字是平声称为“平收”(如??●●?),同样,末尾一个字是平声称为“单平收”,末尾相连两个字是平声称为“双平收”(如?●●??)。

截句方法: 1。五言句 在平仄竿任意位置上截取相连的5个字,可得一个五言句。

如在上述平仄竿的开头截取五字得●●??●。 2。

七言句 在任何一个五言句前边加2个字,使所加字的平仄与原五言句第2字的平仄相反,五言句就变成七言句,如: (??)●●??●。 △ (原句第二字为仄) 截句实例1: ●●??●●??●●??●●??●●??●●??●●??…… ●●??● ??●●? ●??●●(首字平仄若落单,可与第二字同,即此句首字可用平) ?●●??(同上理,即此句首字可用仄) ●●??● ??●●? ●??●● ?●●?? 以上8句排列整齐: ●●??● ??●●? ⊙??●●(首字平仄若落单,可与第二字同,即此句首字可用平) ◎●●??(同上理,即此句首字可用仄。

下同) ●●??● ??●●? ⊙??●● ◎●●?? 二、截句规则: 1。在平仄竿上任意选定一点,往左边(即往前)连续取5个字,便得到第一句。

记住,不光第一句,所有的截句总是从一点往左边取5个字。 第一句末字在平仄竿上的位置,是确定第二句末字在平仄竿上位置的依据;第二句末字在平仄竿上的位置,又作为确定第三句末字位置的依据,依此类推直至最后一句。

2。在平仄竿上,任何一句(姑且称为甲句)若是单仄收句,下一句(姑且称为乙句)必定是单平收句,可把甲句末字右边遇到的第1个平声定为乙句的末字,往左方向取5个字成为乙句,如: 平仄竿:…●●??●●?┆?●●??●●??●●??…… ←←←←← 甲 句: ●●??● (单仄收句 例:国破山河在) 乙 句: ??●●?┆ (单平收句 例:城春草木深) 3。

如果甲句是双仄收句,乙句必定是双平收句,可把甲句末字右边遇到的第2个平声定为乙句的末字,往左方向取5个字成为乙句,如: 平仄竿:…●●??●●??┆●●??●●??●●??…… ←←←←← 甲 句: ●??●● (双仄收句 例:与君离别意) 乙 句: ?●●??┆ (双平收句 例:同是宦游人) 4。 如果甲句不是第一句且是单平收句,乙句必定是双仄收句,可把甲句末字右边遇到的第2个仄声定为乙句的末字,往左方向取5个字成为乙句,如: 平仄竿:…●●??●●??●●┆??●●??●●??…… ←←←←← 甲 句: ??●●? (单平收句,非首句 城春草木深) 乙 句: ●??●●┆(双仄收句 例:感时花溅泪) 5。

如果甲句不是第一句且是双平收句,乙句必定是单仄收句,可把甲句末字右边遇到的第1个仄声定为乙句的末字,往左方向取5个字成为乙句,如: 平仄竿:…●●??●●??●┆●??●●??●●??…… ←←←←← 甲 句: ?●●?? (双平收句,非首句 江入大荒流) 乙 句: ●●??●┆(单仄收句 例:月下飞天镜) 6。 如果甲句是第一句且是单平收句,乙句必定是双平收句,可把甲句末字右边那个平声定为乙句的末字(以便两个平连续),往左方向取5个字成为乙句,如: 平仄竿:…●●??●●??┆●●??●●??●●??…… ←←←←← 甲 句: ??●●? (单平收句,首句 例:深居俯夹城) 乙 句: ?●●??┆(双平收句,第二句 例:春去夏犹清) 7。

如果甲句是第一句且是双平收句,乙句必定是单平收句,可把甲句末字后遇到的第1个平声定为乙句的末字,往左方向取5个字成为乙句,如: 平仄竿:…●●??●●??●●?┆?●●??●●??…… ←←←←← 甲 句: ?●●?? (双平收句,首句 例:城阙辅三秦) 乙 句: ??●●?┆(单平收句,第二句 例:风烟望五津) 三、截句规则小结 1。 一首诗的句子顺序中,仄收句总是安排在单句,平收句可以安排(也可不安排)在一首诗的首句,但从第二句起总是安排在双句。

因此,仄收句的下一句必定是平收句,除首句外平收句的下一句也必定是仄收句。如果诗的首句安排平收句,则第二句仍然要安排平收句。

2。 仄收句下一句的单收、双收形式,总是与这个仄收句单收、双收形式相同。

即单仄收句的下句是单平收;双仄收句的下句是双平收。 3。

平收句下一句的单收、双收形式,总是与这个平收句单收、双收形式相反。即若单平收句为首句,下句是双平收;若双平收句为首句,下句是单平收;若单平收句为非首句,下句是双仄收;双平收句为非首句,下句是单仄收。

4。上句的末字位置在平仄竿上确定后,下句末字的位置总是落在它的后面(右边),具体点视下句收式的应属平仄和双单而定:下句应属单仄收的,其末字定在上句末字起向后遇到的第1个仄声;下句应属双仄收的,其末字定在上句末字起。

3.诗经的格律诗的知识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结构特点编辑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格律诗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6:也称近体诗

拓展:

平仄介绍编辑

平仄就是声调。古代四声为平上去入,现代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现代的平,就是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上声和去声。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分散到现代的四声中去了,但在一些地方方言中还存在入声,所以写格律诗用旧韵时一定要考虑入声字。

基本句型编辑

现分别以大A小a大B小b来表示。现把四种句型写出来,分别以 - 表示平声以 | 表示仄声,以 + 表示可平可仄。下面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时会用到。四个句型即:

格律诗

a,(--)| | | - -

b,(--)| | - - |

c,(| | )- - | | -

d,(| | )- - — | |

加上括号里两个平仄就是七言,去掉括号里两个平仄就是五言。

参考:

/link?url=-

欢迎追问哟~满意的话请采纳吧(づ ̄3 ̄)づ╭❤~

4.格律诗特点什么是格律诗

律,是规定和法度。

格律诗又称律诗。在唐代叫“近体诗”或叫“今体诗”。

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法度最为严谨的一种诗歌体裁。第一节 律诗的章句1、律诗的章法律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

每首四句者叫绝句,八句者叫律诗,八句以上者称排律。每句五字的绝句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每句七字的绝句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每句五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每句七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排律也有五言七言之分。

五律、七律的八句分为四联:第一二两句叫首联,三四两句叫颔联,五六两句叫颈联,七八两句叫尾联;绝句的第一二两句叫首联,三四两句叫尾联,绝句对对仗没有必须的要求。 排律除首尾两联,中间的联数可任意增加。

律诗包括排律,中间各联必须对仗。上面是律诗的格式要求。

律诗的章法还包括谋篇的结构规律,即诗的起、承、转、合。起,即开始;承,即承上;转,即转折;合,即收合。

起、承、转、合在律诗中以联为单位;在律绝中以句为单位。 如[唐]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首联点题是“起”;颔联登楼所见,是“承”;颈联引出眼前的困境,是“转”;尾联由登楼望远而怀念故乡,是诗意的深化、收结,是“合”。

起是破题,千万不能离题;承是承题详述,要求形象具体;转是深化内涵,引出本意;合是首尾相顾,强化诗意。这一章法在元代以前是在不自觉中运用的,元以后才明确了这一规则。

不只是律诗,一切文章都应运用这一谋篇规律。2、律诗的句法律诗的句子客观存在着音调节奏和意义节奏,它们有时是一致的,不一致的情况也很多,需要分别作一说明。

音调节奏较为单纯,一般是两个字音组成一个音节。因律诗的每句字数为奇数,所以一般最后一个字单独为一个音节。

意义节奏一般以词为单位,单音词一个字即为一个节奏单位,双音词则二个字为一个节奏单位,多音词可依此类推。 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是根据诗的意义节奏来划分,不能简单地以字或词划分。

诗的吟诵一般要以音调节奏为主,也要照顾到意义节奏。因此,熟悉诗的句法很重要,初学者掌握了句子节奏,可以提高欣赏格律诗的兴趣和水平,更有助写作时遣词造句,这是初学者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春城草木深”。读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读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律诗的意义节奏比音调节奏复杂得多,五言者有九种,七言者有十二种。 它主要应以意诗而不仅是按字词的本意来划分。

了解意义节奏是为了准确理解诗句的意义。这对欣赏和习作都是很必要的。

5.格律诗与词在句法和押韵上有什么差异

句法:律诗每句7或5字,且多半是2221、2212。

即使稍有“突破”,像“南朝//四百八十寺”,也可以看做2221的。词就很多变了,同样是7字句,除了律诗的句法之外,还有3、4:波心荡、冷月无声,杨柳岸、晓风残月。

词有领格字: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念”字的作用一直延续到第二句。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但”字也是涵盖三句的。诗里几乎没有这样词意跨句的,词里却很常见。

总之,词的句法比格律诗更灵活。押韵:大体上讲,诗用平水,词用《(词林)正韵》。

格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途不换韵。词除了平声韵之外,有用上去声韵的,也有用入声韵的。

除了一韵到底的词牌,还有换韵的,有交错用韵的等等。总体上,词的韵部比诗韵宽。

寒、删、先在格律诗是三部,但在词里是合为一部的。词将平水韵的上平十灰、十三元各分为两部,分别入了不同韵部。

比如十三元里同时有山摄(-an)字与臻摄(-en)字,词韵把这两部分分开,-an的部分与 寒、删、先 合为一韵,-en的部分和真、文 合为一部。还有部分字在词韵里换了韵部。

6.举例说明格律诗与词在句法和押韵上有什么差异

差异不是显而易见的吗?我简要归纳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类:1、格律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的齐言诗;而词是长短句。

2、格律诗从字数上分有五言、七言两种,从句数上分有绝句、律诗、排律三种;词通过词牌来进行规范,每一个词牌都有其对应的字数、句数要求,种类非常繁多。3、格律诗每一句的平仄有四种基本句式(在此基础上存在种种有规律的变体),句与句之间有严格的粘对规范;词的平仄同样要靠词牌来进行规范,需查询词谱或参照前人成作来进行创作,不同的词牌间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4、格律诗要求偶句押韵(有时首句也入韵),押平声韵;词的押韵同样需要通过词牌规范,不同的词牌对该词韵脚的位置、韵的平仄均有要求。5、格律诗用韵一般要求参照《平水韵》;而词的用韵则比较宽泛,宋代时没有韵书作为参考,大部分词人使用的是当时的实际语音,清代戈载曾根据宋词用韵实际,编有一部《词林正韵》,比较为后世认可,可作为填词用韵的参照。

6、在格律诗中,律诗和排律除首尾两联外,对中间各联一般都有字面意思对仗的要求;词在对仗方面同样通过词牌规范,有的词牌没有对仗要求,有的词牌则对词中部分句子有此要求,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参照什么书籍,只是随便想到几点,可能还有不全面之处。

我依然认为格律诗和词宽泛地放在一起比对,没有什么意义。

7.说明格律诗与词在句法和压韵上有什么差异

差异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我简要归纳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类:

1、格律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的齐言诗;而词是长短句。

2、格律诗从字数上分有五言、七言两种,从句数上分有绝句、律诗、排律三种;词通过词牌来进行规范,每一个词牌都有其对应的字数、句数要求,种类非常繁多。

3、格律诗每一句的平仄有四种基本句式(在此基础上存在种种有规律的变体),句与句之间有严格的粘对规范;词的平仄同样要靠词牌来进行规范,需查询词谱或参照前人成作来进行创作,不同的词牌间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4、格律诗要求偶句押韵(有时首句也入韵),押平声韵;词的押韵同样需要通过词牌规范,不同的词牌对该词韵脚的位置、韵的平仄均有要求。

5、格律诗用韵一般要求参照《平水韵》;而词的用韵则比较宽泛,宋代时没有韵书作为参考,大部分词人使用的是当时的实际语音,清代戈载曾根据宋词用韵实际,编有一部《词林正韵》,比较为后世认可,可作为填词用韵的参照。

6、在格律诗中,律诗和排律除首尾两联外,对中间各联一般都有字面意思对仗的要求;词在对仗方面同样通过词牌规范,有的词牌没有对仗要求,有的词牌则对词中部分句子有此要求,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没有参照什么书籍,只是随便想到几点,可能还有不全面之处。我依然认为格律诗和词宽泛地放在一起比对,没有什么意义。

格律诗的句法知识

标签: 句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