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豚知识
1.鹿豚是什么
鹿豚又称猪鹿,偶蹄目猪科的动物,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岛屿上。
是世界上最为奇特的动物之一。长有4支奇特的长牙,其中下獠牙如野猪,突出唇外,挡在眼睛前方;上獠牙总口腔中向上长,穿出脸部,在眼睛斜前方弯曲向后。
鹿豚分为三种:汤加鹿豚、苏拉威西鹿豚和金毛鹿豚,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岛屿上。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上,遁迹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
鹿豚体长不超过1.1米,肩高65~80厘米,体重约70千克,最大也只有100公斤左右。这种奇形怪状的动物主要以植物的根、叶以及果实等为食。
鹿豚出没于河湖近水之地,平时喜欢在潮湿的泥地里打滚。鹿豚善于游泳,奔跑速度很快,听觉非常敏锐,嗅觉也十分发达,但它的视力很差。
鹿豚群居生活,每群由8~15名成员组成,由一头成年雌性担任首领,其余成员为母猪和小猪,公猪在非繁殖季节独立生活。鹿豚一年四季均可交配,母兽的妊娠期约150~157天,母兽每胎2~3仔,小猪6~8个月大时断奶,1~2年后性成熟,最高寿命24年。
鹿豚长有4只奇特的长牙,其中下獠牙如野猪,突出唇外,挡在眼睛前方;上獠牙从口腔中向上长,穿出上颚骨和脸部,在眼睛斜前方弯曲向后。
2.你知道,“鹿豚”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吗
亚洲最怪异的哺乳动物之一是印尼苏拉威西岛的鹿豚,鹿豚亚科曾经作为它的单独亚科存在。
非常大的獠牙和结构复杂的胃是它身上的明显特征,巴厘人有魔力的面具上经常用它们的獠牙作构件,向统治者臣服的时候就曾用这个作为礼物。其实这些獠牙是它们的犬齿,直着向上穿过上颌向前额弯去。
很长的是下犬齿,并且一直到了颌外突出着。 这种獠牙究竟具有什么作用?100多年以来人们都在猜测,只有成年雄性才有的獠牙,也许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
当它们面临更深层次的战斗时会用后腿开始拳击,踢断竞争对手的獠牙就是目的,对方交配竞争力会因此降低。 单个的成年雄性、一个母猪头领带领的一群母猪或者几头成年母猪及其未成年后代组成了鹿豚种族复杂的社会组织,经常五个一组。
它们在泥浆里滚过然后在树上摩擦。果实是它们最喜爱的食物,枝叶、草和动物肉也会是食物的一种。
它们都具有很低的生育率,一次只有1到2只幼崽。 苏拉威西岛及其附近小岛是鹿豚的唯一生活区域,会有100千克中,它们因此濒临灭绝。
几千头就是野外的种群数量,雨林的消失和非法盗猎造成了它们的数量减少。虽然已经确立法律用来保护它们,然而在当地一些贸易频繁的黑市市场之上,仍旧有5〜15只被当做食物出售。
猎人用陷阱和绳子捕捉它们。
3.中国豚鹿有什么特点
中国豚鹿属于豚鹿中仅有的印支亚种,发现于1959 1960年间。
它们主要栖于海拔500 ~ 800米的江河两岸及其附近长有蒿草(芦苇)的沼泽湿地,很少进入离河岸较远的山地森林活动,也少见于陆地森林。中国豚鹿爱吃烧荒后再生的嫩草,也吃芦苇叶及其他的水草, 还会偷食大豆、玉米苗和瓜类等作物,还喜欢吃落到地上的花和野 果。
豚鹿喜欢单独活动,偶尔有两三头聚在一起,但从来不集结成 大群。白天,它们躲进树林草丛之中或隐于湿地内高草丛和芦苇丛 中,到了傍晚才出来觅食,以苇草的茎叶等为食,尤喜食马鹿草。
豚鹿的视觉、嗅觉和听觉都相当敏锐,只是跑得不快。
4.中国豚鹿是如何灭绝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豚鹿在云南耿马、西盟县被发现,当时 有十余只。
3年后仅剩4只。到了 20世纪80年代末再调查时,在 耿马地区已经绝迹,西盟边境地区也未曾出现过它们的身影。
中国豚鹿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栖息环境被完全破坏。20世纪70 年代中后期,孟定南丁河地区开办农场,彻底毁坏了豚鹿的栖息环 境,豚鹿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当时人们对野生动物种群保 护意识淡薄,部分人的猎捕也加速了豚鹿的灭绝。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不得不宣布豚鹿在中国绝迹,并注明野生 豚鹿在中国的灭绝时间为1960年以后。
5.关于虎鲸的知识
虎鲸的体型极为粗壮,是海豚科(Class Delphinidae)中体型最大的物种。
头部呈圆锥状,没有突出的嘴喙。大而高耸的背鳍位于背部中央,其形状有高度变异性,雌鲸与未成年虎鲸的背鳍呈镰刀形,而成年雄鲸则多半如棘刺般直立,高度约1至1.8公尺。
胸鳍大而宽阔,大致呈圆形,这点与大多数海豚科成员的典型镰刀状背鳍不同。上、下颚各有10至14对大而尖锐的牙齿。
虎鲸的体色图样主要由黑与白这两种对比分明的色彩组成,位于身体腹面的白色区域自下颚往后延伸至肛门处,在全黑的胸鳍之间变得狭窄,到了肚脐后方产生分歧,尾鳍腹面亦为白色。背部与体侧皆为黑色,但在生殖裂附近的侧腹处有白色斑块,眼睛斜后方亦有明显的椭圆形白斑。
在背鳍后方有呈灰至白色的马鞍状斑纹(saddle)。 分布虎鲸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海域,对于水温、深度等因素似乎没有明显的限制。
它们在高纬度地区有相当高的栖息密度,特别是在猎物充足的海域。它们的移动情形普遍与追踨猎物或增加捕食率有关,时间通常在鱼类产卵季与海豹的生产期。
到了夏天,大西洋中大多数的虎鲸都栖息于浮冰边缘或有浮冰的水道,以须鲸、企鹅、海豹等为食。它们会迁徙至何处、会移动多远,目前仍未有定论。
部分虎鲸会终年停留于南极海域,而在北极的虎鲸则很少接近浮冰。据华盛顿州与英属哥伦比亚的虎鲸研究者指出,当地有定居型(resident)与过境型(transient)两种型态的虎鲸群,当地终年皆可发现此二种群体。
部分个体有非常大的活动范围,由各地的照片辨识结果发现,有些虎鲸的活动范围自阿拉斯加一直到南方的加州。习性虎鲸时常会有跃身击浪、浮窥等行为,或是以尾鳍或胸鳍拍击水面。
虎鲸的泳速最快可达时速55公里,可闭气17分钟左右。当周遭空气凉爽时,通常可看见它们低矮而呈树枝状的喷气。
它们对船只的反应多样,冷漠忽视或是充满好奇心都有可能。偶尔会集体搁浅,群体有时会被困在潮池或海湾中。
在北极与南极海域,因为风吹而快速产生的浮冰对虎鲸而言是一大麻烦,有时会因此迫使它们停留于水面开阔的小水域里相当长的时间。 位于华盛顿州与英属哥伦比亚的定居型虎鲸,其基本社群单位为小型母系群体,一般由2至9头血缘关系相近的虎鲸所组成,此母系群体会长期维持稳固,所有成员似乎会共同分担养育工作。
几个这样的群体会共同组成一个「小群」(pod,通常用以描述一群彼此间有社交行为联系的鲸目动物),典型的小群通常包含成年、未成年的雌雄虎鲸与仔鲸,多半由最年长的雌鲸居于领导地位,而待在小群里的雄鲸通常是该雌鲸的后代。定居型小群面对其它小群时有特殊的致意方式:面对对方一段距离排成两行紧密纵队,然后两个小群的成员会互相混杂,似乎是在表明其社交地位。
食性虎鲸的食物多样,由小型结群鱼类、鱿鱼,一直到大型须鲸与抹香鲸(Sperm Whale)都有可能成为它们的猎物;其它如海豹等鳍脚类动物、海龟、海獭、海牛、儒艮(dugong)、鲨鱼、魟等,甚至还有鹿与麋鹿,似乎是趁它们游泳横渡水道时伺机捕食。各群似乎有自己偏好的食物种类,例如某些族群主要以鲑鱼、鲔鱼、或鲱鱼等鱼类为主要食物,某些群则会巡视鳍脚类的登陆地寻找猎物,或跟随迁徙中的鲸群,有如狼群追踪北美驯鹿的情景。
虎鲸显然需要合作以袭击并制服大型猎物,但它们也会合力将鱼群集中成一个大球,然后轮流钻入取食。虎鲸也会偷吃延绳钓渔船上钩的鱼获,或吃食渔民丢弃的下杂鱼等。
它们似乎会选择性的咬食须鲸的舌头。其猎物可能深受对虎鲸的恐惧所影响,当虎鲸出现时鳍脚类会逃往陆地或冰上,鲸豚则会游入浅水域或藏匿于浮冰的裂隙间。
现状虎鲸并没有灭绝之忧,但人为猎捕可能已造成部分地区族群的减少。位于华盛顿州与英属哥伦比亚的虎鲸,无论是定居型或过境型皆仅馀数百头,同时深受污染、重型船只行驶,以及猎物减少等生存威胁。
密集的赏鲸活动可能会干扰虎鲸的生活,而那些为了保护鲑鱼养殖场免受鳍脚类入侵的人们可能会将虎鲸驱逐出它们原本偏好的栖地。估计在太平洋东部热带海域约有8500头虎鲸,在阿拉斯加水域至少有850头,日本外海可能达2000头以上,而夏季在南极水域约有8000头虎鲸分布,分布范围内的其它地区可能在数百至千余头之间。
目前在日本、印度尼西亚、格陵兰、与西印度群岛(West Indies)的捕鲸者仍持续捕捉虎鲸,虽然捕杀量少,但对当地族群却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它的身体强壮而有力,体形很大,呈纺锤形,表面光滑,皮肤下面有一层很厚的脂肪用来保存身体的热量。
体长约为600-1000厘米,体重5000-8000千克。身体上的颜色黑白分明,背部为漆黑色,只是在鳍的后面有一个马鞍形的灰白色斑,两眼的后面各有一块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为雪白的颜色。
头部较圆,没有突出的吻部,鼻孔在头顶的右侧,有开关自如的活瓣,当浮到水面上时,就打开活瓣呼吸,喷出一片泡沫状的气雾,遇到海面上的冷空气就变成了一根水柱。前肢变为一对鳍,很发达,后肢退化消失。
高耸于背部中央的强大的三角形背鳍,十分显眼,雄兽的可达1.5米高,既是进攻的武器,又。
6.羚羊外貌、分布、特点、习性等的详细介绍,和诸多的照片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 英文名:Tibetan antelope或Chiru 中文别名:藏羚羊、长角羊藏名译音:Zu 分类:偶蹄目、牛科、藏羚属(Pantholops) 肩高:80—85厘米(雄) 70—75厘米(雌) 体重:35—40公斤(雄) 24—28公斤(雌) 毛色:雄羊黄褐色到灰色,腹部白色,额面和四条腿有醒目黑斑记,雌羊纯黄褐,腹部白色。角长:成年雄性50—60厘米(雌性无角) 寿命:一般不超过8岁习性:集成十几到上千只不等的种群,生活在海拔4300米到5100米(最低3250米,最高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
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徒,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11—12月交配。有少数种群不迁徙。分布:只限青藏高原,以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边界,偶尔有少数由此流入印度境内拉达克。数量:少于75000只(1999年估计,据夏勒博士)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藏羚羊和其它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于1983年成立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成立羌塘自然保护区,1995年成立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底上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ITES公约:即《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一个有100多个成员国参加的、国际性政府间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协议,秘书处设在瑞士,各国都设有CITES管理委员会,每个成员国都有责任遵守CITES保护稀有野生动植物的协议,违约时要受到处罚。除了一个成员国之外,CITES的142个成员国或地区进口藏羚羊毛或称\"沙图什\"都是违法的。
参考资料:/dispbbs.asp?boardid=7&id=197&star=1&page=1
7.最美丽的一种鹿是什么鹿
梅花鹿是因其背上有白色似梅花的斑点而得名的。
在鹿类中梅花鹿可谓是最美丽的,因为每到夏季它全身的毛会变成棕红色,并且有白色斑点,就像是在上面点缀梅花一般,在林中奔跑、跳跃时煞是好看。每到冬季,它身上的“梅花”又会隐退,棕红色也会随之变成棕灰色,并且全身的毛变得长而厚密。
通常情况下,公鹿的体型比较大,肩高1米左右,角长可达70多厘米,而雌鹿体型较小,而且头上没有角。雄鹿在两岁时开始长角,而且每年增加一个分叉,五岁后才停止分叉。
当秋季梅花鹿需要交配的时候,雄鹿会彼此卡角,以争取鹿王的地位及与雌鹿交配的权力。 每年的10月到次年1月是交配的季节,母鹿怀胎300多天后,即可生出小鹿。
梅花鹿多栖息于森林边缘或山地草原地区,季节不同,栖息地亦有所改变。它们大都在黄昏和清晨时活动。
中午时分,梅花鹿常会在树下静卧,打个盹儿,或将刚吃过的东西反刍。梅花鹿很爱干净,春天换成有白斑的夏毛后,就经常以嘴去修饰它们,不过秋天换成颜色较深的冬毛后,雄鹿反而喜欢把自己弄得一身是泥,以吸引雌鹿的注意。
梅花鹿生性敏感而机警,若有任何风吹草动,它们会马上伸长脖子,瞪大眼睛,进入警戒状态。它们的食物以青草、树叶、嫩芽、树皮、苔藓等为主,好舔食盐碱。
梅花鹿共划分为7个亚种,有6个分布在我国,但其中华北亚种和山西亚种已经灭绝,台湾亚种也仅存人工饲养的种群,其余各亚种分布在四川最北部的若尔盖、甘肃南部靠近四川边境的迭部及江西彭泽县桃红岭,浙江也有野生梅花鹿种群分布。 在人们不断的努力下,野生梅花鹿的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8.海底两万里第一部分每章概括(不要给我扯那些总述
1.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的船搁浅了,遇到当地土著人的攻击,尼摩船长用他的闪电挡住土著人进入“鹦鹉螺”号
2.在南极他们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极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轮流用工具把底部厚10米的冰盖砸开,逃上大海.
3.在大西洋“鹦鹉螺”号被章鱼所困扰,他们拿斧头和章鱼展开肉搏战,一名船员惨死.
还有两个应该也是,给你写写吧.
4.在北大西洋“鹦鹉螺”号遇到一艘英国驱逐舰的炮轰,除那三位俘虏外个个义愤填膺,用“鹦鹉螺”号的冲角把驱逐舰击沉.
5.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