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为了让学生的明白人生是什么?让学生做了一件什么事
几个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树林,要求大家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个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不许挑选两次。
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的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果实。
等大家来到苹果林的另一端,苏格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他笑着问学生们:“你们都挑到自己最满意的果子了吗?”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回答。
苏格拉底见状,又问:“怎么拉,难道你们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苹果,但我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才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他恰好相反,我走进林子不久,就摘下一个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我又发现了更大更好的,所以我有点后悔。”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不约而同的请求。
苏格拉底笑了笑,然后坚定的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什么是苏格拉底式问题研讨法(Socratic seminar)? 越详细越好,谢谢了。
第一,明确教育结果。这一点与传统的评价相同,但传统评价只是把目标作为评价的标准,而苏格拉底式研讨法则注重评价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这些结果。这些结果可以是批判性思维、阅读理解技能、听课技能、多样的写作能力等方方面面,不像传统的评价那样对目标处理得过细。
第二,选定研讨所要采用的文本。知识的广泛性与课堂容量的有限性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是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苏式研讨法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方法允许所有学科教师去满足 “有效听说”这一目标的实现,并达到一些其他高级思维技能教育结果。为了使研讨能够深入细致,教师所选的文本通常是从较长作品中摘录或节选的一小部分,或选自一本小说、一部电影,或选自乐谱的一部分、一幅画的局部,或者是实验的某一步骤、数学定理的一行等等。只要能够最佳地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对文本进行自由选择,包括学科内的和跨学科的文本。
第三,由教师提出一个启始问题。这一步骤非常关键,它会直接影响研讨的质量,一个好的启始问题会在研讨过程中引发对话。丹尼斯·格雷提出了关于启始问题的一些建议:起因于教师的好奇心;没有单一的或“最合适”的答案;可以产生对话,从而引起对文本中思想观念更深广的理解;可以由文本的参考资料作出最好的回答。
第四,选择记录研讨过程的方式或者设计简明的记录表。记录应该完全客观地去反映研讨过程,是进行评定的客观依据。通过对研讨记录的系列分析、对比,就可以对学生在各种教育结果上的成绩作出判断。
第五,以多种方式来完成评价。比如,可以把它作为毕业学生展示的一部分,可以把它作为课堂评价的工具,可以把它作为“离校”学生展示已接受上级水平的学校教育等。在各个学科中,苏格拉底式研讨法及其附属的练习都是评价学生技能和进步的有效工具。此外,他们还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媒介,特别是通过观看问题研讨过程的录像带,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因此,苏格拉底式研讨法可以使学生和教师明确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关系,有利于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苏式研讨法不仅是一种评定的有效方法,更提供了一种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思路,这种思路是当前各种质性评定方式的一种共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