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的知识

bdqnwqk2年前问题23

1.求天主教的一些常识

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一个分支。

虽然最接近原文的名称是“公教会”,但是自明朝时就沿用的名称“天主教”(因其将不使用上帝、神等词汇称呼唯一的主,而仅使用天主一词)却已成了正式的中文代名词。基督教教派的所有公教会之中,罗马公教会 (罗马天主教会)的会众最为庞大,全世界人数有11亿,因此"公教会"(天主教)一词往往指的是与罗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会。

目前天主教会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会里头最为庞大的教会。 历史 “公教会”的“公”原文的意思相同于“天下为公”的“公”,所指的是“全世界的”、“一般的”、“大众的”,寓意在于最开始的教会是开放给全部的人,而不是特定的种族,阶级,或是宗教信仰。

“公教会”一词最早出现在使徒信经:“神圣的公(全世界的、大众的)教会”;以及尼西亚信经里面一句:“我们坚信唯一的神圣且公的(全世界的、大众的)以及耶稣使徒所传下的教会”。 “公”的原文意思虽然平常,但是在基督教的发展史上却有许多教派与教会想要拥有这个头衔,到了最后,“公教会”一词在法理上已经由罗马天主教会所拥有,这就如同正教派的"正",其字面意思也是平常,但是后来则是由正统教会所拥有。

虽然如此,仍是有不隶属于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会在名称上使用或是保有“公教会”(天主教会),比如旧公教会,古公教会,宽宏公教会与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罗马天主教会 五世纪东、西罗马分裂以后,东罗马帝国奉君士坦丁堡牧首为正宗,并演变成日后的东正教;而保留在原首都罗马的梵蒂冈,则成为了分裂后西罗马帝国的正宗,是为“罗马天主教会”这名称的源由。

他们相信,天主教会一系才是源自耶稣基督的正宗。他们的论据来自 玛窦福音第十六章18节,耶稣对圣伯铎(又译“伯多禄”,基督新教翻译为彼得)说的这句话:“你是伯多禄(小石),我要将我的教会建立在这磐石上。”

;而他们相信圣伯多禄是罗马第一位主教,一直承袭至现在。而伯多禄的继承者们,就是被称为教宗的人,是全球天主教会的最高领袖,也是曾经的教宗国,以及当今的梵蒂冈城国的元首。

其他的天主教会 除了罗马天主教会外,在东欧有东仪天主教会 (流行于乌克兰、白俄罗斯,在苏联时代曾被迫并入东正教会),在黎巴嫩有马龙派天主教会。它们与其他教会不同,承认教宗的地位,与罗马有共融的关系。

天主教的信仰生活 天主教的信仰生活的核心是七项圣礼|圣事 (Seven Sacrements),即圣洗圣事、坚振圣事、告解|和好圣事、圣体圣事、婚配圣事、圣秩圣事、终傅|病人傅油圣事。(基督新教则仅保留洗礼和圣体圣血作为正式的圣礼)在这其中,弥撒 (圣体圣事为其主题)是最重要的。

日常生活中,诵经也是天主教信徒经常进行的活动。这些经文大都是一些经过编排好的重要经文的连祷,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玫瑰经》。

天主教的节日很多,在基督宗教三大派别中仅少于东正教。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圣诞节、复活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不少教外人士提出:为什么信仰天主教?我们当答复清楚,为解除他们的疑惑,为陈明我们的理由;并且希望他们明白我们信教的目的与真相,也和我们一齐信教。

(一)、我们信天主教不是因为……1、不是因为迷信 天主教向一总愿进教的人说:要进教,先该弃绝一切邪妄之事:如烧香,烧纸帛,看风水,择日子,算命,相占等等。天主教这样反对迷信,可惜不明白天主教的人,把不合理的迷信和最合理的信仰没仔细考查分别清楚,而说信奉天主是迷信,真太冤枉了。

2、不是因为希望物质的经济的利益 天主教固然办理慈善事业,和救济事业,但为了物质利益而奉教,是遭受拒绝的;这些人不能成为忠实信徒。而且奉教人还该供应教会的需要,为办慈善事业。

谁寻求物质利益只该退出天主教。3、不是因为头脑顽固 天主教中,知识程度浅的,固然不少;但知识程度高的,确实很多。

天主教教友受到真理的教育,很认识新潮流,新思想,只是因为有科学精神,所以不肯盲从附和,所以坚决保持自己的信仰。4、不是因为传统观念 父母信教,祖宗信教,所以我也信教。

从一方面来说,这是我的福份,能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但是我能够分别了是非善恶,就要听我自己明确教义,自己考虑 清楚,自情自愿的接受信仰。天主教绝对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只是劝人、开导人、用自己的理智,来决定自己的信仰,绝对不用任何方法来欺骗人。

天主教的父母也 是这样对待子女。5、天主教不是“洋教” 有人不明世界大势,更不明天主教真相。

见外国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就说天主教是“洋教”“外国教”,现在人知道真理是无国界的,就如科学,并不因为是外国来 的,而说是信“洋学”,而不去研究。外国来的某种学说,如果是好的,我们相信它,并不算是信奉“洋学说”,何况天主教原是全世界的“公教”并不是欧美人的 教;我们中国人奉它,也就是中国人的天主教。

6、不是主张宿命论 那些“宿命论”者,遇到困难灾祸,便想是命运(命)所注定,无法抵抗,只得忍受。甚至把命运当作神灵看待,在命运前俯首贴耳。

我们天主教绝对不信命运,谁 若信有盲目的注。

2.有关基督教的知识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聚文汇 基督教基本知识 基督教也称耶稣教,又称基督新教,于公元一世纪上半叶,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产生,公元七世纪传入我国。

1、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1)创世论 基督教关于世界的创造与维持的教义。来源于《旧约.创世纪》,认为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了世界,其中第一天造了光,第二天造了空气,第三天造了地和海并地上的草木,第四天造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了水里的鱼和空中的飞鸟,第六天造了地上的牲畜、昆虫、野兽和人。

第七日上帝歇息,这一天定为圣日。创世论是基督教的核心。

(2)“三位一体”论 三位一体论是基督教独有的上帝观,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条之一。基督教认为上帝只有一个,但包括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

圣父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神,基督教称为上帝,也称“天父”“耶和华上帝”;圣子即耶稣基督,也称“上帝圣子”;圣灵也称“上帝圣灵”。这三者不是三个神,又不只是一位,是同具有一个本体的独一真神。

(3)原罪论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之一。罪是指人顺从自己的私欲而违背上帝意旨的所言、所行和所想。

《圣经》中称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受蛇的诱惑,偷吃“禁果”犯了罪,成为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传给后代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根由。

人一生下来在上帝面前就是罪人,需要基督的救赎。“原罪论”把人们原来对外的反抗引向对内的改革和自省,成为西方“罪感文化”的根源。

(4)救赎论 基督教基本教义之一。基督教认为人类既有。

3.有关基督教的知识

[编辑本段]一. 基督教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宗教。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新教(Protestant churchs)、东正教(Easten Orthodoxy)、基督教马龙派等等统称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称“耶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马龙派的统称一般用“基督宗教”这个词。但在本词条中,“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总称,而不是新教。

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约21.4亿信徒,为拥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以亚洲、非洲的信徒的发展最快。

从476年罗马帝国分裂至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基督教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1054年)马丁·路德1517年 加尔文

英国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英国国教会(圣公会)

一. 基督教起源(origin)

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旧称:迦南地)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根据希腊文翻译为“基督”)等概念,以及希伯来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

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Jesus)。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基督教发端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环境。1至5世纪基督教创立并从以色列传向希腊罗马文化区域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所允许的宗教。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它为国教。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 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尽力爱上帝”及“爱人如己”两点。 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他的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这使得罗马帝政下的犹太教的祭司团大受影响,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后快。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但耶稣的心意却是为了要赎世人的罪,甘愿地流出自己的血。 依据他门徒们的见证,耶稣死后第三天从石窟坟墓中复活了。他的坟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满心疑惑的门徒们显现。他们渐渐确信耶稣真的复活了,是胜过死亡的救主。在耶稣升天超离这世界的时空后,他的门徒们起来热心宣扬耶稣的教训,并且宣告他是复活得胜死亡的主。信徒们组成彼此相爱、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就是基督教会。 耶稣复活的这一天成为后世的复活节(每年春分以后、又逢月圆的第一个星期日)。教会又定了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而则成了圣诞节(耶稣出生的确实日子已不可考)。耶稣出生的那一年被后世定为公元纪年的元年(但因计算错误,耶稣实际出生的年份应为公元前六年或四年)

4.有谁知道关于基督教的知识

基督教现在主要有三个支派,即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就是我们国内见到的基督教、耶稣教、福音教)。

下面仔细介绍一下:天主教是耶稣基督亲自创立的教会,在天主教会史上,教会经历两次大分裂,一次是1054年东正教的分裂,另一次也就是马丁路德的分裂了。因为马丁路德创立的新教(在中国被误称为基督教)在中国有较快的发展,所以本文就重点介绍之。

话说天主教会发展到一五一七年,德国的马丁路德神父出于对教宗的种种不满而离开了天主教会,把圣经和教义做了一些改变后另创新教,但两个相似而又不同的教派,都相信同一位天父,就是创造、救赎和照顾人类的天主(基督教弟兄称“神”或“耶和华”),并相信天父所打发来的耶稣基督为全人类的救世主,因此人们为区别两个不同的教会,把天主教称为基督教旧教(即原始基督教),而把马丁·路德所创立的新教(Protestant,原意是“抗议”)误译为“基督教”,在学术界则称为“抗罗宗”。在国外,基督教(Christianity)是指所有相信耶稣基督的各教会的通称。

在中国,学术界渐渐用“基督宗教”来概括所有信耶稣基督的教会。 天主教保留了耶稣立教时创立的教会体制,承认圣伯多禄(彼得)的继承人罗马教宗为普世基督徒的精神领袖,并接受他的领导,天主教的主教、神父和信徒都是接受教宗领导的,因此天主教会内也就没有派系之争,在基督教的圈子内,有各种大小不同的派别与分支,例如浸信会、中华基督教会、圣公会、循道会等等,这些教派在教义、礼仪、传承方面亦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难以用“基督教”这个笼统的名词去代替。

相反,天主教由于在组织上和传承上都是统一的,所以也就比较能符合耶稣基督的意愿,因为耶稣曾为他的信徒们能够合一而向天父献上恳切的祈祷。现在最理想的情况是在统一的目标下,各自发展多元的信仰观,让各人互补不足,就像拼图游戏一样,用不同形状的拼块,才能拼出完整的图画,但若没有统一领导,就难有成功的一天。

基督教在对圣经的经文注释、教宗的权威、礼仪的施行、教会有形制度的观点也不尽相同。然而,正因为这些不同,彼此更有可能互相丰富对方的内涵,这当然要求大家共同抱着开放、包容和诚恳的态度。

其实,大部份的基督教徒都对天主教徒十分友善,合一运动在全世界都已扎了根。 说到两教的不同,我们还要留意一点。

在对圣经经文的解释方面,基督教受其创立人马丁·路德的影响,较为强调圣经的绝对性,鼓励自由解经,因此在释经学方面的发展和著作固然较为丰富,但由于没一个明确的训导权威,因此也容易有派系之争和异端邪教的出现,天主教却鼓励信徒在教会训导和传承中去了解圣经经文的意义,在有关信仰与伦理道德方面要服从教会的训导,在其它灵修、心得方面皆可有个人的感悟。 天主教强调祟拜唯一的天主和他所打发来的耶稣基督,但教会认为在教会的历史当中,曾有不少信徒(包括圣母)都以自己的生活榜样,见证并宣讲天主的爱,有些甚至为信仰牺牲而殉道。

教会也更相信诸圣相通的道理,于是教会在礼仪中除祈祷上主外,也呼请圣母玛利亚、众位圣人圣女为世上的信徒代祷,同时教会也呼吁信徒去默想这些人的行为,让信徒效法,以达到与天主更加接近的目的。有些人之所以是“圣人圣女”,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功德”,而是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天主的胜利和光荣,他们是“圣”的,因为他们在天国上所接近的天主是“圣”的。

特别在敬礼圣母玛利亚方面,天主教会强调不仅她是主耶稣的母亲,也是每一位基督徒的母亲,因为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临死之前,把他的母亲托咐给了他的爱徒,每一个愿意争做基督爱徒的人,也应把主的母亲做为自已属灵上的母亲迎接到自已的信仰、家庭、教会团体中。圣母玛利亚在世上助人为乐,在天国上更不会忘记每一位呼请她的人。

而基督教徒则认为,只向基督祈祷即可,不必通过圣母玛利亚及圣人圣女的代祷,因为他们担心这样会降低基督的地位。 天主教相信,天主固然可以直接地给予人恩宠,但天主也有藉着一些人或事给人祝福和恩典的自由,而事实上,无论在旧约或新约时代,天主常借着一些标记与人来往,主耶稣也建立了七件圣事,为帮助人在人生重要的时刻,例如出生、患病、成婚、死亡、为生命的方向选择是否出家修道时体验上主的恩惠,与主建立亲密的关系,透过领受这些圣事,让生命活得更丰盛。

这七件圣事是洗礼、坚振、忏悔、圣体、病人傅油、圣秩、婚姻。基督教强调个人与神的“直接”来往,认为个人的认罪、祷告、灵修、或默想,已能够直接与神建立关系,无需太多外在的仪式,因此许多基督教派,只有洗礼和圣餐,有些也包括婚姻礼仪,其它圣事早已失传。

告解(或称修和圣事)却很难被基督教派接纳,他们认为主教、神父也是人,怎能赦免人的罪,天主教也认为只有天主才能赦罪,但主教、神父负有传自宗徒们的神权,他们是靠神权、而非靠自已的能力赦罪。主耶稣在复活后把赦罪权交给了宗徒们,他说:“你们赦免谁的罪,就给谁赦免,你们不赦谁的罪,谁的罪就存留不赦(新约《若望福音》20章23节)。”

不过,天。

5.求天主教的一些常识

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一个分支。

虽然最接近原文的名称是“公教会”,但是自明朝时就沿用的名称“天主教”(因其将不使用上帝、神等词汇称呼唯一的主,而仅使用天主一词)却已成了正式的中文代名词。基督教教派的所有公教会之中,罗马公教会 (罗马天主教会)的会众最为庞大,全世界人数有11亿,因此"公教会"(天主教)一词往往指的是与罗马教宗共融的天主教会。

目前天主教会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会里头最为庞大的教会。 历史 “公教会”的“公”原文的意思相同于“天下为公”的“公”,所指的是“全世界的”、“一般的”、“大众的”,寓意在于最开始的教会是开放给全部的人,而不是特定的种族,阶级,或是宗教信仰。

“公教会”一词最早出现在使徒信经:“神圣的公(全世界的、大众的)教会”;以及尼西亚信经里面一句:“我们坚信唯一的神圣且公的(全世界的、大众的)以及耶稣使徒所传下的教会”。 “公”的原文意思虽然平常,但是在基督教的发展史上却有许多教派与教会想要拥有这个头衔,到了最后,“公教会”一词在法理上已经由罗马天主教会所拥有,这就如同正教派的"正",其字面意思也是平常,但是后来则是由正统教会所拥有。

虽然如此,仍是有不隶属于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会在名称上使用或是保有“公教会”(天主教会),比如旧公教会,古公教会,宽宏公教会与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罗马天主教会 五世纪东、西罗马分裂以后,东罗马帝国奉君士坦丁堡牧首为正宗,并演变成日后的东正教;而保留在原首都罗马的梵蒂冈,则成为了分裂后西罗马帝国的正宗,是为“罗马天主教会”这名称的源由。

他们相信,天主教会一系才是源自耶稣基督的正宗。他们的论据来自 玛窦福音第十六章18节,耶稣对圣伯铎(又译“伯多禄”,基督新教翻译为彼得)说的这句话:“你是伯多禄(小石),我要将我的教会建立在这磐石上。”

;而他们相信圣伯多禄是罗马第一位主教,一直承袭至现在。而伯多禄的继承者们,就是被称为教宗的人,是全球天主教会的最高领袖,也是曾经的教宗国,以及当今的梵蒂冈城国的元首。

其他的天主教会 除了罗马天主教会外,在东欧有东仪天主教会 (流行于乌克兰、白俄罗斯,在苏联时代曾被迫并入东正教会),在黎巴嫩有马龙派天主教会。它们与其他教会不同,承认教宗的地位,与罗马有共融的关系。

天主教的信仰生活 天主教的信仰生活的核心是七项圣礼|圣事 (Seven Sacrements),即圣洗圣事、坚振圣事、告解|和好圣事、圣体圣事、婚配圣事、圣秩圣事、终傅|病人傅油圣事。(基督新教则仅保留洗礼和圣体圣血作为正式的圣礼)在这其中,弥撒 (圣体圣事为其主题)是最重要的。

日常生活中,诵经也是天主教信徒经常进行的活动。这些经文大都是一些经过编排好的重要经文的连祷,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玫瑰经》。

天主教的节日很多,在基督宗教三大派别中仅少于东正教。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圣诞节、复活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不少教外人士提出:为什么信仰天主教?我们当答复清楚,为解除他们的疑惑,为陈明我们的理由;并且希望他们明白我们信教的目的与真相,也和我们一齐信教。

(一)、我们信天主教不是因为……1、不是因为迷信 天主教向一总愿进教的人说:要进教,先该弃绝一切邪妄之事:如烧香,烧纸帛,看风水,择日子,算命,相占等等。天主教这样反对迷信,可惜不明白天主教的人,把不合理的迷信和最合理的信仰没仔细考查分别清楚,而说信奉天主是迷信,真太冤枉了。

2、不是因为希望物质的经济的利益 天主教固然办理慈善事业,和救济事业,但为了物质利益而奉教,是遭受拒绝的;这些人不能成为忠实信徒。而且奉教人还该供应教会的需要,为办慈善事业。

谁寻求物质利益只该退出天主教。3、不是因为头脑顽固 天主教中,知识程度浅的,固然不少;但知识程度高的,确实很多。

天主教教友受到真理的教育,很认识新潮流,新思想,只是因为有科学精神,所以不肯盲从附和,所以坚决保持自己的信仰。4、不是因为传统观念 父母信教,祖宗信教,所以我也信教。

从一方面来说,这是我的福份,能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但是我能够分别了是非善恶,就要听我自己明确教义,自己考虑 清楚,自情自愿的接受信仰。天主教绝对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只是劝人、开导人、用自己的理智,来决定自己的信仰,绝对不用任何方法来欺骗人。

天主教的父母也 是这样对待子女。5、天主教不是“洋教” 有人不明世界大势,更不明天主教真相。

见外国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就说天主教是“洋教”“外国教”,现在人知道真理是无国界的,就如科学,并不因为是外国来 的,而说是信“洋学”,而不去研究。外国来的某种学说,如果是好的,我们相信它,并不算是信奉“洋学说”,何况天主教原是全世界的“公教”并不是欧美人的 教;我们中国人奉它,也就是中国人的天主教。

6、不是主张宿命论 那些“宿命论”者,遇到困难灾祸,便想是命运(命)所注定,无法抵抗,只得忍受。甚至把命运当作神灵看待,在命运前俯首贴耳。

我们天主教绝对不信命运,谁 若信有盲目的注。

6.有关基督教的一些常识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在于:在世界范围内,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被统称为基督教,都以“圣经”为经典。天主教以自己的“普世性”,自称公教,信徒称其所信之神为“天主”。天主教以梵蒂冈教廷为自己的组织中心,以教皇为最高领导,实行“圣统制”和“教阶制”。天主教的《圣经》有73卷,其中《旧约》46卷,《新约》27卷。天主教堂中一般有圣母、耶稣、圣徒等塑像。天主教教职人员均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须独身。天主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天主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等四大瞻礼。教徒在天主教节日和星期日到教堂望弥撒。

在中国,基督教则专指“新教”,又称为“福音教”或“耶稣教”。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领导权,没有自己的权力中心,废除了天主教的教阶制,认为教徒无需神职人员即可与神直接交通。基督教《圣经》只有66卷,《旧约》中有7卷未收入。基督教堂中一般没有塑像,只挂一个十字架。基督教的教职人员是主教、牧师、长老、传道员。有男性,也有女性,可以结婚,基督教不主张信徒离婚。基督教主要节日有复活节和圣诞节。基督教节日和星期日信徒到教堂做礼拜。

7.宗教知识问答之一

首先声明,天主教不是“妈妈教”,新教(就是 们国内的基督教)也不是“儿子教”,这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分裂教会故意捏造的。

他们都信仰耶稣基督。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成义,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分歧有很多方面,但根本上都是从成义这里衍生出来的。

详细区别:答:天主教与基督教有共同点及相异点:以下分七项答覆:⑴同根分枝 ⑵基本信仰 ⑶基本敬礼⑷基本伦理⑸传道使命 ⑹行政组职⑺主内合一一.同根分枝:从信仰根源及教会历史作简要分述1.同根:从信仰根源看,由主耶稣建立的教会,是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和初期信友传下来的教会。在这信仰根源上,没有区分「天主教」、「基督教」的名称。

2.分枝:从教会历史看,原本是合一的教会,在历史中有二次大分裂:公元1054年,合一的教会分成二个教会:东方教会和西方教会。东方教会,史称希腊公教会或东正教;西方教会,史称拉丁公教会或罗马公教会。

东西方教会在信仰根源上,可说完全相同,而在表达信仰及敬礼上,却有各自的特色;在教会行政上,各自分治,东正教由其首席教长以象征性领导,罗马公教会由教宗以实质性领导。为辨别这两个公教会,一般称希腊教会为东正教(orthodox),称罗马公教会为 ( catholic中译:天主教 )。

16世纪从罗马公教会再分枝的基督教,主要有四个教派:(1)路德教派 (信义宗) lutheran church ———— 1517年——重洗派 anabaptists —————————— 1534年——士文克特派 schwenkfeldains ————— 1539年——门诺会 mennonites. —————————— 1545年(2)慈运理派 zwinglianism. —————————— 1523年——清教派 puritans. ———————————— 1559年——公理宗教会congregational —————— 1581年3)圣公会 anglicanm church ————————— 1534年(4)长老会 presbyterian ——————————— 1537年——加尔文派 calvinism —————————— 1541年以上(1)至(4)教派,一般称为基督教。这四大教派可说是后来400多个基督教派的源流。

其中圣公会因延续宗徒的「主教」品位,因此,圣公会在信仰、圣事礼仪、行政体制,都与罗马公教会相近。罗马公教会在16世纪——明朝末年,由罗明坚和利玛窦,二位传道士来到中国后,他们在1583年,把罗马公教会catholic church 以中文译用「天主教」,以别基督教在中国译用的「基督教」。

以下只分述初期基督教在16世纪从天主教分枝后的同与异:二至七项二.基本信仰:两教信仰渊源、圣经数目、讲解圣经、基本信仰、人得永生、之同与异1.信仰渊源:两教都根据圣经——旧约和新约:上主对人的启示,人对上主启示的回应。天主教信从圣经,也信从圣传,即宗徒及历代教会的传承。

基督教只信圣经不信圣传。2.圣经数目:天主教圣经—旧约46卷.新约27卷.合计73卷。

基督教圣经—旧约39卷.新约27卷.合计66卷。基督教旧约少7卷:多、友、巴、智、德、加上、加下。

因为这7卷旧约是用希腊文写成,其中加下12:38-45为亡者献祭,涉及炼狱的存在,因此,这7卷旧约,不被基督教承认为圣经。3.讲解圣经:天主教强调全球统一的圣统制,由圣职人员依照训导权核准的圣经注解,讲解圣经;基督教强调地方教会及每人直接由圣灵指引,信友可自由讲解圣经。

4.基本信仰:两教根据圣经共同的基本信仰包括:(1)信拜唯一至爱的上主(2)信传上主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3)信传上主一体三位在耶稣身上救赎人类,死亡及复活(4)信传圣灵(神)恩赐信从圣子耶稣的人,获得永生、肉身复活,共享天国荣福。5.人得永生:天主教强调,信望爱三德,是人得永生的必要条件;相信有赏善罚恶的天堂、炼狱、地狱。

基督教强调,信耶稣必得永生——因信成义,不靠人的行为;相信有赏善罚恶的天堂、地狱、无炼狱。三.基本敬礼:两教敬拜上主、敬礼圣贤、圣事祈祷、之同与异1.敬拜上主:两教在礼仪祈祷时,都共同「敬拜」唯一上主一体三位,及天人的中保耶稣基督。

2.敬礼圣贤:天主教「敬礼」圣贤包括:圣母、天使、圣人、圣女、人类历史中的圣贤,祖先;并绘制有形象的耶稣,圣贤和祖先的牌位,表达敬意、效法善行、彼此相通、请求转祷上主.基督教依照旧约禁拜偶像(申5:6-10),只以耶稣为天人中保,不敬礼圣贤、祖先。3.圣事祈祷:天主教有七件圣事礼仪,即圣洗、坚振、圣体、告解、圣职、病老傅油、婚姻.以弥撒感恩祭典为中心,全球有统一的团体祈祷经文,也有地方教会自行编用的祈祷经文。

基督教各教派都有圣洗圣事,而无弥撒圣祭、也无其它圣事;圣餐(圣体)也只是纪念主耶稣的最后晚餐;团体祈祷,注重读圣经、讲道,献唱圣诗、祈祷。四.基本伦理:两教都强调该遵行上主十诫,并以主耶稣所教导的:「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 爱你们一样」为互爱的准则。

五.传道使命:天主教较注重普世教会及用天主教教理传道,推展修会男女会士到世界各地传道、建立教会;地方教会则由圣职人员负责牧灵工作;而忽略信友的传道使命。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 ) 重视地方教会,并积极推动信友传道的意识及传道工作,并。

教堂的知识

标签: 教堂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