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人说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是干涉他们的学术自由

bdqnwqk2年前问题20

这个问题有些差错,应该是:为什么美国人说中国的孔子学院是干涉他们的学术自由?其实,美国人并不是反对孔子学院,更不是反对传统儒家思想。美国人反对的是中国,害怕中国思想传播。
虽然明确孔子学院老师避免谈论政治敏感话题,但是,与其他文化推广机构不同,孔子学院由中国政府支持提供师资和教育材料。所以,美国人认为孔子学院实质上是中国政府的分支机构,担负了更广泛的对外政策目标,在推广汉语同时,孔子学院在宣传中国政府意识形态。
美国人对中国日益强大的力量感到不安,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孔子学院在美国校园里限制学术自由,这种批评最大的问题就是:混淆了担忧疑虑与事实结论之间的区别。虽然孔子学院被视为“中国海外宣传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宣传本身没有消极内涵,建设文化软实力也并无不妥。关闭孔子学院让外国学生失去了学习汉语的机会,消除误解的通道也将从此消失。

《大学之理念》读后感

什么是大学?这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特别是每年新生入学时,更是被翻出来讨论又讨论。只是,对于什么是大学、大学该怎样做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者,长久以来并无定论。近日拜读了香港中文大学前任副校长金耀基先生的《大学之理念》,这本收录了金先生关于“大学之理念”的凝想与感悟的文集,讨论了大学的理念、专才教育和通识教育、学术自由等相关问题,视野之广阔、见解之独到,给井底之蛙的我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仅摘一些哲理警言留作回忆、
一个大学生应该对人类知识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对自己民族的学术文化有一基本的欣赏与把握,同时,他应该养成一种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一种对真理、对善、对美等价值执着的心态。(page 11)
大学生不是中学生,大学生对他(她)不再、也不应提供保姆式的照顾,她应该也必然会自我寻求生命之意义和人生之目标。在最后意义上说,人之成长(包括自我形象与自我认同之形成)是要靠他(她)自己的。(page 21)
人是不能永远没有孤独时刻的,人需要孤独以创造思想,以体认人生,但人之为人,人之成长需要靠头脑与,心灵与心灵之相遇和对话。(page 21)
惟能见乎大,立乎大,然后喜爱能有狂有狷,才能有格调,也才不会沉耽于追逐短暂与细微的事物。(page 21)

“我确信在教育中,你排除了专精,则摧毁了生命”——怀海德
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洛尔士以为今日之“知识人”应该有能力把“不同的知识综合。融汇而一以贯之”,并能够从人文精神出发,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从科学与技术角度判断,哪些是“可以做的”。

大学的世界精神的孕育与发挥,诚有多途,惟学人之相互访问,则不知为中古大学之传统,亦为极有意义与价值者。

温士顿·丘吉尔在1929年对布雷士多大学的学生说:“教育最重要的事是对知识的渴欲。教育非始于大学,也当然不应该终于大学”

我个人相信,在求学时期的大学生,应尽量积蓄自己的知识,尽量充实自己的智慧。关心与认识社会以及对现实之不合理者提出看法与批判,是应该而自然的,但这不必过早地走出教室、走出图书馆、走出实验室、直接参与、无限承担。

掩卷长思,对于大学的本质,对于我自己的大学生活。或许应该又另外一番规划。应该转变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