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相关知识

bdqnwqk2年前基础15

1.谁知道破伤风的有关知识啊

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什么原因引起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有什么症状? 1.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

通常7 ̄8日,但也有短仅24小时或长达几个月或数年。 2.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

3.发作期:肌肉持续性收缩。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面、颈项、背、腹、四肢、最后是膈肌、肋间肌。

4.对声、光震动、饮水、注射可诱发阵发性痉挛。患者神志始终清楚,感觉也无异常。

一般无高热。 预防破伤风的方法有: 1、正确处理伤口。

对于一般小的伤口,可先用自来水或井水把伤口外面的泥、灰冲洗干净。有条件的,可在伤口涂上碘酒等消毒药水,然后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轻轻包扎后再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对于一些大的伤口,可先用干净的布压住伤口,然后迅速去医院治疗。 2、注意产妇卫生。

3、注射预防针。 4、内服中药。

并发症: 除可发生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①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 ②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 ③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④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破伤风需要做哪些检查? 1.患者有开放性损伤感染史,或新生儿脐带消毒不严,产后感染,外科手术史。 2.前驱期表现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及头颈转动不自如等。

3.典型表现为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抽搐,最初出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口困难,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至窒息。 4.轻微的刺激(强光、风吹,声响及震动等),均可诱发抽搐发作。

5.局部型破伤风,肌肉的强直性收缩仅限于创伤附近或伤肢,一般潜伏期较长,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破伤风杆菌在伤口的局部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才是造成破伤风的原因。

外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前者是引起症状的主要毒素,对神经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引起肌痉挛;后者则能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破伤风的痉挛毒素由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并附合在血清球蛋白上到达脊髓前角灰质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的毒素主要结合在灰质中突触小体膜的神经节甙脂上,使其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甘氨酸或氨基丁酸),以致α运动神经系统失去正常的抑制性,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纹肌的紧张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

毒素也能影响交感神经,导致大汗、血压不稳定和心率增速等。所以破伤风是种毒血症。

如何治疗?1.单间隔离,加强护理,减少刺激,严防交叉感染。 2.伤口处理,彻底清创,用双氧水或1:1000的高锰酸钾液体冲洗,或湿敷伤口,开放伤口,绝禁缝合。

伤口已愈合,一般不需清创。 3.破伤风抗毒血清的应用:T.A.T10-20万u,或5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静滴。

以后每日肌注5000-10000单位,直至症状好转。用前必须皮试,伤口周围也可注射5000-10000u,必要时鞘内注射,人体破伤风免疫球旦白也可应用,免于皮试。

4.控制、解除肌肉强直性收缩:可用冬眠灵或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安定,杜冷丁等。抽搐严重时可用硫喷妥纳液体静注。

5.预防性气管切开:有呼吸困难时应用,切开后应加强 护理,及时吸痰。 6.抗生素(头孢唑啉钠)的应用。

7.全身支持疗法。 补充1: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内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粪便之中,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创伤时其可污染深部组织,若伤口较深,又有坏死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就形成了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

所有造成伤口感染的细菌都是侵入组织引起局部变化和全身中毒。但破伤风杆菌与其他病原菌不同,无论菌体或其产生的外毒素,在伤口均不产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其是通过分泌出和扩散到全身的毒素而导致发病。

其产生的外毒素有痉挛毒素,毒力强,对神经有特别的亲和力,经吸收后,分布于脊髓、脑干等处,与中间联络细胞的突触相结合,而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导介质。运动神经元失去中枢的抑制,兴奋性增强,从而出现肌肉紧张性痉挛。

2.破伤风的知识

一.当外伤的时候预防破伤风:应该及时清洗和消毒伤口,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应用抗生素.

破伤风 :

病因

破伤风是因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后产生毒素而引起的急性感染。这种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泥土和人畜大便中均有存在,它可通过伤口、开放性骨折、烧伤、木刺或锈钉刺伤、而侵入人体。新生儿接生时消毒不严世可发生本病。

临床表现

一般在伤后6~10天发病,也有伤后24小时或数周后才发病的。发病时间短,症状越严重,病人的危险性也就越大。起初先有乏力、头晕、头痛、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前驱症状。接着可出现强烈能的肌肉收缩。首先是面部肌肉开始,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表情肌痉挛,病人出现“苦笑”面容;背部肌肉痉挛,头后仰出现所谓的“角弓反张”;如发生呼吸肌或喷痉挛,可造成呼吸停止,病人窒息死亡。这种全身肌肉痉挛持续几分钟不等,间隔一段时间又反复发作。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说话、吹风均可诱发。

预防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开展广泛的预防宣传工作,使群众对该病提高警惕,避免各种损伤,普及新法接生,正确及时的处理伤口。伤后尽早去医院进行清创,并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国际单位,进行预防。最可靠的方法是在平时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使人体产生抗体,预防注射3次,有效期可10年。

治疗

一旦患了破伤风,应送医院进行枪救,并隔离病人,保持安静环境,必要时作气管切开,保证呼吸道通畅。应用大剂量破伤风抗毒素,以中和体内毒素。

二、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出生时,由破伤风杆菌经脐带侵入机体后产生的外毒素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俗称脐带风。

1、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破伤风杆菌为厌氧革兰氏阳性菌,长2--3um,宽0.3--0.8um。有繁殖体和芽胞两种形态。繁殖体四周有鞭毛、能运动、无荚膜、极易死亡;在不适宜生长环境中,可形成带鼓槌样芽胞。

2、破伤风杆菌容易被杀灭呜?

普通消毒剂、煮沸、干热对繁殖体有杀灭作用,但对芽胞无效。芽孢对热抵抗力强,高压蒸汽 120℃需10分钟才可杀灭在日光和空气中可生存18天,如不经日光直接照射,在土壤中可生存数年。破伤风杆菌可产生三种外毒素。即痉挛毒素、溶血毒素及溶纤维素。

3、新生儿破伤风传染来源是什么?

破伤风是一种具有感染性而无传染性的疾病,本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存在于人及家畜肠道中,随粪便排出而污染土壤,土壤被污染后,细菌变成芽胞可存活数年,故存在着广泛的传染来源。

4、新生儿是通过什么方式感染破伤风的、新生儿通过脐带伤口,由于不洁的接生术而引起。

5、新生儿对破伤风杆菌普遍易感吗?普遍易感,但母体抗体和新生儿抗体呈正相关。抗体血清中破伤风抗毒素水平在0、01IU/mL时,可以有效地保护抗体免于破伤风感染。国内有报导:我国育龄妇女具有保护水平者仅为38.22%,内地高于边远地区。而边远地区又存在着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潜在危险,所以应尽快开展育龄妇女或孕妇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通过提高母亲免疫水平而保护婴儿免受感染。

6、新生儿破伤风传染期有多长? 病人及家畜只要排菌就污染环境,发病期肯定排菌。

7、新生儿破伤凤的流行特征有哪些?

I. 地区分布,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新生儿破伤风是造成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农村地区发病高于城市,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发病率亦偏高。可见与经济、卫生、文化水平有直接关系。

II、人群分布:边远落后地区, 家中接生及旧法接生、母乳抗体低者新生儿容易得破伤风。

3.关于破伤风

真挚的回答您的问题: 中文名称:破伤风英文名称:tetanus 定义:感染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外科疾病(二级学科);外科其他疾病(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破伤风(Tetanus)系由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导致的神经系统中毒性疾病,本病以进行性发展的肌肉强直为特征,伴有发作性加重,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在10~40%左右。 西医学名: 破伤风 英文名称: Tetanus 所属科室: 内科 - 主要症状: 面肌痉挛,角弓反张 主要病因: 细菌感染 传染性: 无传染性 目录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预防发病机制破伤风系由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所致。

破伤风杆菌属革兰阳性产芽胞性厌氧菌,广泛地散布于泥土中,粪便中亦含有该菌。单纯破伤风杆菌芽胞侵入伤口并不足以引起本病,必须要有其他细菌,或有异物如木头、玻璃等的碎片同时存在。

破伤风杆菌仅孳长在厌氧伤口内,并不散播到别处,但该菌产生外毒素可致使神经系统中毒。当毒素作用于脑干和脊髓后,由于主动肌和拮抗肌二者均收缩,因而产生特异性的肌肉痉挛。

临床表现该病潜伏期长短不定,通常为7~8天。在接受过抗毒素预防性接种的病人,可能延长至数周。

个别的可短至1~2天。患者常有坐立不安与烦躁易怒的前驱期。

首发运动性症状常为牙关紧闭,颈部肌肉强直可能在其后或其前发生。数小时内,痉挛扩散至其他肌肉。

面肌痉挛可引起口唇缩拢或口角内缩呈痉挛性“苦笑”。检查时可发现四肢与躯干肌肉的强直,可能有轻度的角弓反张,腹壁肌肉强直,下肢常较上肢受损为重,多固定于伸直位。

当疾病继续进展时,全身持续性强直状态呈现发作性加重,伴有剧烈的痉挛样疼痛。发作时常出现角弓反张性痉挛,喉肌与呼吸肌的痉挛导致呼吸困难与大量出汗。

这种惊厥性发作可由外界刺激诱发,例如在企图给病人喂食时。在发作间歇期,全身肌肉强直状态仍持续存在,腱反射亢进,神志自始至终清醒。

患者可因惊厥发作引起窒息而死亡,或因频繁的强烈的肌痉挛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本病低热并不少见,出现高热是加重的标志,体温甚至在死亡后仍可继续升高。

尿毒症、低血压与胃扩张最易发生在7~14天之间,喉痉挛、呼吸暂停、运动麻痹与肺炎均属危重并发症。在经过顺利的患者,肌痉挛发作的频率与严重度逐渐减少,但全身性强直常持续数周,牙关紧闭常为最后消失的症状。

临床上尚有较少见的类型(1)局部型(Local form) 此型破伤风的首发症状是创伤邻近肌肉的局部痉挛,由此持续性或间歇性痉挛扩散至邻近肌肉,严重可发展至四肢、头部与躯干。(2)头部破伤风(Cephalic tetanus)发病于头、颈或面部的创伤之后。

常有伤侧面肌瘫痪,并伴有对侧的面肌痉挛,容易合并牙关紧闭与咽部痉挛。当创伤累及眼眶时,可见一侧或两侧上睑下垂、眼外肌瘫痪等。

头部破伤风可保持局限性或变为全身性,死亡率较高。(3)内脏型破伤风(Splanchnic tetanus) 此型系指由于腹部创伤后引起,早期即可累及延髓支配的各肌与呼吸肌,同时伴显著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如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周围血管收缩、大汗淋漓、高热等。

由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呼吸中二氧化碳排出量与尿中儿茶酚胺排泄均增多。(4)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受伤感染(如皮肤黏膜损伤、脐带创口感染等),于出生后7天左右发病。

但一般较少出现自发性牙关紧闭,仅在检查时手压下颌时反射性出现。[1]疾病诊断根据外伤感染史,较早出现的牙关紧闭,以及全身各部位骨骼肌发生痉挛所出现的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与呼吸困难等,作出破伤风的诊断应无困难。

鉴别诊断一、马钱子(士的宁)中毒马钱子(士的宁)中毒的惊厥表面上与破伤风相似,但发生较快。此外惊厥的反射性激发在开始时即甚明显,而在破伤风中则为后期的表现。

另外一个与破伤风的不同点是,马钱子(士的宁)中毒在发作间歇期中,肌肉完全松弛,上肢常较下肢严重,并且可了解到中毒的病史。二、狂犬病狂犬病亦易与破伤风混淆,但狂犬病病人并无牙关紧闭,恐水和咽下困难是最突出的症状。

此外在发作间歇期,肌肉可完全松弛,并且几乎均有被狂犬咬过的历史。三、其余较少的疾病尚有头面部肌张力障碍、面肌痉挛、颞合关节病变等。

疾病治疗患者须隔离护理,尽可能减少外界刺激,保持其安静。一、抗毒素的治疗破伤风抗毒素(TAT)能中和处于被吸收过程中的毒素,为保证疗效,治疗时必须给予大剂量的抗毒素。

入院当日静脉滴注5万U破伤风抗毒素,此后每日静脉滴注1万U,总量可用到20万U。二、抗痉挛治疗严重破伤风的有效治疗是消除肌肉痉挛。

可应用氯化筒箭毒碱(Tubocurarine chloride)15mg,每日总量可达150~650mg,同时辅予正压人工呼吸。亦可用氯丙嗪50~100mg,肌肉注射,每4~6小时1次;或安定(咪唑安定)10mg~15mg,静脉滴注,视病情可多次应用。

三、抗感染治疗使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 青霉素1000~4000万U/d,分次静脉滴注。四、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分泌物多且排出困难者、痉挛。

4.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的一种特殊感染,它通过皮肤或粘膜伤口侵入人体,在低氧环境下生长和繁殖,产生毒素并导致肌肉痉挛。

破伤风毒素主要侵入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因此,破伤风毒素的临床特征是牙齿闭塞,阵发性痉挛和强直性痉挛。

涉及的主要肌肉群包括咬肌,背脊肌,腹肌和四肢肌。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为7-8天,可以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和数年。

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大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生破伤风。

偶尔,患者在去除残留在体内多年的异物后会出现破伤风症状。人口易感性很普遍,所有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被含有破伤风梭菌的土壤或污泥污染,但只有少数患者会患上这种疾病。

在有更多户外活动的温暖季节,受伤和生病更为常见。生病后没有持久的免疫力,因此可以再次感染。

破伤风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