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知识题库
1.经济学基础题目简答题
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1、如“粮食”这种商品是缺乏价格弹性的,即粮食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很小的,或者说需求量的变动不如它的价格变动那么大。因此,当对“粮食”实行降价销售,因价格的降低而引起的销量的增加幅度是很小的,也就是说降价的损失超过了销量增加的赢余收入,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对于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降价,厂商的收入是降低的;反之如果涨价的话,由于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销量不会下降的太多,因而厂商可以从涨价中赚更多的钱。
可以设想,如果大米的价格上升了,你会不买大米么?还是要吃饭的,不管它价格怎么样,总是要买的。2、如“苹果”这种替代品很多的普通商品而言(替代品有梨、香蕉等),如果价格稍有变动,其销量会大幅度变化,它是富有价格弹性的。
因此如果降价销售的话,由此引起的销量的增加幅度会很大,那么厂商就会获利更多;相反,如果涨价,那么消费者完全可以去购买其他替代品,而不买涨价的苹果,因此导致厂商利润降低。结论就是,对于富有价格弹性的商品,降价可以增加收入,是明智的选择,涨价反之。
2.经济学基础习题
1.答:生产要素(经济资源)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生产要素具体划分为四类: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的函数关系。
2.答: 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3.答: 第一,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分别递减。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有是先上升而后下降。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左侧,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右侧,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0),总产量就会增加;当边际产量为零时(MP=0),总产量停止增加,并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MP。
3.《经济学基础》 简答题..
国内生产总值(英语:Gross Domestic Product,英语简称GDP;亦称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是一个领土面积内的经济情况的度量。
它被定义为所有在一个国家地区内一段特定时间(一般为一年)里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值。它与国民生产总值(英语缩写:GNP)不同之处在于,国内生产总值不将国与国之间的收入转移计算在内。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是一个地区内生产的产品价值,而国民生产总值则计算一个地区实际获得的生产性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最常见的计算公式是:
国内生产总值 = 私人消费 + 投资 + 政府消费支出 + 出口 - 进口
这条计算公式也可以写成:
GDP = C + I + G + X - M
不同国家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较需要转换各国货币,转换方式主要有两种:(1)使用各国货币的国际汇率转换,或(2)根据各国货币与一选定标准(一般为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英语缩写:PPP)。
通过两种方式得到的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会有很大不同(见下),因为如果使用国际汇率,就会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在国际市场过弱,而低估国内消费者与生产商的购买力50~60%;但是如果使用购买力平价,则又无法精确计算该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与服务。
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其中,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是以现行价格水平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值,不仅包含了当期产量的资讯也包含了当期该国的价格水平资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是以不变价格水平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值。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用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比率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4.经济学基础题
1、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代表着一个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3、微观经济活动之和等于宏观经济活动。
4、资本包括货币,而货币不一定是资本。5、我们日常生活食用的食盐是富有弹性的商品。
6、本国常住单位在国外生产要素的收入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7、从产品市场转到要素市场意味着从价格理论转到分配理论。
8、需求定理表明: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商品的需求量会上升;反之亦然。9、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益越低。
因为经济效益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10、在某些情况下,市场机制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即无效率的结果,这就是市场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