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都包括什么内容?

bdqnwqk2025-03-06基础1

一、国学都包括什么内容?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二、国学常识62打屁股的刑罚是什么刑

杖刑

古代刑罚之一。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杖作为刑种始自东汉。南朝梁武帝定鞭杖之制,杖以荆条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北齐北周,将杖刑列为五刑之一。其后相沿直至清末。

隋唐以来五刑之一。宋明清三代规定妇人犯了奸罪,必须“去衣受杖”,除造成皮肉之苦外,并达到凌辱之效。

自隋开皇新律始定为五刑(笞、杖、徒、流、死)之一。用大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抽击人的背、臀或腿部

三、中学课本涉及的有关国学的名人和名作有哪些?急!谢谢

我记得我上中学时学过庄子内七篇中的《逍遥游》、《秋水》,诗经中秦风《无衣》,邶风《静女》,另外唐宋大家的古诗、古文,汉乐府,包括元明清时代文天祥、归有光、朱熹、蒲松龄等等的文章。

四、关于国学的资料

古诗名句:

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27.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8.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9. 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名言几则:

《中庸》: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菜根谭》: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颜氏家训》: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

《论语》: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道德经》: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这类资料网上很多,楼主不妨自己也去搜搜吧。

五、【开心学国学】 国学的含义,范畴以及其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呢

一、 国学的含义: 国学是一个上世纪二十年代产生的名词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

“国学”概念的衍生:国学、汉学、中国学。

“国学“,更有宽泛的解释。如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统统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统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史地学报》阐释国学:“国学之为名,本难确定其义。在世界地位言之,即中国学。分析为言,则中国原有学术,本可分隶各种学科”。

二、国学的范畴以及其具体内容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