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1.急
邮箱给我。
实在太长了。回答不了那么长的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经济常识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职能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债券与商业保险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 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经济全球化 外汇与汇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关税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政治常识: ★(1)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并反映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的国家职能有对内职能(依法打击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科文卫事业;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维护安定团结和社会治安、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兴办公共设施和保护生态环境)和对外职能(防御外敌入侵和颠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一切重大事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宪法赋予他们特有的权利(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质询权等)并且必须自觉履行义务(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密切联系群众、接受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 ★(3)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其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实行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当家作主的地位。
(4)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坚持公民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认真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决定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调动各方面的各级因素);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方式)。
(6)我国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政治、经济、文化权利)、民族。
2.高中政治会考重点
一、经济学: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部门的分配(调节作用、棒子作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刺激作用、鞭子作用);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淘汰作用、分化作用)。
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地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5)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我国的分配制度;这是由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7)国家的宏观调控:由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且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其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8)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经济效益是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等;途径主要有两条(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9)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又要具有经营的专业知识、才干和能力。
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竞争至关重要;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应当在市场上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 ★(10)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保障;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道路(靠政策、靠技术、靠投入、靠产业化经营、靠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等)。
★(1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指现代机器大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支柱工业(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因为一个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产业的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必须走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2)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增加劳动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实现劳动者的权利和履行义务体现出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其主要权利(略)和主要义务(提高职业技能—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的水平、遵守职业道德)。
(1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15)国民收入的分配: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
(16)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税、利、费、债);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国家的财政是通过瞀实现的。
(17)财政的巨大作用: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3.求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我也是会考 你没必要背书 背这个就行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 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 费水平)和物价水平。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 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1、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理 12、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调节生产。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 体现在控制力上。 3、如何使公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公司如何经营才能成功) (1)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如何解决就业问题?(1)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2)劳动者:每个劳动者都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 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5、投资方式有哪几种?怎样投资才是科学的? 投资方式有: (1)存款储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
(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 (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5)直接投资等。 注意:(1)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要注意投资的多样化,不应只局限在银行储蓄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给我们带 来了跟多的投资机会。(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我国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方式主要有: 1) 按劳分配(公有制) 2)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3) 按生产要素分配 4)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和管理等。2、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 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 3、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
4.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会考重点
(一)必修1:经济生活1.1 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P14 书P5、61.2 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信用工具;P14 书P8—101.3 认同正确的金钱观;P14 书P252.1 理解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P14—15 书P11—142.2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P15 书P142.3 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P15 书P15—162.1 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P16书P17—183.2 了解消费的主要类型和结构;P16 书P18—193.3 了解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P16书P20—213.4 认同正确的消费观; P16—17 书P21—224.1 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P19 书P28—294.2 明确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和途径;P19书30—314.3 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P19 书P31—344.4 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P19 书P355.1 了解企业的含义、公司的含义及基本形式;P20 书P36—395.2 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P20 书P39—405.3 认同正确的择业、就业观;P20 书P42—435.4 学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P20书P446.1 了解几种主要的投资方式及其特点;P20—21书P45—516.2 尝试制订投资方案P217.1 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P24书P58—607.2 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和途径,理解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P24 书P62、638.1 了解财政、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P25 书P64、688.2 了解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种类;P25 书P66、678.3 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P25书P66、678.4 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P26 书P65、668.5了解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P26书P68—698.6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P26 书P708.7 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增强纳税人意识;P26 书P71—739.1 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P29 书P799.2 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P29 书P799.3 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P29 书P79—809.4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29 书P82—849.5 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及手段;P30书P83—8410.1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P30书P86—8710.2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同科学发展观;P30—31书P87—8810.3 理解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P31书P88—9011.1 了解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及其影响;P31书P91—9411.2 了解世贸组织的原则和作用;P31—32 书P95—9611.3 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P32书P96—9811.4 理解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
P32书P98(二)必修2:政治生活1.1 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P39 书P5、61.2 懂得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P39 书P8—91.3 懂得公民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P39 书P9—101.4 学会积极参与政治生活;P39 书P12—142.1 比较不同的选举方式,懂得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P40 书P16—182.2 懂得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P40书P20—222.3 懂得基层民主自治的途径和方式;P40 书P24—262.4 懂得民主监督的方式,明确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P41书P28—293.1 分析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P44书P373.2 理解我国政府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P44书P39—413.3 了解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与方式;P44书P41—424.1 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P44书P444.2 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和主要途径;P44—45书P46—484.3 分析说明在我国,政府应如何认同权威;P45书P495.1 了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P49 书P555.2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P49书P56—575.3 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P49 书P59—616.1 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P50 书P63—646.2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P50书P64—656.3 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P50书P676.4 理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P50书P70—717.1 明确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学会在生活中正确处理民族关系;P50—51 书P73—757.2 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P51 书P73—757.3 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优越性;P51 书P77—797.4 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P51 书P80—827.5 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P52 书P828.1 了解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P55 书P89—908.2 懂得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P55书P90—918.3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与作用;P56书P91—928.4 理解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P56书P948.5 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P56书P95、969.1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P56书P98—999.2 懂得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P56 书P999.3 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P57 书P101—1029.4 分析当前国际竞争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P57书P102—1039.5 阐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P57 书P1069.6说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P57 书P109(三)必修3:文化生活1.1 了解文化的含义、形式; P65 书本P6、P81.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P65 书本P9—P112.1 理解。
5.高中政治科政治生活共有哪些知识点
必修2政治生活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而且还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转正式民主的保障。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义务的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统一的,不可分割的。(1)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2)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何结合?怎样结合?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学习政治知识(3)贵在实践10、民主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11.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1)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一时不强的表现。
(2)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每个人都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透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实现民主选举的预期目的。
1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13.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地位: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决策。
意义:(1)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族,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2)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3)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4)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决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地 政治责任感。
14.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1)利于扩大基层民主(2)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3)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4)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15.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有哪些?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制度。
16.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1)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2)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17.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18.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19.我国政府的作用?(1)管理人们的公共生活 (2)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公共服务。20.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2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1)工作态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工作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22.什么是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依法处理各种事务。
23.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必要性: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
6.高中政治常识重点
第一部分 经济常识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职能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企业和经营者 (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兼并与破产 (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4.产业和劳动者 (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 财政收入和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银行和储蓄者 (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 债券与商业保险 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 市场交易原则 (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经济全球化 外汇与汇率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关税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哲学常识 1.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 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 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 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规律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 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3.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 (3)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 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 (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
7.急需高中政治全套的知识点归纳
一、经济学: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部门的分配(调节作用、棒子作用);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 率(刺激作用、鞭子作用);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淘汰作用、分化作用)。
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地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5)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我国的分配制度;这是由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7)国家的宏观调控:由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且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其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 济稳定增长;手段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8)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经济效益是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有利于增强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等;途径主要有两条(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 进技术,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9)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既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又要具有经营的专业知识、才干和能力。
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竞争至关重要;企业的信誉 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应当在市场上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 ★(10)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保障;建国以 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发展速度仍然相对滞后,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 环节;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道路(靠政策、靠技术、靠投入、靠产业化经营、靠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 税费改革等)。
★(1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指现代机器大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支柱工业(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因为一个国家能否实现 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产业的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 力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必须走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2)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增加劳动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实现劳动者的权利和履行义务体现出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 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其主要权利(略)和主要义务(提高职业技能—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生产力的水平、遵守职业道德)。
(1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 志;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 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15)国民收入的分配: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
(16)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税、利、费、债);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财政支出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国家的财政是通过瞀实现的。
(17)财政的巨大作用: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和巩固国家政权的。
8.高二政治复习重点(人教版)
高二应该是学的哲学和文化吧必修三 文化的: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极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有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费一事形态的部分。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
有了人类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3、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人士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文化与政治、经济: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5、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6、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7、文化对个人的作用:①丰富精神世界②增强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① 含义:文化多样性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② 价值: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原因:文化是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里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③ 对待:(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繁荣;(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视线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④ 表现: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2、文化传播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大众传媒.3、文化的继承:①基本形式: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重要标志);传统文艺(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思想(重要组成部分)②特征:继承性、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③作用: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④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⑤继承与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连个方面(对待继承的态度: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⑥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教育。
4、文化创新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② 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 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立足于社会实践(根本)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2、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3、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4、民族精神:①是什么:中华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为什么: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