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知识源于记忆是谁说的
1.“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是哪个学说的观点
“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即经验论 ,代表人物休谟
巧了,昨天傍晚,我在看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全集》第三版第四卷 《西洋哲学史 中国哲学小史》,里面正好有相关论述:
休谟(1711年—1776年)以为观念与印象有别。印象是感觉,观念是记忆与想像。观念乃感觉之摹本。即上帝之观念亦然。吾人之推理之对象有两种:观念间之关系及事实间之关系。其第一之真,可极确定;其第二之真,则极不定。
休谟以为(原因)之概念起源于习惯。他说:假若我们常看见两种事情之发生是联合在一处,那么,我们遂以为在同一情形之下,此事发生,必有彼时以继之。他又以为(原因)概念之应用,只限于从一定事实,依赖推法以推论其他事实。因此他认为人类不能知因果之性质及其客观的关系。因此哲学上亦不能藉因果观念,超越经验之范围,进而推论上帝与灵魂不灭。
休谟以人之幸福与苦为伦理的原理。
2.“知识就是力量”是谁的名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况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况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讲到学习方法,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严格、严肃、严密。"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除了向别人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有意识的刻苦锻炼。
——苏步青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朱熹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
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要读好书,必须先打好基础,读好了基础,才能在这基础上作个别问题的研究,基础要求广,钻研则要求深,广和深也是统一的,只有广了才能深,也只有深了才要求广。
——吴晗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
——华罗庚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决定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毛泽东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
这种贫乏用一个词来称呼,就是"愚蠢"。——高尔基知识的历史犹如一只伟大的复音曲,在这只曲子里依依次响起各民族的声音。
——歌德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注意有扎实的基础,要注意复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谷超豪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
——高尔基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培根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天然的才能好象天然的植物,需要学问来修剪。——培根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歌德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哪就只有学习!学习!!!——高尔基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根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贝勒斯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克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证记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多则价谦,万物皆然,唯独知识例外。
知识越丰富,则价值就越昂贵。——马戈作为心智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并无用处,只有变成了心智肌肉才有用。
——斯宾塞知识和世故不同,真有学问的人往往是很天真的。——罗曼·罗兰知识有两种,其一是我们自己精通的问题;其二是我们知道在哪里找到关于某问题的知识。
——约翰生自然赐给了我们知识的种子,而不是知识的本身。——寒涅卡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药。
——爱默生知识有重量,但成就有光泽。有人感觉到知识的力量,但的人只看到成就的光泽。
——切斯特菲尔德知识是珍宝,但实践是得到它的钥匙。——托马斯·富勒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巴斯德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培根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尔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士其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马克思我平生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
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严格试验的结果。爱迪生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马克思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巴斯德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刘向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波尔克学而不思则惘,。
3.康德说的一句话,意思是:一切知识由经验开始,但却非都是来自与经
Every single conscious started by experiencing which in no way would accomplish it.
朋友我这句话是临时编出来的,不要以为是原文+。+ 原文是德文的,有难度!
之所以这样翻译原因:
1. 由经验开始的知识--“经验”指的是感性接触,故“experiencing”
2. “知识”--由感性接触产生的是 “意识”conscious“
3. 经验并不能使认识完整 in no way would accomplish it
4. every single 强调
5. which 使句子简洁
6. would 表示一点可能性都没有
很高兴和你交流~
4.所有的知识来源于那里
知识来源于生活 创造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生活,知识也来源于生活,
"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似乎是流传千古的名言,但它确凿是一种从生活中获得知识与发现的最好途径。
是啊,生活中怎么会有知识呢?但是,只要你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你也会受益匪浅的。
著名的科学家牛顿,之所以能发现地球引力,正是因为他对生活处处留心,观察仔细。众所周知,牛顿发现地球引力,是由于一个落下的苹果,可是,一年年从树上落下的苹果无从计数,为什么只有牛顿能注意到它并且发现地球引力呢?这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对于举世闻名的“都江堰”,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可是,李冰在建造它时,却有着一个不大不小的故事。
当时,李冰决心变岷江水害为水利,于是就筑堰。可是,筑堰的方法实验了多次,都失败了。有一天,他看到山溪里有一些竹篓,里面放着要洗的衣服,于是从中得到了启发。他让人编好大竹篓,装进鹅卵石,再把竹篓连起来,一层一层放到江中,在江中堆起了一道大堰,两侧再用大卵石加固,一道牢固的分水堰终于筑成了。
这就是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李冰正是能仔细观察生活,利用生活经验,找到了建筑分水堰的办法,取得了成功。
被誉为“蒸汽机之父”的瓦特,也是一个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的人。
八岁的瓦特就能对“烧水时壶盖为什么会被顶起来”这一现象提出质疑,正是这个疑问,使瓦特开始研究它,并最终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许多伟人的成功大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在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是最难忘的,对于这些,我深有体会。
记得那时我很小很小,还是一个无知的孩子。
那好像是暑假里的一天,我在园子里玩耍、嬉戏。忽然,我被一个奇怪的现象吸引住了:在墙角那儿,有一大群蚂蚁,整齐地走着,向着那高高的小土堆。土堆上有一个小洞,蚂蚁们一个个钻了进去。
妈妈提来水壶,要烫死它们,我执意不肯,非要看看它们到底在干什么。
好奇的我始终蹲在一旁,直到它们全部“转移”到小洞中,我也没能看出个所以然来。
这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要下雨了。妈妈把我拉回屋里,我呆呆地站在窗前,心里还想着那件奇怪的事。好不容易天放晴了,我又来到墙角,发现蚂蚁原来的“家”已经被雨水淹没了,可是土堆上的洞却完好无损,几只蚂蚁正在它们的新“家”旁悠闲地散步。
我恍然大悟,原来蚂蚁搬“家”,是为了躲避雨水呀。从此,我知道了,只要看见蚂蚁搬“家”,那肯定是要下雨了。
“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它拥有无穷的知识,正等待我们去观察、发现、实践、懂得。相信有一天,生活中的知识也会让你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