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

bdqnwqk2年前学者18

1.谁有高一历史必修一八个单元的知识框架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七、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

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

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

2.高中历史框架结构

1.原始社会(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经济:传说中的神农氏发明了农业。

2.奴隶社会 夏(约BC21世纪到约BC16世纪)商(约BC16世纪到约BC11世纪)西周(约BC11世纪到BC771年)经济:商周时期青铜器 政治:夏朝的建立标志中国进入文明时代。 西周的分封制(地方管理体制)和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都体现了血缘关系。

科技文化:商朝出现了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3.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BC770年到BC221年)时期 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水利工程:都江堰 冶铁业领先与世界。重农抑商的传统形成。

大城市里出现商业集中的现象。政治:诸侯争霸,统一渐成为趋势。

科技文化:百家争鸣(儒、法、道、墨)四大发明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4.封建社会(BC221---1911) ①秦(BC221年到BC206年) 政治:秦始皇统一六国 确立皇帝制度(君主专制) 郡县制(地方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三公九卿制度(中央官僚机构) 文化:文字由甲骨文、金文演化为小篆。

②汉 西汉(BC202年到公元8年)东汉(25年到220年) 政治:刺史制度(监察地方百官) 经济:牛耕普及。盐铁官营。

东汉杜诗发明鼓风冶铁的水排。 丝绸之路形成且来往频繁,中国丝绸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 科技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西汉出现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文字由小篆进一步演化为隶书、楷书。

后出现了草书、行书。 ③魏晋南北朝(220——589) 科技文化:东晋出现“火药” 经济:偏远城镇出现“草市”④隋唐 隋(581—618)唐(618---918) 经济:中外通商频繁。

唐代出现雕版印刷术。 政治: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出现和发展 ⑤宋元 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6) 经济:商业繁荣,海上丝绸之路。

科技文化:理学出现,二程理学、陆九渊心学。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宋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苏轼 米芾 蔡襄 黄庭坚 北宋四大书法家 元 (1271—1368年) 政治:行省制度(地方管理制度)⑥明清 明(1368---1644) 政治: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 明成祖朱棣设内阁。科技文化:《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 朱熹理学集大成、王守仁心学完善,李贽反传统。

科技开始落伍与世界。 经济:明后期实施海禁 清(1644---1911)政治:雍正帝设军机处。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经世致用的思想。经济:闭关锁国 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从秦开始到明清达到顶峰走向衰落,从开始的有利于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到晚期的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性,中国的发展必须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和存在的经济基础。长期的中国古代社会,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8世纪,希腊地区形成数以百计的小国寡民的城邦(雅典) 公元前594年 雅典的梭伦改革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公元前506年 克里斯提尼改革 标志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公元前443---429 伯里克利当政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地区发生了西方思想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产生公元前509年 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449年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颁布公元前30年 屋大维建立罗马的元首制,共和国转为帝国 公元一世纪罗马统治下的巴列斯坦地区基督教产生395年 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 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 1054年 基督教会分裂十四世纪 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十四至十七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复苏) 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十日谈》) 文艺复兴后期代表人物: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十五世纪晚期 英法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圈地运动开始新航路开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吗 1487年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 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环航地球1564---1642伽利略 近代科学之父 1588年 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西班牙海上霸权丧失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十七世纪初 法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17世纪 荷兰凭借强大的商船对垄断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的“海上马车夫” 荷兰在美洲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今天的纽约),强占了中国的台湾1607年 英国殖民者开始在北美拓殖。

3.高中历史知识点框架结构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一个知识条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2001) 第四个知识条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98) 第二节 第二个知识条目: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2000) 第四节 第一个知识条目:启蒙运动的意义(98) 第四个知识条目: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2000) 第五节 第四个知识条目: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结果(98) 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结果(2000) 第六节 第五个知识条目:北美人民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2000)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个知识条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击成就(99) 第一节 第六个知识条目:德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特点(98) 第三节 第三个知识条目:日本对朝鲜的侵略(98)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第四节 第四个知识条目: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99) 第六节 第一个知识条目:三对基本矛盾中主要矛盾(99)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 第一章 第一节 第四个知识条目: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98) 第七个知识条目: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2000) 第二节 第二个知识条目:德国十一月革命时间(98) 德国十一月革命领导人(2000)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成就(99) 第三个知识条目: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间(98) 第三节 第一个知识条目: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主要事件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00) 第四节 第四个知识条目: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的意义(98) 二个五年计划成就(2000)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个知识条目:慕尼黑会议的影响(2000) 第五个知识条目:珍珠港事件的后果(99) 第二节 第一个知识条目: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意义(99) 第二个知识条目:中途岛战役的影响(98) 第五个知识条目:雅尔塔会议的内容(98) 第七个知识条目:二战胜利的时间(2000) 第五章 第三节 第一个知识条目:60年代美苏争霸突出事件(98) 第四节 第三个知识条目: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98)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一个知识条目: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2000) 第二节 第二个知识条目:当代教育改革共同点(99) 第三节 第二个知识条目:海明威的代表作(99) 第三节 第三个知识条目:印度近现代文学的光辉代表(98)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第四个知识条目:1、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主要地 点(99选择) 2、五处通商口岸中上海、广州的位置(2000选择) 第五个知识条目:为国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葛云飞(98选择) 关天培(2000选择) 第二节 第三个知识条目:《海国图志》(2000选择) 第三节 第一个知识条目:第二次鸦片战争起讫时间(98选择) 第三个知识条目:沙俄侵占中国领土面积(99填空)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一个知识条目:总理衙门建立的影响(99选择) 第三个知识条目:洋务运动创办的主要企业汉阳铁厂(98选择) 第二节 第四个知识条目:中国无产阶级诞生时间(98选择)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的影响(2000填空)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五个知识条目:刘铭传任第一任台湾巡抚(98填空) 台湾行省设立时间(99选择) 第二节 第一个知识条目: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98列举) 黄海战役中爱国将领(99填空) 第三个知识条目:《马关条约》名称影响(2000填空) 第三节 第二个知识条目:划分势力范围(山东)(99选择)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个知识条目:梁启超的代表性论著(2000选择) 第二节 第三个知识条目:戊戌变法的性质,进步意义、失败原因(98问答) 第三节 第一个知识条目:义和团运动兴起(98选择) 第一个、第四个:义和团兴起、性质、意义(2000问答) 第四个知识条目:义和团运动性质(99选择) 第五个知识条目:《辛丑条约》名称、影响(98选择,99填空)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一个知识条目:兴中会成立(99选择) 第二个知识条目:邹容代表作(99选择) 第四个知识条目:中国同盟会的性质(2000选择) 第二节 第一个和第三个知识条目:列举同盟会成立后三次重要反清起义(98 列举) 第三节 第三个知识条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98填空)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一个知识条目: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主张(99材料) 第五个知识条目:京师大学堂(2000选择) 第二节 第一个知识条目:黄遵宪代表作(98选择) 第三个知识条目:史学革命的代表人物(99选择) 第四个知识条目:甲骨文的发现(2000选择) 第九章 第一节 第二个知识条目: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意义(98材料) 第二个知识条目:新文化运动重要人物李大钊(2000选择) 第二节 第二个知识条目:五四运动的意义(99填空) 第二个知识条目:五四运动的意义(2000选择) 第三节 第一个知识条目: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99选择) 第五个知识条目: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2000选择) 第十章 第一节 第五个知识条目: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98问答) 第二节 第二个知识条目:孙中山先生主要革命活动(99列举) 第五个知识条目: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2000选择) 第三节 第二个知识条目:北伐的主战场(2000填空) 第五个知识条目: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99填空) 第四节 第二个知识条目: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影响(99。

4.高中历史知识体系

一、鸦片战争 1、背景:清政府政治腐败、国防废弛、矛盾尖锐;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加紧对外扩张 2、鸦片走私:原因;闭关锁国、英国入超、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影响:掠夺大量白银,摧残中国人民身心健康 3、禁烟运动;:原因:鸦片走私严重,危及清政府统治 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1839、6) 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列强为了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839年) 5、过程(理解即可):第一阶段:(1840年——1841年),珠江口——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南下广东 第二阶段:(1841年——1842年),攻占虎门炮台——强占香港岛——南京下关江面 军民抗战: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浙江定海葛云飞重炮牺牲 鸦片战争 6、结果:清政府战备求和,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附件,中美《望厦条约》(1844)、中法《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破坏领土主权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南京条约》附件: 攫取中国领事裁判权(司法主权受到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等特权 7、影响;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 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过程:1856年广州(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傀儡政权柏贵)→1858年天津→1860年北京(火烧圆明园) 第一阶段(1856_——1860)签订《天津条约》(内容)、第二阶段(1859——1860)签订《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埠天津)、中俄《北京条约》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至19世纪80年代,俄国侵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 三、太平天国运动 1、原因;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使阶级矛盾激化 思想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结合) 2、兴起: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同清朝对峙 3、发展(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北伐(推翻清王朝):失败原因孤军深入,供给困难;意义深入清朝统治中心,牵制清大量兵力 西征(巩固天京):先是遇曾国藩湘军失利,后石达开在鄱阳湖打败湘军 东征(断绝清朝财源);攻破江北、江南大营 4、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5、防御战: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取得三河镇大捷 在上海遭到英法联军的袭击,退守苏州,安庆陷落 6、失败:标志天京陷落 7、《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区别与联系(不用背,看明白即可,掌握红字) 答:相同点:①都是以反封建为目的,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中国几千年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为振兴天国而写,以使更好的反抗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更是对封建秩序猛烈冲击。

②两者都不能或没有付诸实施。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具有空想性,同时发展小农经济与当时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不适应的,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香港游历的经验总结与农民战争没有任何渊源,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因此没有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同时中国自然经济虽然已经解体,但过程极其缓慢,还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市场、资金、劳动力等条件,紧张的军事斗争也是两者未能实施的重要客观原因。 不同点:①产生背景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

《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治国方案,经过天京事变的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 ②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

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

③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规范化,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

5.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体系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2009-08-01 19:56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特点:层层分封。

等级森严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把国与家相结合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维系分封制,二者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第2课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221年)历史条件:人民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历史的推进;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郡县制: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完善;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进行统治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 汉承秦制有所变化 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 决策机构外朝 执行机构尚书台 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 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宋 二府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三司 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元 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汉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隋唐 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宋 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元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 不断增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宰相制度:减少决策失误,制约皇权;与皇权抗衡,引发政治内乱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 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是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狭隘的城邦体制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4.产生条件:城邦狭小,公民能更直接的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追求民主权利;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更加渴望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1光荣革命:1688年 ○2《权利法案》:1689年。

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

6.如何整理高中历史知识结构

都得总结一遍,这样对课本熟悉程度才会加深。

比如说,按时间线索整理,同时也可以进行中外对比。比如在18世纪,当欧洲进行大革命时,中国是所谓“康乾盛世”,这样的方法适合总结中国近现代史。

而按专题史总结,我原来试图完整的总结过,但是知识点非常零碎。这就需要你有很好的总结能力,对课本熟悉程度也要很高。

其中经济史的知识点最为零碎,尤其是中国古代经济史。所以可以再分细一些,按照手工业、农业、商业等来分。

文化也是如此。按照文学、科技(划到经济史中也可以)、艺术、思想等分类整理,就不会乱了。

最后,祝你考上理想的大学。

7.急~~~高三复习历史要掌握哪些框架啊

高中阶段主要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宏观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

所以高三复习要有效果,首先必须建立知识的框架,然后才是知识点的记忆。就像珍珠一样,一个一个放着,很容易丢失,但攒成珍珠项链呢,就很好保存而且也不容易丢失。

高中历史的必修有三本书,第一本讲的是政治,第二本讲的是经济,第三本讲的是思想和文化。这三本书的内容都涉及到世界和中国,但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中国的,而且关于世界的部分和中国的部分也是有联系的,无外乎就是同时期世界与中国的对比和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仔细看看目录,是不是这个道理? 所以要想建立知识的框架,首先先仔细分析目录,哪些是世界的,哪些是中国的,那几章是讲古代的,那几章是讲近代的,那几章是讲现代的。

学一本书之前,先要有这样的意识。 其次,一章当中的每一节也是有联系的。

围绕一个主题,有的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有的内容是并列的。比如必修一政治史部分的第一章,主要讲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涉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第一节主要讲奴隶社会的三种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讲的是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建立到清朝达到顶峰。这一章的内容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比如必修二的第一章,讲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分成了四个部分,也就是四节内容,第一节农业,第二节手工业,第三节商业,经济必然牵扯到政策,所以第四节讲的是对内对外政策,这四节内容就属于并列关系。 学历史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自己很努力了,但总成效甚微,就是因为只是关注了小的知识点,却忽视了攒起知识点的那根线。

用一句古诗说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

标签: 框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