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雷的知识

bdqnwqk2年前问题11

1.关于手榴弹的我国现役的主要是那几中手雷

目前我军列装手榴弹主要有以下几种型号:77-1式木柄手榴弹、82-2式卵形手榴弹和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三种。

我军开始逐步告别使用了很长时间的木柄手榴弹,与世界各国军队接轨,82-2式卵形无柄手榴弹己大量列装我军部队。 77-1式木柄手榴弹 该弹于1980年批准生产定型后,进行批量生产,逐步装备部队。

该弹的基本结构与67式木柄手榴弹基本相同,不同的是77-1式采用A3钢板预制刻槽弹体,弹体内压装70gTNT炸药,爆炸时可产生有效破片300余片,单个破片质量约0。4g,破片初速达1000m/s以上,因而使弹的杀伤概率和金属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此外,由于单个破片质量减轻,手榴弹的安全半径只有37m。该弹的全弹质量为360g,弹径48mm,全弹长约172mm,杀伤半径大于7m。

77-1式木柄手榴弹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质量轻,与67式木柄手榴弹比较,质量减小了40%,体积减小了18%。 82式手榴弹系列由82-1、82-2、82-3和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组成,前3个弹种都是在1982年完成设计定型的,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是1986年设计定型的,因而又称为86式手榴弹,除两种82-2式手榴弹进行了批量生产外,其余几个弹种定型后便转入了技术储备。

82-2式卵形无柄手榴弹: 该弹研制目的是用来取代77-1式木柄手榴弹的,该弹由弹体和引信两大部件组成。弹体是用内部刻槽的A3钢板冲压成球形壳体,装62gTNT炸药,爆炸时,壳体能产生单个破片质量在0。

3g以上的破片330余片,使手榴弹的杀伤半径大于6m,临界安全半径小于30m。 引信为翻板击针式针刺发火延期时间引信,由引信体、点火机构、起爆装置和保险机构4部分组成,这种结构与国外流行的翻板击针机构基本相同。

平时用保险销将引信固定在保险状态,并使击发扭簧处于储能状态,使用时拔除保险销,翻板击针在扭簧的驱动下击发火帽,这样大幅度提高了手榴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2-2式手榴弹全弹质量260g,弹径48mm,全弹长约85mm,杀伤半径大于6m,平均投掷距离约40m。

该弹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经济性好、体积小、质量轻,与67式木柄手榴弹比较,体积缩小了58%,质量减少了57%;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 该弹是1986年完成设计定型的,外贸产品称为86式手榴弹,现进行批量生产。

此弹是一种攻防两用手榴弹,由引信和弹体两大部件组成,引信的结构与82-2式手榴弹的基本相同。但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和工艺,击发时无烟、无焰,延期药燃烧时的火焰和烟也不会从顶部冒出,从而保证了该弹在投掷过程中不会产生声、光、烟,有利于投掷手的隐蔽。

破片衬套是用1600颗钢珠和塑料注塑成型的,每颗钢珠的直径约3。0mm,在破片衬套外裹注一层塑料,作为手榴弹的壳体。

为了防滑、便于握持,在弹体外注塑有纵横肋条,横向肋条5条,径向肋条8条。主装药是40g高能炸药。

该弹增加了保险销拉环固定装置,可确保手榴弹在各种环境下的使用安全。 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全弹质量260g,弹径52mm,全弹长90mm,杀伤半径6m。

2.关于雷击的知识

防雷击知识普及 雷击简介 实际上,雷电就是巨大的电火花。

当闪电从地面急冲到云层或从云层急冲到地面时,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它也可以在云层中或云层之间传递。构成风暴云层的气流,可在云层内分离出强电能。

正电流聚集在云层的下部,负电流聚集在云层的上部或地面上,就象电磁一样,正、负电相互吸引。经不断传递,正、负电流相碰,形成巨大电火花,于是形成闪电。

由于光速比声速大约快100万倍,所以,在闪电与伴随的雷声之间,会有一定的时间差。你与风暴的距离,可通过数闪电与雷声出现的时间差的秒数,再除以5米计算,其得数就是你与风暴距离的英里数,即:你与风暴的距离(英里)=闪电与雷声出现的时间差(秒)/5(米)。

雷声是闪电成百万伏的电流碰击所造成的空气热膨胀爆炸而形成的。雷声本身无伤害作用。

在雷雨中遭雷击的可能性很小,不过,雷电交加现象不能完全准确预测,所以应小心防范,减少危险。 闪电总是蜿蜓曲折沿着电阻最小的路径行进。

它在空中的路径完全取决于空中的电场和电荷分布,而通常只在离地面十几米至百米高度时,才受到地面状况的影响。一般说来,地面导电性能好,有突出的高大物体等,都易遭受雷击。

例如导电性能好的金属矿物地质条件就比一般地质条件更易遭雷击,湿土的雷击机会就比干土、沙地和岩石地面要多,水面比旱地易遭雷击,高楼、烟囱这些突出建筑物就比平地易遭雷击,山地就比谷地易遭雷击。 雷电伤人的四种方式 雷电对人的伤害方式,归纳起来有四种形式,即:直接雷击、接触电压、旁侧闪击和跨步电压。

直接雷击:在雷电现象发生时,闪电直接袭击到人体,因为人是一个很好的导体,高达几万到十几万安培的雷电电流,由人的头顶部一直通过人体到两脚,流入到大地。人因此而遭到雷击,受到雷电的击伤,严重的甚至死亡。

接触电压:当雷电电流通过高大的物体,如高的建筑物、树木、金属构筑物等泄放下来时,强大的雷电电流,会在高大导体上产生高达几万到几十万伏的电压。人不小心触摸到这些物体时,受到这种触摸电压的袭击,发生触电事故。

旁侧闪击:当雷电击中一个物体时,强大的雷电电流,通过物体泄放到大地。一般情况下,电流是最容易通过电阻小的通道穿流的。

人体的电阻很小,如果人就在这雷击中的物体附近,雷电电流就会在人头顶高度附近,将空气击穿,再经过人体泄放下来。使人遭受袭击。

跨步电压:当雷电从云中泄放到大地时,就会产生一个电位场。电位的分布是越靠近地面雷击点的地方电位越高;远离雷击点的电位就低。

如果在雷击时,人的两脚站的地点电位不同,这种电位差在人的两脚间就产生电压,也就有电流通过人的下肢。两腿之间的距离越大,跨步电压也就越大。

针对上述四种雷电袭击人的方式,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什么样的人容易遭雷击 人遭闪电击中的几率最多也就是1∶60万。

闪电本身次数并不增多,一天是800万次。美国有人数过,根据保险公司统计,每年有600人左右遭雷击,现在已增至1500人。

有一些科学家将这归咎于男性的性激素——睾丸激素。因为遭雷击的86%都是男人。

他们强调一点:在一组人中,那些睾丸激素多的人遭雷击的几率大。 遭受雷击的人为什么居然还能活命?应该说,几千万伏特的电荷和几十万安培的电流瞬间就能让人毙命,可有些人却活了下来。

有人认为闪电和裸露的电线不是一回事。有时闪电甚至都不会在身体上留下任何痕迹,但是穿透了内脏。

或者恰恰相反,只从外面一过,燎着了衣服,烧着了皮鞋。强大的电流有时是在几百万分之一秒的瞬间“击透”全身,所以未能总是烧成灰烬。

关键是要看体内器官和组织平均值为700欧姆的抵抗力,这个抵抗力越大,后果便越严重。人遭雷击时首先是作为体内电路的神经纤维“起火”,不过最多是其保护膜受损,这种保护膜就其实质很像电线中的绝缘体。

人遭雷击恢复常态后,甚至都没能感觉到有什么变化。有时得几个月后才有所感觉,到那时神经纤维开始“变短”,在一些不该有的地方有了接触。

安全守则 总的原则:一是人体的位置尽量降低,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二是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如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 1.在雷电交加时,感到皮肤刺痛或头发竖起,是雷电将至的先兆,应立即躲避。

躲避不及,要立即贴近地面。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地加以处理。

2.如果身处树木、楼房等高大物体,就应该马上离开。如果来不及离开高大的物体,应该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下,坐在上面,采用下蹲的避雷姿势,注意双脚并拢。

双手合拢切勿放在地面上。千万不可躺下,这时虽然高度降低了,却增大了“跨步电压”的危险。

水能导电,所以潮湿的物体并不绝缘。 3.不要在山洞口、大石下或悬岩下躲避雷雨,因为这些地方会成为火花隙,电流从中通过时产生电弧可以伤人。

但深邃的山洞很安全,应尽量往里面走。尽量躲到山洞深处,你的两脚也要并拢,身体也不可接触洞壁,同时也要把身上的带金属的物件,如手表、戒指。

3.手榴弹和手雷的引爆方法分别有哪些的

手榴弹和手雷是一种东西啊。

只是手榴弹有柄,扔的远,装药多,威力大; 手雷无柄,但爆炸弹片比手榴弹均匀。 拉环,恩炳。

所有手榴弹都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弹体、装药和引信。

弹体用于填装炸药,有些手榴弹的弹体还可生成破片。弹体可由金属、玻璃、塑料或其他适当材料制成。

弹体材料的选择对手榴弹的杀伤力和有效杀伤距离具有直接影响。铝或塑料弹体产生的碎片及破片要比钢制弹体小得多,而且也轻得多,因此动能的消失速度也就快得多。

但从另一方面讲,铝或塑料破片在近距离上可致人重伤,而且对伤员动手术也困难得多。 装药的类型决定着手榴弹的用途。

手榴弹的装药可以是梯恩梯炸药,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炸药,还可以是催泪瓦斯、铝热剂(燃烧剂、白磷等)等化学战剂。 引信是引爆或点燃装药的一种机械或化学装置。

今天使用的大多数手榴弹,主要采用两种引信:起爆引信和点火引信。起爆引信在弹体内爆炸以引爆装药,多用于杀伤手榴弹;点火引信则通过高温燃烧引燃化学装药,主要用于化学手榴弹。

不管工作原理如何,手榴弹的引信或以撞击或以延时的方式激活。出于安全考虑,现在的杀伤性手榴弹大都使用延时引信,有的也使用组合式引信(即在触发引信在解除保险之前有短暂的延时)。

但是,触发式引信仍然保持着某种优势。例如,敌人无法躲避或扔回触发式引信手榴弹,在将其投向上坡时也不会出现滚回的危险。

因此,这种引信并没有被完全抛弃。 出于同样的原因,在延时长短的选择上(一般为4~5秒,某些型号为6~8秒,前苏联偏好3~4秒的较短延时),人们不断在安全考虑和不留给敌人反应时间之间进行平衡与折中。

此外,短暂的延时更容易实现空中爆炸,使有效杀伤半径最大化。 。

4.手榴弹和手雷,各自特点

手雷和手榴弹本来是一回事,现在我们所说的手榴弹多指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用的木柄手榴弹,那其实是德国人的发明——德式手雷。

二战时,德国人为了便于投掷,就在手雷后部装上了一个木柄,于是成了我们所说的手榴弹。 要说德式手雷和普通蛋型手雷的优缺,那就是:德式手雷投掷方便顺手,很容易投出较远的距离和较高的命中率,而且方便多个同时使用,但是体积大,不易携带,引线时间长,比较危险。

蛋型手雷威力比德式手雷大:破片多,炸药量大,杀伤范围广,携带方便。而且有保险机构,安全。

缺点是如果想投的较远,命中较高的话,需要一定的练习。

关于手雷的知识

标签: 手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