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的知识点

bdqnwqk2年前问题17

1.八年级物理探究滑轮的作用知识点

1.定滑轮的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的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要费距离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2.滑轮组

(1) 使用滑轮组的规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 其中G为物重(如果动滑轮的重不忽略,则包括动滑轮的重在内),n为承担重物绳子段数。

s=nh 其中s为绳子自由端(即动力F)移动的距离;n为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2) 滑轮组的绕法:n为奇数时从动滑轮开始绕、n为偶数时从定滑轮开始绕。

3.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2.初中物理滑轮知识点

滑轮分动滑轮和定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相当于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说明: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或速度vF) = 重物移动的距离h(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说明: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 2G ; s = 2h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s = nh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n (G物+G动) ;s = nh

说明: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3.八年级物理探究滑轮的作用知识点.定义,关系等等.什么是动滑轮

1.定滑轮的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的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要费距离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2.滑轮组(1) 使用滑轮组的规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 其中G为物重(如果动滑轮的重不忽略,则包括动滑轮的重在内),n为承担重物绳子段数.s=nh 其中s为绳子自由端(即动力F)移动的距离;n为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2) 滑轮组的绕法:n为奇数时从动滑轮开始绕、n为偶数时从定滑轮开始绕.3.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4.初中物理滑轮知识点

滑轮分动滑轮和定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相当于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说明: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或速度vF) = 重物移动的距离h(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说明: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1 / 2G ; s = 2h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s = nh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n (G物+G动) ;s = nh 说明: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5.求有关初中物理滑轮的相关知识

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在生活中根据需要,杠杆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弯的。

定滑轮是一种等臂杠杆,动滑轮是一种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的杠杆

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写做

F1*L1=F2*L2

费力杠杆例如:剪刀、钉锤、拔钉器……杠杆可能省力可能费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要看力点和支点的距离:力点离支点愈远则愈省力,愈近就愈费力;还要看重点(阻力点)和支点的距离:重点离支点越近则越省力,越远就越费力;如果重点、力点距离支点一样远,如定滑轮和天平,就不省力也不费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省力杠杆例如:开瓶器、榨汁器、胡桃钳……这种杠力点一定比重点距离支点近,所以永远是省力的。

公式:s=hn。 V绳=n*V物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n:承重的绳子段数。

原则是:n为奇数时,绳子从动滑轮为起始。用一个动滑轮时有三段绳子承担,其后每增加一个动滑轮增加二段绳子。如:n=5,则需两个动滑轮(3+2)。n为偶数时,绳子从定滑轮为起始,这时所有动滑轮都只用两段绳子承担。如:n=4,则需两个动滑轮(2+2)。

其次,按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原则是:一般的:两股绳子配一个动滑轮,一个动滑轮一般配一个定滑轮。力作用方向不要求改变时,偶数段绳子可减少一个定滑轮;要改变力作用方向,需增加一个定滑轮。

综上所说,滑轮组设计原则可归纳为: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

(1)定滑轮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

定滑轮的特点

通过定滑轮来拉钩码并不省力。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弹簧秤的读数是一样的。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定滑轮的原理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L1、阻力L2臂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

(2)动滑轮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

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了距离。

动滑轮的原理

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

(3)滑轮组

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

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重物移动的距离.

滑轮组的用途:

为了既节省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省力的大小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6.初二滑轮的要点(详)

独家笔记,好好利用!!还可以自己画一点图,不会再问我吧。

滑轮

一 定滑轮:1.定义:工作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2.特点:a不省力,动力F与重物G的关系 (F=G)

b不省距离,动力移动距离S,重物上升距离h,关系S=h

c:改变用力方向

3.实质:等臂杠杆

二 动滑轮:1.定义:工作时,轴跟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2.特点:a:省一半的力F=(G物体+G动滑轮)/2

(不计摩擦力,绳子重力G)

b:费距离 S动滑轮=2h物体

c: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够了吗?还有滑轮组的要不要?)

7.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滑轮的基本公式和练习题

1.例1、用一根绳子把图中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一个最省力的滑轮组,若每个滑轮重100N,绳的最大承受力为200N,试求:

(1)画出滑轮组的装配图;

(2)用此滑轮组最多能提起多重的物体?(不计摩擦)

(3)若自由端移动距离为1m,则重物上升的高为多少?

解:(1)两个动滑轮,绳子的股数为4或5,

又∵ 绳子的股数越多越省力,∴ n = 5

(2)由公式 F=1/n(G 物+ G动)得:

G物 = nF - G动= 5*200N -2*100N = 800N

(3)由S=nh得:

h = S/n = 1m/5 = 0.2m

8.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的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3下载券 2710人已下载 下载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4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 F=PS 。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

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大气压还受气 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应用:高压锅)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 1)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10.1浮力(F浮)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产生原因: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控制变量法):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10.2阿基米德原理 1.实验: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1,小桶所受的重力G2; 5 ②把物体浸入液体,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1-F1) 并且收集物体所排开的液体; ③ 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总重力G3,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G排=G3-G2。

2.内容: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3.公式:F 浮=G排=ρ液gV排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无关。

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状态 F浮与G物 V排与V物 对实心物体ρ物与ρ液 上浮 F浮>G物 V排=V物 ρ物<ρ液 下沉 F浮漂浮 F浮=G物 V排

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气球和飞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 4)密度计是漂浮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4、浮力的计算: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称量法:F浮=G物-F拉(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6 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5、在竖直提升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 6、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

9.初二物理关于滑轮那章的公式

有用功W=Gh G是滑轮下重物受的重力 h是重物上升的高度

总功W=FS F是滑轮上方用弹簧测力计的指数

而 S是弹簧测力计拉出去的距离 连接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数目*下方物体上升的距离

S=nh

η=有用功W/总功W 再*100% 就是了

W的单位是焦耳 (J) S的是米

公式的话应该没了吧

滑轮的应该只有这些了 如果还要功率的公式那就是 P=W/T P单位是瓦特 (W) T的单位是秒 (S)

够详细了吧

希望你采纳哈 多给分

10.物理八下滑轮组滑轮的定义中州是什么意

你好,(1)、重物受到的拉力为900N。

因为有三段绳拉动滑轮向左,而每段的拉力是300N,所以共为900N 这个规律是:有几段绳子连着动滑轮,那物体受力的大小就是绳子拉力的几倍 (2)、3米。因为有三段绳拉动滑轮向左运动。

物体向左1米,这三段绳都会“松”出1米来,共3米,但事实上绳是不会松的,因为都被拉出去了,所以绳子移动3米。这个规律是:有几段绳子连着动滑轮,那绳子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几倍,若是有用请给"好评”,如若还有疑问,您可以继续追问,谢谢。

关于物理八年级下册滑轮的知识点

标签: 滑轮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