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bdqnwqk2024-10-06问题1

1.自我认知的偏差

自我认知的偏差是指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他人和事物事件的心理现象。中学生年龄尚小,阅历不足,在自我认知上会表现出一定的偏差。这是中学生年龄阶段比较常见心理特点,但这种偏差一旦表现出盲目性和极端性,就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调查表明,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较低,盲目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满足占相当大的比例,部分中学生对自己没有肯定的评价,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另一个极端则是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缺点等。所以在我认知还十分不成熟的情况下,面对学业压力及现实落差,中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就会产生更大的偏差,以至于心理问题的出现。

2.教育体制的弊端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升学是中学教育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学校和家长过分追求高分和升学率,对中学生的期望值很高。为了证明自己和满足父母的期望,中学生承担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普遍感到学习竞争激烈。而在尽力后仍然不能达到学校和家庭的期望时,他们的自责、焦虑、甚至自卑心理就自然产生,进而发展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3.社会的不良影响

目前信息畅通,中学生能够很容易接触到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和信息。而在心理和思想还未定型的情况下,社会充裕的信息给中学生发展提供充分资源的同时,也成了他们心理上动荡的素材。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时,在不良社会信息的影响下,他们会在道德上陷入了迷茫和误区,给心理问题的滋生造成可乘之机。

三、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社会方面

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从宏观上来说,首先要全社会有一种良好的氛围,尤其对中学生要形成一种健康而宽容的态度。

社会有关部门应从根本上治理大众传媒中一些格调低下、腐化堕落的东西,创造一种健康的舆论和精神氛围,以减少对中学生意识和心理侵蚀的因素,以促使中学生健康成长。在改变对中学生态度方面,应该改变目前对中学只有升学要求、而且要求过高的态度;客观认识中学生身心成长发展的规律,认识到全面发展的人的意义以及人各有所长的客观现实,改变对中学生考试一票否决制的现状,以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态和情感。

2.学校方面

目前形势下,完全去除中学生来自教育的压力,有些不现实;而且,中学生本身处于心理上容易产生各种烦恼的年龄阶段。所以,要使中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需要做到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学校良好的心理疏导。

3.家庭方面

就中学生来说,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榜样,也是家庭心理功能实现的关键成员;作为家长,如果能够切实关心子女的身心成长状况,能够合理地解决家庭的矛盾和冲突,能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要求,能在子女遇到烦恼和成长的问题时,及时平等地沟通交流,能营造一种健康、和谐、宽容的家庭氛围,就能为中学生成才提供良好心理环境,即实现了家庭的心理保护功能。提倡家庭的心理保护功能在我国很有现实意义,我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多数学校未形成规模,这种情况下,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即显得更为重要,所以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家庭。

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于中学生自身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根本就是唤醒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将外界给予的任务变成自己感觉到的责任,将被动学习和生活变成主动学习和生活。也只有在责任感唤起的基础上,才能培养起中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真正实现心理健康。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责任感的唤醒来达到主动的学习和生活,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培养起正确认识自我和现实的素质,培养起悦纳自我的心态;再者,通过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使学生能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处理实际问题时,能够和谐与人相处,能从大局出发,以渐渐建立培养起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较强的挫折应对能力,形成健康的情绪和情感,以从根本上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