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是什么?
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是菲尔茨奖。
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是据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John Charles Fields)要求设立的国际性数学奖项,于1936年首次颁发,常被视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本身未设数学奖)。
菲尔兹奖每四年颁奖一次,在由国际数学联盟主办的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举行颁奖仪式,每次颁给二至四名有卓越贡献的年轻数学家。获奖者必须在该年元旦前未满四十岁,每人将得到15000加拿大元的奖金和金质奖章一枚。
诺贝尔奖中,只设有物理、化学、生物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5个类别(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而没有数学的份额,使得数学这个重要学科失去了在世界上评价其重大成就和表彰其杰出人物的机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世界上先后树起了两个国际性的数学大奖。
一个是国际数学家联盟主持评定的,在四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的菲尔兹奖;一个是由挪威政府设立的一年一度的阿贝尔奖。这两个数学大奖的含金量、国际性,以及所享有的荣誉都不亚于诺贝尔奖,因此被世人誉为“数学中的诺贝尔奖”。
扩展资料:
菲尔兹奖获奖数学家有:
一、丘成桐
丘成桐,原籍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同年随父母移居香港,美籍华人,国际知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5]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哈佛大学William Casper Graustein讲座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二、陶哲轩
陶哲轩,男,1975年7月17日出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华裔数学家,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陶哲轩是第一名获得菲尔兹奖的澳大利亚人,也是继1982年丘成桐之后第二名获此殊荣的华人 。
三、杰西·道格拉斯
杰西·道格拉斯(Jesse Douglas,1897年7月3日-1965年9月7日),美国数学家,生于纽约,1920年至1924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
他是1936年首届菲尔兹奖两位得主之一,以嘉许他在1930年解决了普拉托问题。普拉托问题是问给定一个边界,是否存在极小曲面以此为边界。这是属于变分法的问题,又称为肥皂泡问题,1760年由拉格朗日提出。道格拉斯又在变分法逆问题有突出贡献。美国数学学会1943年授予他博歇纪念奖。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菲尔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