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的教材知识建构特点

bdqnwqk2年前学者22

1.帮我归纳下离子反应的知识点与技巧.

恒: ③检符号:= ↓ ↑ (根据实际现象) 2、常见“拆”与“不拆”的微粒: (1)常见可“拆”物质——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 ①强酸:H2SO4、HNO3、HCl、HBr、HI等 ②易溶强碱:NaOH 、KOH 、Ba(OH)2等 ③易溶盐:钾、钠、铵盐、硝酸盐等 (2)常见“不可拆”的物质 ①难溶解的物质:(见溶解性表) ②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个别盐 ③易挥发的物质:常见气体 ④弱酸的酸式酸根:如HCO3-、HS-等 ⑤氧化物:Na2O、CaO、CuO、MnO2等 3、微溶物在离子方程式中的书写原则: (1)作产物时,形成沉淀,不拆(写化学式) (2)作反应物时,要看其主要存在形式: ①澄清溶液:拆(主以离子存在) 例:澄清的石灰水中通CO2 :Ca2++2OH- + CO2 = CaCO3 ↓+ H2O ②浊液:不拆(主以分子存在) 例:石灰乳中通Cl2:Ca(OH)2 + Cl 2 = Ca2+ + Cl- + ClO- + H2O 4、离子方程式书写常见的错误: (1)反应原理错误, 例:2Fe + 6H+(强酸)=2Fe3++3 H2↑(正:Fe + 2H+(强酸)=Fe2++ H2↑) 2Na+ Cu2+ = 2Na+ + Cu (正:2Na+ 2H2O+ Cu2+ = 2Na+ + Cu(OH)2↓+ H2↑) (2)“拆”与“不拆”的错误: 以物质的主要存在形式判断拆不拆,拆的是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例:略) (3)守恒的错误: 质量守恒:Na + H2O= Na+ + OH- + H2↑(正:2Na + 2H2O= 2Na+ + 2OH- + H2↑) 电荷守恒Fe2+ + Cl2 = Fe3+ + 2Cl- (正:2Fe2+ + Cl2 = 2Fe3+ + 2Cl-) 电子转移守恒:Fe3+ + Fe = 2Fe2+ (正:2Fe3+ + Fe = 3Fe2+) (4)“符号”的错误:=、、↓、↑ 要根据实际实验现象来写 例:NH3 ·H2O = NH4+ +OH- (正:NH3 ·H2O NH4+ +OH- ) FeCl3溶液滴入沸腾水中制Fe(OH)3胶体:Fe3++3H2O = Fe(OH)3(胶体)+ 3H+ 稀NH4Cl溶液与稀NaOH混合:NH4+ + OH- = NH3 ·H2O (5)忽略部分离子反应: 例:Ba(OH)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 Ba2++ SO42-= BaSO4↓;2OH-+Cu2+= Cu(OH)2↓ (均错误) (正:Ba2++ 2OH- + Cu2++SO42-= BaSO4↓+Cu(OH)2↓) 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NaOH共热: NH4+ + OH- = NH3↑+ H2O ;HCO3- + OH- = CO32- + H2O(均错误) (正:NH4+ + HCO3- + 2OH- = NH3↑+ CO32- + 2H2O) (6)与量和顺序有关的离子反应的错误:(难,暂不要求) 例1:Na2CO3与稀HCl或H2SO4等强酸反应: ①Na2CO3溶液中滴加稀HCl:开始无现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体. 原理:Na2CO3 +HCl = NaHCO3 + NaCl (L:CO32-+H+= HCO3-) NaHCO3+HCl = NaCl + CO2↑+H2O (L:HCO3- +H+= CO2↑+H2O) ②HCl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开始即产生气体. 原理:Na2CO3 +2HCl = 2NaCl + CO2↑+H2O(L:2H++CO32-= CO2↑+H2O) 例2:①NaOH溶液中通少量CO2 2NaOH + CO2 = Na2CO3 + 2H2O ; L:2OH- + CO2 = CO32- + H2O ②NaOH溶液中通过量CO2 NaOH + CO2 = NaHCO3 ; L: OH- + CO2 = HCO3- 例、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 B.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 +Ba2+==BaSO4↓ C. 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CO2↑+H2O D.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3++Cu == Fe2++Cu2+三、离子大量共存的考查: 1、离子大量共存的原则:离子之间不能反应 2、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类型: (1)离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多见,重点): ①离子之间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 ②离子之间生成弱电解质 ③离子之间生成易挥发物质(气体) ④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与2H+和OH-均不能大量共存. 例:HCO3-+ H+= H2O+ CO2↑,HCO3-+ OH-= CO32-+ H2O; (2)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例:Fe3+与I-、SO32-等离子不能共存; 酸性(H+)条件下,NO3-与Fe2+ 、I-、SO32-等离子不能共存;等 (3)离子之间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例:Fe3+与SCN- 不共存: Fe3+ + 6SCN- = [Fe(SCN)6]- 3、题干附加条件的离子共存问题: (1)“在酸性溶液中,……”,加H+再分析离子共存问题; (2)“在碱性溶液中,……”,加OH-再分析离子共存问题; (3)“在无色溶液中,……”,排除有色离子再分析离子共存问题. 常见有色离子:Fe2+:浅绿色; Fe3+:棕黄色; Cu2+:蓝色; MnO4-:紫红色 4、出题方式: (1)选择题: 注意看清题目中是“大量共存”还是“不大量共存”; 注意看清题干中有无附加条件. (2)填充题: 逐一分析每一步实验现象,得出“一定存在”的离子和“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最后剩下“不一定”的离子; 离子组分析问题,注意每组离子中既要有阳离子,又要有阴离子. 例、某有色溶液,有下列离子Ag+、H+、Cu2+、OH-、Cl-中的几种组成,你认为一定有的离子是_______,一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__,不能确定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如何通过简单实验确定是否存在该离子,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子反应的知识点

电解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溶于水或者受热融化后能导电,两者之一)

非电解质——无论水溶液还是融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两者都不)

至于区别,定义即区别。

讨论:下列哪些是电解质?铜、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碳酸钙固体、二氧化碳

注:1)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2)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

3)水是电解质

4)大多数的非金属氧化物是非电解质

5)大部分的有机物是非电解质

参考:

一、离子反应的概念

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反应。也就是说,反应物中有离子或生成物中有离子的反应,均为离子反应(够口语化了吧)。由于中学阶段涉及的问题多数是指水溶液中的变化,所以水溶液中电解质间的相互反应便成了离子反应的常见问题。但须注意的是,凡是离子化合物,就含有离子,有时固体状态的物质之间(如实验室判氨)或固体与气体之间(如碱石灰与氯化氢)发生的反应,也可以是离子反应,只是通常不书写类似这样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即复分解反应的三个条件(有难电离、难溶及易挥发物质生成)和氧化还原反应(比如置换反应等)。

二、离子共存问题

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

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

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

1氧族有:OH-、S2-、HS-、SO32-、HSO3-

2氮族有:H2PO4-、HPO42-、PO43-

3卤族有:F-、ClO-

4碳族有:CH3COO-、CO32-、HCO3-、SiO32-

5含金属酸根离子:AlO2-

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NH4+和HS-、HSO3-、HCO3-、H2PO4-、HPO42-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

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有:Fe2+、S2-、I-、SO32-。

2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此外,S2O32-与H+也不能共存(发生歧化反应)。

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书写离子方程式按照“一写、二改、三消、四查”的步骤书写。应注意的是,第二步“改”是关键:

(1)没有自由移动离子参加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2)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如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2+2OH-=SO32-+H2O,生石灰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CaO+2H+=Ca2++H2O,与醋酸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Zn+2HAC=Zn2++2AC-+H2↑

(3)弱酸及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拆开写,如NaHS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HS-+OH-=S2-+H2O,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HCO3-+H+=H2O+CO2↑

[小结]离子方程式正误判一般进行“五查”:

1查及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②查难溶、难电离(弱酸、弱碱)、易挥发气体是否写成化学式

③查来参与反应的离子是否等量消去

④查微粒总数及电荷数是否均配平

⑤查符号“↑”“↓”“=”“”是否写对、写齐。

3.求总结离子反应的知识点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2、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 ①违背客观事实;②化学符号书写错误,分子式写成离子,该用离子表示的写成分子式;③原子或电荷或得失电子不守恒;④化学计量数错误,或不约分或部分约分;⑤以偏概全,漏写某些离子反应;⑥用错“=”、“”、“↑”、“↓”等符号。

⑦忽视题设条件要求,如反应物的量是少量、过量,反应生成物不同。3、离子共存:4、离子检验与推断:(详见三维设计)五、与试剂用量有关的离子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有很多反应因试剂用量不同而离子方程式不同,这部分知识构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就会从中找出一些规律。

1、碱溶液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Ca(OH)2溶液、Ba(OH)2溶液、KOH溶液、NaOH溶液等碱溶液与CO2、SO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时若酸性氧化物用量不同则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Ca(OH)2溶液和CO2反应时有: Ca2++2OH-+CO2=CaCO3↓+H2O(CO2少量) CO2+OH-=HCO3-(CO2足量)NaOH溶液和SO2反应时有: 2OH-+SO2=SO32-+H2O(SO2少量) OH-+SO2=HSO3-(SO2足量)2、多元酸酸式盐与碱溶液生成沉淀的反应:NaHCO3溶液、NaHSO3溶液、NaH2PO4溶液、Na2HPO4溶液、NaHSO4溶液分别与Ba(OH)2溶液、Ca(OH)2溶液反应或Ca(HCO3)2溶液、B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KOH溶液等反应时若试剂用量不同则离子方程式不同。

例如:Ca(HCO3)2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时有:Ca2++HCO3-+OH-=CaCO3↓+H2O(NaOH少量) Ca2++2HCO3-+2OH-=CaCO3↓+ CO32-+2H2O(NaOH足量)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时有:H++SO42-+Ba2++OH-=BaSO4↓+H2O(NaHSO4少量) 2H++SO42-+Ba2++2OH-=BaSO4↓+2H2O(NaHSO4足量)3、碳酸盐溶液与H+的反应:Na2CO3溶液、K2CO3溶液与HCl溶液、HNO3溶液、NaHSO4溶液反应或Ba(HCO3)2溶液与NaHSO4溶液反应时若试剂用量不同则离子方程式不同。例如:Ba(HCO3)2溶液与NaHSO4溶液反应时有:Ba2++HCO3-+H++SO42-= BaSO4↓+CO2↑+H2O(NaHSO4少量) Ba2++2HCO3-+2H++SO42-= BaSO4↓+2CO2↑+2H2O(NaHSO4足量)Na2CO3溶液与HCl溶液时有: CO32-+H+=HCO3-+H2O(HCl少量) CO32-+2H+=CO2↑+H2O(HCl足量) 4、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能力强的优先被氧化。

例如在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因为Fe2+的还原能力比Br- 强,当通入少量的Cl2时反应为:Fe2++Cl2=Fe3++2Cl-;当通入足量的Cl2时反应为:2Fe2++4Br-+3Cl2=2Fe3++6Cl-+4Br2。5、多元弱酸或中强酸与碱溶液的反应:多元弱酸或中强酸与碱溶液反应时当碱的用量不同时,酸中的H+被中和的程度不同而生成不同的盐。

例如H3P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时:(了解)当H3PO4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反应为: H3PO4+OH-=H2PO4-+H2O当H3PO4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反应为: H3PO4+2OH-=HPO42-+2H2O当H3PO4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时反应为: H3PO4+3OH-=PO43-+3H2O6、与铝有关的离子反应:⑴Al3+ 和OH-的反应: Al3++3OH-=Al(OH)3↓(OH-少量) Al3++4OH-=AlO2-+2H2O(OH-足量)⑵AlO2- 和 H+反应: AlO2-+ H++H2O=Al(OH)3↓(H+少量) AlO2-+ 4H+ =Al3++2H2O (H+足量)⑶KAl(SO4)2和Ba(OH)2反应: 2Al3++3SO42-+3Ba2++6OH-=3BaSO4↓+2Al(OH)3↓[Ba(OH)2少量]Al3++SO42-+Ba2++4OH-=BaSO4↓+AlO2-↓+2H2O[Ba(OH)2足量]7、NH4+ 和OH- 的反应:NH4++OH-=NH3↑+H2O(浓溶液) NH4++OH-=NH3•H2O(稀溶液)8、漂白粉溶液和CO2的反应:Ca2++2ClO-+CO2+H2O=CaCO3↓+2HClO(CO2少量) ClO-+CO2+H2O=HCO3-+HClO(CO2足量)9、氨水与AgNO3溶液的反应:NH3•H2O + Ag+ = AgOH↓+ NH4+(氨水少量) 2NH3•H2O + Ag+ = [Ag(NH3)2]+ + 2H2O(氨水足量)。

4.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结构是怎样的

高中化学新课程包括两本必修(必修1和必修2)、六本选修(选修1为化学与生活,选修2为化学与技术,选修3为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为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6为实验化学)。必修1主要为物质的量、实验基础、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分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必修2主要是物质结构和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基础、资源的利用等基础知识。必修面向所有学生,较为基础,元素化合物知识集中在必修1中的两章,不像老教材那么系统,重点是通过必要的反应理解一些基础理论。

选修4包括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速率与化学平衡(介绍平衡常数)、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电化学基础等内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是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

离子反应的教材知识建构特点

标签: 离子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