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构图基本知识
1.中国山水画的几种常见构图方法
构图在中国山水画中尤其重要。
只掌握熟练的笔墨技巧,没有成功的构图,是画不出好作品的,只能说是笔墨技法的演练,不能成为作品。什么是构图?就是传统中所讲究的章法。
要将繁琐而复杂的山川、树木、云水等自然景物,表现在小小的画面上,成为优美的绘画艺术作品,如不能反复琢磨、精心组织,没有取舍与提炼,就会形成杂乱无章的局面。为避免杂乱,作画之前,先将自己想要画的若干景物,统一思考,决定取哪些入画,舍哪些不入画,突出的主题是什么,哪个位置应画什么,哪个位置应当留白不画,精心组织,反复推敲,合理安排,巧妙布局,确定成熟之后,再落笔作画。
这个周密思考最后定局的过程就是构图。构图思考过程,应注意以下七点: 第一点:立意。
就是你想画什么,决定哪些可以入画,哪些不可以入画,哪些是重点,将自己的意图周密思考后确定下来。 第二点:提炼取舍。
在想画的景物中,哪些是重点表现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可以少画或不画的,经过提炼、取舍确定下来。 第三点:主题明确。
写一篇文章,需有主题,其内容完全为主题而服务。作画也是如此,确定主题重点画什么,主题是主,其余皆是宾,所有的宾均为主题服务,并且要和谐统一完整。
第四点:确定亮点与留白。画面有白则亮,有白则透,无白则黑,黑就是闷,闷就不快活,所以留白与亮点的确定很关键。
第五点:确定比例大小。画面中各部景物的大小,相互比较,大小、高矮、宽窄均要适当合理,如有一处比例失调,则会破坏全局。
第六点:造势。山水画应当有气势,或风或雨,或阴或晴,总体画面的走向延续,疏密与多少的变化关系,物象表态等,均能影响画面的气势,要画出气派气势来就是造势。
第七点:轻重与明暗。统一思考成熟,确定何处深重紧密,何处明亮疏散,注意黑白、虚实、疏密、轻重、浓淡、大小、远近精细的对比。
上述应注意的七点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关于构图,虽然没有固定的法则,但根据古往今来无数经典作品的成功经验,可归纳出下列十种构图方法:少而精取势法、居中取势法、均衡取势法、疏密主从取势法、分段取势法、满幅取势法、相互呼应取势法、折带形取势法、凹型取势法、斜角对衬取势法等。
一、少而精取势法 在画面上仅突出一点绘画,另一点以轻淡相衬,形成无限的空间与深远之感,令人联想画外有画。如图138所示。
二、居中取势法 在整幅画面中,几乎四周均有空间与空白,而所画的景物集中在中间部,其特点是突出表现主体,气势凝重而明快。如图139所示。
三、均衡取势法 无论是上下或左右,以一方为主体,由密至疏,由浓至淡向大面积空间部位过渡,而空透有空间的这一方,画少许景物与主体相呼应,虽然有疏密与轻重,但整体均衡,这种构图方法为均衡取势法。如图140所示。
四、疏密主从取势法 以一方为主,景物宜密,用墨宜重,突显主体,而大部空白处,景物宜疏,用墨轻淡且散,形成疏密对比,主从轻重对比气势,轻淡散落部位用落款相衬。画技理论中所讲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的道理就在于此。
如图141所示。 五、分段取势法 将画面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分成几段,段与段之间用云雾自然过渡,按主宾关系每个段落均有景物,则总体构成一幅完整、气韵贯通的山水画。
如图142所示。 六、满幅取势法 顾名思义,全幅均要画满。
需要重点突出的则重写之,但要适当留白,无白不透而且闷塞,虽然布局满幅,但要分出浓淡、疏密、主宾,且不可浓淡难分,其特点是沉厚、凝重。如图143所示。
七、相互呼应取势法 立幅画面上下呼应,横幅画面左右呼应,其关键在于上下分段或左右分段,以其中任选的一段为主体,重点突出,而另一段则断断续续地过渡,再以另一段的景物与主体呼应,或者是留白处与留白处相呼应,有笔墨处与有笔墨处相呼应,形成气韵贯通大局和谐之势。如图144所示。
八、折带形取势法 似一布带,从左折向右,再从右折向左,左右相折,呈步步高升之状。或从右折向左,再从左折向右。
类似“S”形状的上下利用或“∽”形状左右利用。这种折带形取势法,古人立幅山水画中利用者颇多。
如图145和图146所示。 九、凹型取势法 立幅的凹形,或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的灵活运用,或者将“凹”形放倒,形成左“ ”形或右“ ”形。
似如“C”字形的左右颠倒利用。这种的构图方法为凹型取势法。
如图147所示。 十、斜角对衬取势法 此法古人常用。
这种构图方法以两斜角相衬取势。或左下角与右上角相衬,或右下角与左上角相衬。
如左下角与右上角有景物,则左上角与右下角留白或过渡,斜角相衬,有主有从,灵活多变,中间空透为好。如图148所示。
构图方法很多,在于画家巧妙安排与运用,以上十种构图仅是其例,不可死守,应灵活机动发挥与不断创新。
2.国画构图方式有哪几种
构图----中国画称为“章法”、“布白”,是创作一幅画的关键所在。谈到“章法”,首先就要“取势”,所谓“取势”,就是取自然界中(物象)最具有“气韵”的那一部分,及生命之所在。那么,如何才能反应气韵呢?构图是关键。对于初学国画的人来说,我们常用中国汉字的五个字作为形象的比喻,便于理解,即:之、甲、由、须、则。中国方块字就是一幅“布白”的体现。如何运用呢?下面浅显的说明作为启示。
首先看“之”字,“之”和 S形有相同之处,适合表达物象的“动态”,如藤本的多变和人视觉上有感“动态”的效果,表现的墨色(物象)呈之形。因而使得布白呈多变的形状,画面美而活,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意味。之字形构图,整体性好、连贯性强,有动感。但也要注意易出现的问题,如布白相等,重复使用之字形状,主题过中等现象。
“甲”字形构图:是表示画面上部较重、较密,下部较轻、较疏的物象表达,从视觉上来看会有头重脚轻之感,所以这类构图也称为“造险式”构图。问题是如何“化险为夷”,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下部物象的表达尤为重要。如:枝干的穿插,和小生命等运用,则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不平衡中求平衡,先造险、后破险,亮相的部分尤为重要。
“由”字形构图:和“甲”字形构图则相反,是下部重而上部轻。这类构图平稳、大方,是常见的构图方法,初学者以此练习为好。尤其在技法阶段比较容易入手。同样,往上延伸的物象不宜过中、过直、或于纸边相平行。也应走边线、多穿插、巧布白,并留有大面积的变化空间。
“须”字形和“则”字形构图则是一种左轻右重式或左重右轻的构图。开合分明;主次明了,具有气势。无论物象聚左还是聚右,其布白空间都应有大的、如云似的变化,方不呆板。同样,亮相部分是物象的延伸或意境的表达,均应顾盼生情、相互呼应。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种“包合式构图”则更为概括而显高古。此法“以虚当实、虚实互生”,笔简而意赅,是一种书卷气更浓的“简笔”画法。清*“八大山人”多用此法。
构图开合分明,一物多用,空而不空,主笔枝干不就是一块巨石吗?此构图中还须加入什么呢?因为它已很完整而率真。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诸大家对此法多有运用,此法对笔墨的表现力及个人修养要求极高,是文人花鸟画登峰造极的体现。
以上简单的介绍了几种常用构图方法,用字来象形也只是一种方便之说,在实际的绘画实践中方式方法要相互运用。“由”形可加如“之”形方显有活力,“之”形加“则”形则更显气势。另外,题款和印章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或起开合、或助平衡。它是构图中调整画面的最后“砝码”。总之,构图是需要长期练习的。多观名家的作品,多分析、多理解,再观自然万物,多练习、多打草稿,养成由目识心记进而酝酿腹稿的习惯,为全面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国画构图方式有哪几种
国画从题材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类,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工笔、写意两种。
中国画讲究形式美,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画面空白的运用独具特色。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国画营造的空间多种多样,但其中**主要的有三种,即: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间。从风格样式上看,中国画构图的基本样式是“之”字形构图(又称“S”形构图)。
谓“易”者象也,“之”字形运动就是变化,就是延续,就是转化,就是周而复始。此,“之”字形构图是中国画中**基本的构图,其他形式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发展而成的。
1、水平线构图法就是将所有形象在水平线上展开。这种构图给人以庄重、严肃之感,易造成单调的感觉,但能给人平静、稳定以及开阔、宽广之感。
这构图法与幼儿绘画表现特点一样,因而比较符合幼儿的视觉感受,审美习惯。构图时要注意形象的疏密变化和大小变化。
2、倾斜构图法就是将主要形象置于一条斜线附近,使画面充满变化和动感。此种构图适宜表现体育运动、舞蹈、游戏等题材。
3、“s”线构图法此种构图属传统构图。它与中国古代美术构图学中的“之”这构图法方向正好相反,具有强烈的动感特征,能创造成出优美而又富于变化的艺术效果。
构图时,形象要大小穿插、前后摭挡、相互响应、协调统一。4、自由式构图法自由式构图法如同中国画里运用的散点透视构图法,自由而灵活,丰富且有变化。
构图时,要体现疏密有致,大小错落和整体协调。要避免形象之间的距离相等。
5、叠层式构图法形象层层相叠而成,没有远近之分,大小之别。在视野上无限展开,前景不挡后景,相互连接,互有穿插和对比。
扩展资料:古代国画分科之说法画分十门。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六门,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
北宋《宣和画谱》分十门,即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鸟兽、花木、墨竹、果蔬等。南宋邓椿《画继》分八类(门),即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
元代有“画家十三科”,但内容相当庞杂,作为分类标准不适宜。古代国画分类之说法古代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其题材和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按表现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潢之。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画。
4.中国画的构图是怎样的
中国画的构图,又称章法,即合理安排 景物所在位置,画面形象不能任意罗列、填 塞,必须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加以安排。
同 时需要注意景物的大小、深浅、虚实等多种 对立统一的关系,不能过分拘泥于章法,按 照客观事物的自然形态,结合主观意识自由 创作。 中国画的作画要领,通常是作画之前, 首先要确定好表现的内容和作品的主题,考 虑主宾远近的取势,然后根据画面需要,进 一步考虑留白、气势、色彩、题词、用印等 细节安排。
同时还要注意自身所处的位置和 视点移动,将所得视觉形象巧妙地取舍、综 合,使之形成一种意境,达到突出主题、表 达情感的最佳效果。 书法中有计白当黑的说 法,中国画上很注意对空白的利用和表现。
每一处空白,都是精心布置,看似无意,其 实有意。在中国画上,我们常常能见到不同 的留白,这些空白有的是严守真实的画面空 间和布白,有的是打破真实,依据画家的构 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样做的结果 就是能够让描画对象按照艺术的需要拉长或 缩短形象,或者变换位置,从而呈现出最佳 视觉效果。
在透视方面,中国画焦点透视法和散 点透视法都有,但最常用和常见的还是散点 透视法,多视点的散点透视法在中国画中最 为主流,又称“移步换影”。如《清明上河 图》的长卷,既有俯视的图景,又不乏仰视 和平视的图景,它把街市、人物、桥梁、船 只等都合理地安排和表现在一个画面上。
中国画透视的方法还有一种是“以大观小”, 也就是把辽阔的景物缩到极小的空间内,让 人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景物或人物群体的全 貌,同时尽量缩小作画对象透视上的大小差 别,使物象超越空间的约束。
5.国画中一共有哪几种构图方式
中国画与西洋画(丰子恺)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
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
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
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
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
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 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皴法:中国画技法之一,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
”。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
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
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详见本书中《西洋画简史》篇)。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
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竟同真物一样。
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铁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
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著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 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
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
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 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
所以中国画中有时透视法会弄错。但这弄错并无大碍。
我们不可用西洋画的法则来批评中国画。(三)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解剖学,就是人体骨骼筋肉的表现形状的研究。 西洋人作人物画,必先研究解剖学。
这解剖学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艺术解剖学。其所以异于生理解剖学者,生理解剖学讲人体各部的构造与作用,艺术解剖学则专讲表现形状。
但也须记诵骨骼筋肉的名称,及其形状的种种变态,是一种艰苦的学问。 但西洋画家必须学习。
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但中国人物画家从来不需要这种学问。
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
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
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好处。中国画欲求印象的强烈,故扩张人物的特点,使男子增雄伟,女子增纤丽,而充分表现其性格。
故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中国画不重背景,例如写梅花,一支悬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纸。
写人物,一个人悬挂空中,好像驾云一般。故中国画的画纸,留出空白余地甚多。
很长的一条纸,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块石头,就成为一张立幅。西洋画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
人物,其背景为室内或野外。故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
中国画与西洋画这点差别,也是由于写实与传神的不同而生。 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
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五)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中国画在汉代以前,也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画即独立。
一直到今日,山水常为中国画的正格。 西洋自希腊时代起,一直以人物为主要题材。
中世纪的宗教画,大都以群众为题材。例如《最后的审判》《死之胜利》等,一幅画中人物不计其数。
直到19世纪,方始有独立的风景画。风景画独立之后,人物画也并不让位,裸体画在今日仍为西洋画的主要题材。
上述五条,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异点。 由此可知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
故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的普通。
(选自《丰子恺论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应该对你有帮助的。
6.国画常见的构图方法有哪些
1、“之”字型:花鸟画常用的一种构图方式。
画面往往可以用“之”字型的气脉把各个分散的部份贯穿起来。 2、三线体:就是构图以主线、辅线、破线三条线作为主要构成的手法。
3、对角位:山水画中,对角位构成式式运用得较多,常见的如实角对实角,空角对空角,造成均衡的错位。 4、三角型:在几何图形中,三角型是最稳定的一种图形,适宜表现静、稳的感觉。
5、矩型:以矩型(长方形、正方形)作为画面的主要构成形式,有一种大气是是感觉。 6、几何型组合:将上述所讲及的三角形、方块再加上圆形、梯等等。
7、段迭式:即“三迭两段”。 所谓“三迭”,是指“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所谓“两段”是指“景在下,山在上,俗以云在中,分明隔作两段。
8、层迭式:层迭式是以层层堆迭的方式表现画面的纵深层次,加强空间深度的构图形式,这在山水画或表现大场面的人物画中较为的多见。 9、基本原则:一幅画主体突出才能主题明确,所以主要的表现对象要在显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