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异常访?
所谓“异常访”,它往往是由重复访、越级访、信访老户演变而成。从时间概念上讲,他们的“访龄”少则三、五年,多则二三十年。其主要特征是无休止、无规律、无束缚,行为上言词激烈,语无伦次,胡搅蛮缠,甚至无理取闹。“异常访”的不断出现,不仅给上访者的家庭造成了精神伤害和经济负担,而且给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
分析“异常访”的类型及成因固然很多,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逼迫型。据了解,在少数上访人的脑子里深埋着一股执拗较真的牛脾气,他们往往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而长年累月地四处上访,渴望讨回公道,求得心里安慰。但令其失望的是,我们基层个别接访人员忘记了自己的公仆身份,把“三个代表”丢在了脑后,对上访群众缺乏耐心和热情,不是冷眼,就是冰语,甚至吆喝训斥,使上访者常常热心而来,灰心而去,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倒窝了一肚子的火。正因为我们个别接访者“生”、“憎”、“冷”、“倔”的态度,逼得一些来访者踏上漫漫上访之路。
二是渴望型。此类上访者从表面上看,似乎因公状告某一领导或单位,但实际上却掺杂着私心杂念,他们有的想通过告状来“整倒”他人而“肥”了自己,提出的许多要求既不合情合理,又渴望值太高,使一般人都难以接受和理解。如某局一位老职工通过“后门”关系赴省上访,为其子“访到”一套本不该分的住房,从中尝到甜头。按说这位老同志应该息诉罢访了,但他并未满足,且渴望值却愈访愈高,今天为了车子找张三告,明天为了票子找李四诉,后天又为了“上访费”找王五磨,常年无休无止地缠访胡闹,弄得上上下下都很头疼。
三是贫困型。我们的上访群众多数属于弱势群体,社会地位低,经济收入少,加之一些人的上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且又在不停地上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误了工作,又费了钱财,使之陷入愈访愈穷、愈穷愈访的“怪圈”。如某县一乡镇干部王某因超生问题受到组织处理,妻子又离家出走,生活陷入困境,精神受到打击,王某错误地认为这一切都是乡政府造成的,为了让政府赔偿他的损失,从此踏入上访路,一访就是18年。在漫漫上访路上,王某越访越穷,越走越困,企图依靠上访脱贫致富的梦想一次次落空,一个原本就穷而又妻离子散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四是变态型。有的上访者当个人欲望长期得不到满足而又穷困潦倒时,很容易出现精神崩溃、心理变态,甚至行为失常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