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络知识

bdqnwqk2年前百科17

1.何为络穴

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

“络”有联络、散布之意。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

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六通里治疗。

②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 。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

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③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④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络穴:经穴分类名。

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及脾之大络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血络 即络脉。解剖学角度而言,为位于机体浅表的细小动、静脉和毛细血管。

亦称血脉。 有分布于深层的,有分布于浅层的。

一般指浅表可见的络脉而言。 《素问·调经论》;“视其血络,刺其出血”。

《灵枢》有血络论专篇。灵枢·血络》:“刺血络而仆者,何也?”张隐庵注:“血络者,外之络脉孙络,见于皮肤之间。”

临床上针刺放血,又称为泻络。

2.何为络穴

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合称十五络穴。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络”有联络、散布之意。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六通里治疗。②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 。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③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④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

络穴:经穴分类名。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及脾之大络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血络 即络脉。解剖学角度而言,为位于机体浅表的细小动、静脉和毛细血管。亦称血脉。

有分布于深层的,有分布于浅层的。一般指浅表可见的络脉而言。

《素问·调经论》;“视其血络,刺其出血”。《灵枢》有血络论专篇。灵枢·血络》:“刺血络而仆者,何也?”张隐庵注:“血络者,外之络脉孙络,见于皮肤之间。”临床上针刺放血,又称为泻络。

3.舌诊基础知识之如何来观察舌象

要求被观察者将舌体上翘,观察舌下静脉,看其是否有长度、形态、颜色、粗细、舌下小血络的变化。正常的舌下静脉,是位于舌系带两侧纵行的大络脉,长度不超过舌下肉阜至舌尖的3/5,颜色暗红,形质柔软,无怒张、紧缩、弯曲、增生的表现。

山东普瑞森中医舌诊仪厂家了解到,观察时,要求患者将舌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腭,保持舌体自然松弛,充分暴露舌下络脉。先观察舌系带两侧大络脉的粗细、颜色,有无怒张、弯曲等改变;再观察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形态以及有无异常结节和血络。舌诊时,还可询问了解患者的口味、舌觉,以及口中是否存在异常气味。

4.放血疗法是怎样的

放血疗法就是指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1、物品准备 消素的三棱针(或粗毫针、小尖刀)、75%酒精、棉签、消素纱布、胶布、弯盘。 2、操作方法 (1)点刺:(又称速刺) ①选好点刺之穴位血络,局部用酒精行常规消毒。

②术后右手持针,左手固定待刺部位,将针尖对准选好之血络,迅速刺入约0。1~0。

3cm立即出针。 ③用手指轻轻挤压点刺穴位周围皮肤,挤出少量血液,用干棉签擦之,再挤压1~2次,放出适量血液后,用干棉签压迫止血。

(2)挑刺:(此法多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放血) ①选好部位,轻轻揉挤局部,使细小静脉充盈。 ②常规皮肤消毒。

③用消素的三棱针或小尖刀挑破(或划破)微小静脉,并挤出少量血液。 ④用干棉球擦去血滴,再揉挤放出少量血液,用干棉球压迫止血。

(3)缓刺:多用于肘部、腘窝部的浅静脉放血。 ①选好部位,并在放血部位上方用手自上而下按挤,或扎上止血带,使其静脉充盈。

②常规消毒皮肤。 ③用消毒的三棱针或粗毫针刺入浅表静脉约0。

3cm,再缓缓退出针头。 ④以干棉球擦去放出的血液,松开止血带,再以干棉球压迫止血。

(4)围刺:(又称散刺)用于皮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血。 ①点刺部位常规消毒。

②用消毒的三棱针沿病灶周围按顺序点刺出血。 ③用酒精棉球再次消毒点刺皮肤,必要时覆盖上消毒敷料。

3、护理 (1)向病人作好解释工作,以免紧张,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不宜采用此法。 (2)注意器械及皮肤的消毒,防止感染。

(3)手法宜稳、准、轻,不宜过猛,放血不可过多。 (4)一旦出现晕针现象,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

症状较重者,请医生处理。 4、在护理的中应用 (1)高热降温:大椎、十宣点刺放血 (2)咽喉肿痛:少商穴点刺放血 (3)头痛:太阳穴点刺放血 (4)中暑:十宣穴点刺放血 (5)全身搔痒:耳后静脉挑刺放血 (6)神经性皮炎、丹毒、痈疖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散刺放血 (7)急性胃肠炎:曲泽、委中穴缓刺放血。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5.什么叫经络,包括哪些内容

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个部份。

其中经脉分为正经和奇经两大类,为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

奇经有八,即任、督、冲、带、阴跷、阳跷、阴维,合称奇经八脉。络脉有别络、浮络、血络和孙络等。

别络较大,共有十五。其中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

络脉之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称浮络,皮下的细小血管称血络,络脉的细小分支称孙络。此外,尚有十二经别和十二经筋。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的支别,十二经筋是十二经别以外的另一循环系统,均属于经脉的范围。

6.为何针刺血络会出现面色苍白的症状

针刺血络时,很多人面色苍白,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此,《黄帝内经》这样论述:“阴阳之气, 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

在这句经文中,阴阳之气,就是指络脉与经脉的营卫之气。一般来说,血脉中不断需要营气补充,先补充络脉,络脉 满后而注于经。

如果血脉中营气不足,就会出现脱色,会面色苍白。一般来说,针刺血络时,许多人会出血过多,此时,脉与经脉中气血虚少,如果不能补充足 够的营卫之气,血就会不荣于面,面就会失血色。

这时,脸看上去就会很苍白。

血络知识

标签: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