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历史人物解说?
夏侯惇,字符让,与曹操同是沛国谯县人,为汉朝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代。
夏侯惇十四岁时,换算起来正好是中学二年级,“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有人污辱他的老师,夏侯惇二话不说就杀了此人,于是有刚烈之名。果然中二少年就是狂。此后再也没有人敢对他骂“X你老师”。
曹操兴兵之初,夏侯惇便一路相随,他在三国戏剧与游戏中都是曹魏代表性的武将,但夏候惇的武力与打仗的本事是否勇猛无双,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曹操攻徐州陶谦,留夏侯惇镇守濮阳,当时张邈叛变,与吕布联合反攻曹操大本营,在这个危急的时刻,就是英雄挺身而出的时刻……
夏侯惇挺身而出,却被吕布突袭,失去了军队辎重,后来又轻信伪降的吕布部众,遭到绑票勒索。
《三国志》: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一只军队的主帅直接被敌军抓走,对方还扬言不给钱就撕票,简直是奇耻大辱,幸好,夏侯惇的部将韩浩出面拯救了大家
《三国志》: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汝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
韩浩应变极快,面对小规模的伪降敌军,他先令各营坚守岗位,稳定全军,再带兵至绑匪营前,凛然说道:“你们劫持大将军,还想活命吗?就算有人质又如何,我绝对不会放过你们的!”韩浩又转头向夏侯惇涕泣道:“这国家还有王法吗?”
叛军看到韩浩态度坚定,心想杀了夏侯惇也没用,于是跪地求饶,韩浩迅速将这些反贼全部斩首,化解了这次危难。此事写在夏侯惇传之中,或许也说明夏侯惇治军严谨,故有韩浩这样优秀的部将,但对于夏侯惇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光采的往事。
故事还没有结束,曹操后来听闻此事,盛赞韩浩道:“卿此可为万世法。”并下令道,以后若有类似绑票事件,只管放手攻击,不必顾虑人质(夏侯惇表示:……)。之后便再没有这种恐怖份子的劫持行动了。
二、升迁之路
曹操攻打陶谦,听闻后方有变,于是从徐州回来,调夏侯惇一同迎击吕布,但依然不敌战神吕奉先,青州兵四散而逃,曹操自身在火光中坠马,烧伤了左手掌,夏侯惇也被流矢射中左目,从此瞎了一只眼睛。
正史没有写到放箭的凶手是谁,而《三国演义》有一段以此延伸的猎奇故事:曹性暗地拈弓搭箭,觑得真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不及提防,早被一枪搠透面门,死于马下。两边军士见者,无不骇然。
这是小说情节,并非事实,仅借此描写夏侯惇的血性与强悍,但很少人记得他刺死曹性(吕布部将,三国志没有写到他的下场)的剧情,只记得他口中嚼得嘎嘣脆……
不过,夏侯惇所受到的伤害不只如此,当时军中有夏侯渊、夏侯惇两位大将,叫起来都是夏侯将军,很不方便,而夏侯惇瞎了一眼,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士兵们悄悄在背后以“盲夏侯”代替惇哥的名字。
《魏略》曰:时夏侯渊与惇俱为将军,军中号惇为盲夏侯。惇恶之,每照镜,恚怒,辄扑镜于地。夏侯惇甚为厌恶,每次一照镜子就会将镜子丢在地上,不过他的偶像包袱不像孙策那么重,惇哥重新站了起来,继续为曹操奉献他的一生。
曹操早期常因粮食问题所苦,他听从韩浩的建议,实施屯田。夏侯惇率部众截水修建蓄水湖,“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可以看出惇哥是个能够与部下同甘共苦的长官,他亲自搬运土石,与部众开垦种稻,人民也因此蒙利。
曹操与河北袁绍交战时,夏侯惇负责大军的后援,曹军攻破邺城时,因功迁夏侯惇为伏波将军,续领河南尹,并且“使得以便宜从事,不拘科制”,足见曹操对夏侯惇的信任,他可以视情况方便直接下命令,不受既有规章所限制。
207年,曹操势力处于颠峰,又为夏侯惇增加食邑,总共可领两千五百户的租税,是同时期中最高的封赏(其后曹仁在魏文帝时期的食邑为三千五百户)。
217年,曹操再次征讨孙吴,孙权于濡须口筑城拒守,在曹军的进攻下退兵,曹操留夏侯惇、曹仁、张辽等将领驻军居巢,以拒吴国。“使惇都督二十六军”,东汉兵制一军是一万两千五百人,此时夏侯惇为三十万大军的总都督,曹操还赏赐舞女歌伎给他,令曰:“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
魏绛是春秋时代晋国重要武将,史称魏昭子(魏庄子),魏绛使少数民族西戎、北狄依附,为晋国崛起的关键人物,受君王赐予钟鼓音乐之乐;曹操以此比喻夏侯惇的重要性犹在魏绛之上,赏赐待遇厚重无比。
219年,曹操与夏侯惇驻军在许都邻近的摩陂,两人都已年过六十,曹操常常主动找夏侯惇聊天,“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