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黄巢起义,黄巢是哪里人,发生在什么朝代?
三国的乱世,耳熟人详的农民起义当属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五代十国的乱世,也有一场不得不说的农民起义——黄巢起义。张角据《三国演义》说,是一位不及第的秀才,对朝廷久而久之肯定心生不满,于是假借南华仙人传授《太平要术》一书,聚拢宗教信徒,造东汉的反。但东汉时期还没有科举,选拔人才大都是孝廉取仕,由地方推荐“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人才给朝廷封官。
然而,这种制度的弊病是非常的主观,造成社会的不公正,阻塞了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途径,久而久之会成为一小撮门阀士族扩充势力的手段,就比如袁绍、袁术的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张角,正史记载的不多,但也可以推测出他是一位有些才华的读书人,没有政治舞台施展其抱负,久而久之对当时的东汉王朝充满怨恨。随着自己通过智慧和能力包装好的太平道,越来越能笼络人心,财富和权势也越滚越大,最终暴露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改朝换代的野心。
从这一点来说,黄巢的起义,就简单粗暴的多,蛊惑人心的不是靠宗教,而是一个理想信念,那就是公平。为什么地主家就可以良田千顷、锦衣玉食、妻妾成群、子孙满堂,而贫者几无立锥之地?老百姓被权贵们盘剥得连维持生命的粮食都没有,还谈什么温饱。所以,当人祸遇上了关东(指函谷关以东的河南山东等地)大旱天灾,老百姓已经被逼着没活路了。而这时,我们的黄巢,少有诗才,5岁能做诗,全唐诗里收录了他三首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一位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的山东好汉,看到饥民饿殍、吏贪赋重、赏罚不平的社会,终于铤而走险揭竿起义。起义的口号,也无外乎四个字:天补均平。虽然现在看来很平常,但当时来说这是农民起义历史上的第一次———第一次有人喊出了农民最朴素的理想:不是为了当王侯将相,也不是去往极乐世界的黄天,而只是因为社会贫富不均,我们要打破它,我们要平分田地、财富。他们都在等着一位救世主的振臂高呼?
不过,振臂高呼的第一人并不是黄巢,黄巢并非像张角一样,一开始就是不折不扣的主角。最先起义的是他的山东菏泽老乡王仙芝。山东是孔孟教化之地,曾有说法,“山东不反中原不灭”。如果把山东人都逼反了,那说明这个社会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王仙芝和黄巢都属于旧社会的私盐贩子,这一行当在古代相当于现在的贩毒,一被官府抓到可能就会被杀头。自姜子牙受封齐国开始,山东人便将制盐贩盐发展成一门暴利的行当。不甘当农民被剥削的很多山东人,就算顶着杀头的危险,也要经营贩盐的生意。长期的刀尖舔血的生活,以及崇义尚武的个性,让他们极具冒险精神和替天行道的正义感。
从这一点来说,黄巢和王仙芝的起义立足点要比张角纯粹。他们辗转大半个唐朝疆域,从山东干到了广东地界,又从广东杀进了长安,一直有众多追随他们的人。然而,黄巢、王仙芝等辈终究是赌徒心理,后来的梁山贼寇思维,大碗喝酒大碗吃肉,今朝有酒今朝醉。他们没有对未来的明确目标,也并没有真的是为了“天下苍生谋福祉”的大义。随着慢慢走向金字塔尖,他们终究逃不过骨子里的小农意识和千年封建帝王思维。
王仙芝面对唐朝皇帝的招安给予的高官厚禄,也会心动,几欲接纳。黄巢因没有被朝廷招安,就当面打了王仙芝,从此与王仙芝决裂。而王仙芝因为各种原因,也并未如愿受招安,最终还死在了唐军手里。余众在二把手尚让的带领下,与黄巢军汇合,统一思想,共推黄巢为起义军当仁不让的大首领。
思想统一、队伍壮大的黄巢起义军,终于攻进了长安城。黄巢迫不及待的在长安登基称帝,国号大齐,大封手底下一干出生入死的弟兄们。亡命之徒,对人生很是看破,一朝得帝位,就要享受彻底,酒肉美女、荒淫无度,管他人是死是活,能过一天皇帝生活就是赚着呢。
他们忘了虽然攻进了洛阳、长安,夺了唐朝的东都、西都,但唐王朝势力依然存在,天下人心依然追慕盛唐气象。尽管黄巢攻克长安,也装模作势地发表与民秋毫不犯的禁令,然而手底下的人好不容易来到繁华富庶的长安城,奸淫虏掠、烧杀抢夺的亡命之徒的本性暴露无遗。弄得长安城内,苦不堪言,民心丧尽。以至于唐军反攻进入长安时,百姓们夹道欢迎。等黄巢又夺回长安时,强盗头子的獠牙终于血淋淋起来,长安城中八万余名男丁杀戮殆尽。
最关键的是跟随自己出神入死的兄弟们,也不是刘关张铁桶一般牢靠的拜把子情谊,都是穷日子贱身份过来的人,你在长安城里逍遥着,把一摊子打打杀杀的烂事,交给兄弟们,难免会对你这个皇帝颇有微词,也对咱们这支队伍失去信心。
所以,领导一支革命队伍,需要帮手,最信得过的帮手莫过于自己的血亲。张角的革命队伍里,少不了他的两个亲兄弟,张宝、张梁。精神领袖张角,经营了十几年,最终走上了革命起义的道路。然而这一场革命不到九个月就被平息下去,这里面最关键的因素是张角就在这期间突然病死。革命队伍中张梁、张宝,实际在支撑后半程,可惜他们能力有限,仅勉强支撑数月,就被击破并被斩杀。
黄巢的革命队伍中,也少不了血亲的帮衬。当初他也是带着黄邺(又作黄思邺)、黄揆等族中兄弟七人以及外甥林言,响应王仙芝的起义军,拉起了自己的起义军队伍,反叛唐朝。只可惜他的兄弟们,没有曹操的亲戚们给力,值得一提的也就黄邺、黄揆两人,还两次被唐军李克用部队所败。最终,当初的兄弟们几乎跟黄巢一起被外甥林言砍掉了脑袋。林言想凭这些脑袋向唐王朝将功折罪,只可惜路上被贪功的唐军也砍掉了脑袋。于是乎,当初一起起事的八人,很好的践行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
张角的黄巾军起义,十分的仓促。前期最为得力的干将马元义,有能耐组织聚集荆州、扬州信徒数万人约定于邺城相会,并收买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准备于次年(甲子年)三月初五(甲子日)内外同时起事。只可惜,一起跟随他运作的唐周,张角的弟子,竟告发张角造反之事,马元义因此被汉庭五马分尸。张角不得已提前举事,“岁在甲子反叛”的宗教日期,已成硬伤。张角也在举事不久,就去世了,这是更大的硬伤。一位最重要的宗教领袖,被信徒认为是神一样的人物,居然死去,这本身就是对这场革命的合理性的反讽。其后,兵败如山倒,也在所难免。然而,这一场来自宗教领域的革命,不会因为张角的死去而就此结束。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各地的黄巾军,依然在长时间与东汉王朝做着斗争。只是这股势力的所作所为,已经沦为世俗的打家劫舍的盗匪贼寇的行径,真正的失去了民心。
其后,黄巾军势力里最出名的当属管亥,曾经逼得北海太守孔融搬请刘玄德的救兵。汝南的刘辟、龚都都曾成功“洗白”,为刘皇叔效力。趁黄巾军起义之势而起的黑山军起义,也有众多载入史册的人物,如比张角牛的“张牛角”,是黑山军的统帅,敏捷过人,被誉为“飞燕”的张燕,官渡之战的时候成为曹操的平北将军。
总而言之,这些黄巾军余党都未能成气候,在三国的璀璨历史长河中匆匆而过,没有太多浓墨重彩的地方。
从这一点来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虽然也以失败告终,但他培养了一位在五代十国中翻雨覆雨的人物———朱温。
朱温来自安徽,这一省份历史上出了好几位很成功的造反派。与朱温同姓的朱元璋,几乎是从最底层坐上了皇位。朱温的条件比他好一点,但也几乎是底层人,靠着战功,赢得了黄巢的信任和重用。朱温曾经成功招降唐朝将领诸葛爽,还因战功卓著让黄巢亲自在灞上相迎。之后,眼看入主长安的黄巢,形势不妙,朱温转而降唐。不久之后,朱温与沙陀军李克用的配合下,干掉了黄巢军队,并收降了黄巢的大将霍存、葛从周、张归厚、张归霸等人。日后基本上都成为了朱温建立的梁朝的开国功勋。朱温,像瘟神一般,送给中国历史一个极度扭曲变态的五代十国时期。下一期我们会着重介绍朱温,这里先做一个引子。
黄巢作为起义军首领,最终落得了众叛的下场。朱温降唐后,调转枪头,对黄巢的起义军丝毫不客气,逼得黄巢退出了长安城,转而想回到老家,攻占河南和山东地界。
这场原本可以是很体面的战略转移,演变成了彻底覆灭的重要诱因。黄巢在最关键的时刻,学了刘备的兄弟之义。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倾全国之力灭东吴,东吴陆逊火烧连营之计,让刘备的蜀国几乎一夜回到解放前。而黄巢,为报爱将孟楷陈州被杀之仇,亲帅大军对陈州长达三百日的围困。由于军中粮食的短缺,黄巢竟丧心病狂的将周围百姓作为军粮,建立“人肉作坊”,以巨锤将活人粉碎,以人肉供给军中士兵,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即便如此,陈州还是在唐军的内部坚守,外部驰援之下,成功解围。
黄巢经此一役,军力士气大减。黄巢起义军二把手尚让降于时溥,李谠、霍存、葛从周、张归霸、张归厚降于朱温。骨干将领纷纷降敌,他们不仅带走了所属部队,还瓦解了黄巢阵营的组织结构,彻底动摇了军心,黄巢的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张角和黄巢,一个是布道扶危的妖人,一个是替天行道的赌徒;一个天不假年,空有理论思想,但无大将智谋,一个坚韧不拔,辗转大半个中国,迷失了自己的初心,最后只拼了个山寨版的腐唐。他们都有着读书人最阴暗的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扭曲心理,在乱世之中成为历史中的逆臣贼子。也许他们的很多行径,今天的我们看来会不齿,但历史不是一个人造就的,旧世界有多肮脏,新世界的建立就会有多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