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琦历史简介?
名人简历
朱琦(清朝)
朱琦(1803—1861)清代文学家,岭西五大家之一。字伯韩,一说字濂甫,号伯韩,广西临桂人。道光十五年进士,官至御史,以直言敢谏与苏廷魁、陈庆镛合称“谏垣三直”。晚年总理杭州团练局,遇太平天国攻杭州被杀,赠太常寺卿。文章醇厚有味,诗格雄浑,是桐城派在广西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怡志堂诗文集》。
人物简介
朱琦出身于下层官僚家庭。其父朱凤森,嘉庆六年(1801)进士,曾任河南濬县、固始知县,迁河南府通判,有政声。工诗文,善词曲。著有杂剧《平锞记》及传奇四种。
朱琦于道光十一年(1831)中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中进士。由编修迁御史。时值鸦片战争之后,有感于国事颓败,屡上疏论天下大事,切直敢言,与陈庆镛、苏延魁曾被誉为“谏言三直”,加上金应鳞,又称“四虎”。道光二十六年(1846),朱琦因建议不被朝廷采纳,辞官回到家乡桂林。受聘于桂林著名的桂山书院(又称孝廉书院),任山长。太平天国起义后,以组办团练助守省城之功,擢为道员。咸丰十一年(1861),总理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团练局,太平军攻占杭州,被杀(一说自杀),赠太常寺卿。
文学创作
古文
朱琦古文步趋桐城派,与吕璜、龙启瑞、王拯、彭昱尧并称“岭西五大家”。早年曾从吕璜研习桐城派古文义法,而吕璜则师承桐城派大师姚鼐的弟子吴德旋。道光十九年(1839),朱琦在京师又从“姚门四弟子”之一梅曾亮,所以文承桐城之脉,诗和古文深得桐城嫡派真传。他始终把“严于义法”作为恪守的原则,将敢于直言的“经世致用”政治思想、“汉宋兼采”的学术主张作为创作的理论指导。
朱琦文章醇厚有味,但更重现实内容:《辩学》之指斥士风趋利,《名实说》之抨击大臣庸懦颟顸,都是有的放矢;抒情小品如《北堂侍膳图记》等,也都有真情实感。倭仁说他“学昌黎韩子之文而不袭其貌”(《怡志堂文集跋》);谭献说他“兼方、姚之长而扩其所未至”(《怡志堂文集序》),都是指他不为师门家法所拘,有所展拓。
道光十八年(1838),吕璜在桂林逝世,岭西自此痛失文宗。在京的朱琦又与为拓展广西桐城派而赴京的彭昱尧、龙启瑞、王拯等人,向姚鼐嫡传弟子梅曾亮求教。由于朱琦是其中最早进京向梅曾亮学习古文的,最终也成为“五大家”其他成员进京学习古文的领路人。五人中惟他的文章可“与永福吕璜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