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源祥的历史?
恒源祥,创立于1927年的中国上海老字号品牌,最早是以生产经营绒线为主的企业。1927年,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先生开办了一家人造丝绒线号。恒源祥字号诞生。"恒源祥"三个字,取自于"恒罗百货 源发千祥"的对联,暗涵了恒古长青(恒)、源远流长(源)和吉祥如意(祥)的意境。
恒源祥从一家毛线商店发展至今已经经过了五次大规模的转型。
第一次转型发生在1935年,恒源祥从零售走向制造。作为商店的恒源祥在发展中遇到了诸如洋货垄断市场等很多的阻力,为了寻求突破,沈莱舟与人合资在1935年创办了第一家毛纺厂--裕民毛纺厂,生产地球牌、双洋牌粗细绒线,恒源祥的业务和资本规模得到了迅速拓展。到1949年,恒源祥已经拥有了7家工厂、3家店铺,并在25个行业中参股,成为了上海滩上赫赫有名的"绒线大王"。
第二次转型发生在1956年,恒源祥从私营走向国营。国家公私合营的政策让恒源祥从私营企业转型为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里,随着恒源祥的产权关系发生重大改变,其业务领域也大幅收缩,从一个涉足毛纺、织布、染整及其它相关联产业的企业,重新成为一家专营毛线的商店。文化大革命期间,恒源祥绒线商店改名为大海绒线商店。1978年,恢复恒源祥绒线商店的字号。
第三次转型发生在1991年,恒源祥从字号走向品牌。恒源祥原本是商店的字号,1987年,恒源祥第二任"掌门人"刘瑞旗出任恒源祥绒线商店总经理。1988年,"恒源祥"这三个字的店招被刘瑞旗依法注册成为了商标。1991年,恒源祥开始与工厂合作,生产恒源祥品牌的手编毛线进入市场,很快打开了局面。到1996年,恒源祥已经成为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手编毛线的产销企业。1993年,恒源祥绒线商店进入上市公司"万象股份",1998年,"恒源祥"品牌成为"万象股份"总商标。
第四次转型发生在1998年,恒源祥从单品走向多品。在实施品牌进一步的拓展中,恒源祥发现,手编毛线所产生的利润已经无法支撑一个品牌的发展,所以恒源祥开始向家纺、服饰、针织、日化等领域拓展,确立了现代恒源祥集团的产业框架。虽然,刚开始起步艰难,但经过经年的发展,取得了市场的认可。期间,恒源祥在2001年从上市公司"万象股份"中实施了MBO收购,企业进行了转制。
第五次转型发生在2005年,恒源祥从策略走向战略。恒源祥制定了全国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并明确了从品牌经营策略到文化战略转型的方向。2006年,恒源祥全面启动"文化战略导入"工作;2007年,恒源祥加大第五次转型力度,并确认长期战略目标;2008年,集团根据品牌发展的规律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总结出了"品牌价值创造和实现的循环法则",并在品牌经营活动中加以广泛应用。
历经五次转型后的恒源祥脱胎换骨,各项产业步入国内前十行列。今天的恒源祥正在用自己创造的盈利模式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