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贵州历史? 宋代历史故事?
一、宋代贵州历史?
宋代的“贵州”曾经是历史上贵阳的名称。
贵阳开始称“贵州”是北宋初期的事。据地方志书记载,北宋初年,彝族先民的一支乌蛮人(旧志书称乌蛮,或卢鹿族,亦称罗罗族)占领了贵阳,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乌蛮首领普贵朝贡于宋王朝,宋太祖赵匡胤有《敕普贵书》,其文称:“惟尔贵州,远在要服。”同时“赐王爵,以镇一方。”(《大明一统志》语)此后,“贵州”之名开始见政府公文、史书。
但那时的“贵州”主要指今贵阳。虽然在整个宋朝,今贵阳地还有大万谷落总管府、黑羊箐等名称,但以“贵州”之名存在的时间最长。
宋朝时贵阳已有土砌城墙,居民主要是少数民族,以仡佬族、苗族、布依族和彝族的先民为多。
二、宋代历史故事?
赵匡胤黄袍加身——《宋史·太祖本纪》节选宋太祖赵匡胤,是涿郡人。他曾经试骑烈马,不套马笼头和马缰绳,马狂跳着登上城头的斜坡道,他的额角碰撞门楣,摔倒在地,人们认为他的头一定撞破了,但太祖却从容站了起来,又追赶马,腾身上马,一点没有受伤。
三、高中宋代历史的整理?
高中宋代历史整理:
一、宋朝的建立
1、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2、宋建国后,先后消灭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
3、北宋的统一是不完全的,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二、文官体制
1、背景:北宋初年,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宋太祖在政治、军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
2、措施
(1)军事:
① 961年,宋太祖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枢密院的长官称枢密史,一般由文官担任。
② 军事部署上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令各地拣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地方上则留老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
③ 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以防止将领分离割据、拥兵对抗朝廷。
(2)政治(选拔官员):
① 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范武将专权,也不以开国功臣及其后代组成统治集团,而是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形成了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② 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正副枢密使及地方要员等,大都由文官担任。
③ 实行关、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便于官员的调迁撤换。
四、北宋代历史时期?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赵匡胤因其发迹在宋州,故正式国号曰“宋”,因皇室姓赵,故也称作赵宋又因五德终始说,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尊称为大宋。由于疆域相对于后来的南宋而言位置靠北,故又称之为北宋。
1北宋和南宋的区别
北宋和南宋在时间以及地域方面有所区别。靖康之耻后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掳走,代表着北宋灭亡,宋朝皇室逃到江南又建立了政权,历史上称为南宋,南宋和北宋合称为宋朝。
靖康二年,金军南下,攻陷了北宋国都汴京,将太上皇宋徽宗和皇帝宋钦宗,以及大批的皇室成员、王公大臣掳走,北宋就此灭亡。
宋朝剩下的皇室在臣子的保护下,一路南逃,在南京应天府宗室们拥立了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为帝,为宋高宗。因为要延续皇室的血统,所以国号依然是“宋”,历史上为了好区别,就称为南宋。
宋高宗赵构被称为“逃跑皇帝”,南宋建立之后,金国依然没有停止对宋朝的进攻。宋高宗一路无力支撑,只能一路将国都南迁到了临安府。
高宗赵构性格懦弱,朝中又有奸臣秦桧把持大权,导致政治腐败。宋朝朝廷一味求和,导致金国得寸进尺。在宋朝缴纳了高额的岁币之后,两国虽然有了短暂的和平,但也导致南宋国力衰竭。
宋朝后来联合蒙古灭了金国,但唇亡齿寒,强大的蒙古在统治者铁木真的指挥下大举入侵南宋,1276年攻占了临安,南宋也随之灭亡。
五、宋代漕船的历史?
北宋都城之确立,京师及边地物资之供应以及国势之兴衰,均悬系于运河。
北宋建立后,为了彻底根除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跋扈之祸,采取了“夺权,制钱谷,收精兵”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重点就是收夺兵权。宋初,一方面在收取武将兵权后,以枢密院和三衙分掌军权;
另一方面,以文臣典兵权并充任地方行政长官。同时驻重兵于京师,但军队需要粮食维持,中央既然集中了重兵,对粮食的需求便急剧增加,只有汴京处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之地,尤其是诸河汇聚,漕运十分方便。此外,汴京四周并无屏障,为确保都城之安全,只有倚靠重兵以为屏障,自然增加了对军队衣食的需求和对漕运酌仰赖。可说北宋一朝国运实十分依靠运河系统之通畅。
北宋都城汴京是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尤以水路最为发达,汴河西起孟州河阴县,在汴口与黄河接通,中经开封,东南行至盱眙,又经淮河以达山阳(今江苏淮安),实际上就是隋代的通济渠,亦即大运河中的一段;东南诸路的租籴,皆由此运至京师情况。
黄河,陕西诸州菽粟经此沿流入汴,运至京师。惠民河从开封斜向西南,与洧水、潩水连接,陈、颍、许、蔡、光、寿六州之漕米,由此入京。广济河又叫五丈河,从开封向东北行,接梁山泊,再接通济水,京东十七州之粟帛,即由此运至京师。
六、宋代北京的历史故事?
在宋朝末年高中进士第一的文武奇才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曾经常年被囚于府学胡同,受尽亡国之辱折磨的文天祥在狱中写出了感天动地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拒绝了元世祖忽必烈的劝降,英勇就义。
七、宋代和唐代的历史简介?
唐朝(618年—907年),宋朝(960年—1279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二十一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为北宋和南宋。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八、关于宋代的历史的书?
1、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
2、全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注释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4、创作背景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5、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
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闻见录》、《靖逸小集》。
九、关于宋代的历史小故事?
宋代名医钱乙故事
公元1079年,钱乙,这个“土郎中”的儿子,因为治好当时太子的病,才四十几岁的他,一下子进入了太医的行列,不能不令这些官僚味儿很足的太医们张口结舌。有些人固然佩服他,但更多的人是嫉妒。他们私下议论:“钱乙治好太子的病,不过是巧合罢了!”有的说:“钱乙只会用土方,真正的医经怕懂得的不多。”
一日,钱乙和弟子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
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张仲景《金匮要略》八味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忘了吧?”
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对吗?”
这位大夫听了,连声道:“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弟子赶紧把老师的话记下来,后来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下来。
十、宋代水罗盘历史意义?
罗盘,又名罗经,乃风水术操作的必备器具。自它发明到逐步完善成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据清王道亨著《罗经透解》序撰,“粤嵇罗经之制,轩帝创其始,周公遵其法,指南针方位分定。然先天只有十二支神,汉张配至八干四维,罗例于内,名为地盘。杨、赖二公又加中外两层,号曰天盘,合成三才。”
由此可知,早在唐宋时期,罗盘的三大盘针(正针、中针、缝针)就已基本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