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传说?
传说一:刘伯温预言靖难之役。
作为历史的后来者,我们自然知道朱元璋驾崩以后大明发生了哪些事。皇孙朱允炆登基,因削藩与皇叔朱棣谈崩,南京被朱棣的“清君侧”之师攻陷,建文帝不知所踪。
老百姓普遍认为,在这档子事发生以前,刘伯温就已预想到这桩惊变了。
某日,刘伯温启奏朱元璋,想要翻修南京城墙。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前段时间不是刚从沈万三那里刮了百万两银子修城墙吗,为何还要再修一遍?”
刘伯温称:“这城墙不够牢固,还得加固。”这句话让朱元璋更是一头雾水,想来修城墙时朱元璋隔三差五便要前往工程现场进行督造,一旦发现有某段城墙不合格则将该段所有民夫全部填城角。受到生命压迫的劳役,虽然,没把城墙修得像钢铁一般结实,但也差不了许多了。
朱元璋让刘伯温解释为何他一再让自己巩固城防,刘伯温说了句高深莫测的话:“臣觉得,现在的城墙防守严密,坚不可摧。不过,如果有燕子飞来,这城墙还是防不住的。”
说罢,刘伯温又作诗一首: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江山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朱元璋不知道刘伯温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当他喝多了说胡话,没有往心里去。直到刘伯温病故朱元璋驾崩,靖难之役爆发以后,人们这才意识到刘伯温话里有话。
原来“燕子”指的正是远在燕京的燕王朱棣,而“一院江山永乐平”中又含有朱棣建国后的年号“永乐”。看样子老刘早已洞悉到
传说二:刘伯温的《烧饼歌》。
朱元璋建国之初,还没有对手下的功臣痛下杀手。可能老朱自己还没端起当帝王的架子,还时常与身边的老哥们开玩笑。
某天,刘伯温觐见朱元璋,朱元璋正在吃午饭。老朱听闻太监奏报,便用碗盖住了咬过一口的芝麻烧饼。
刘伯温来的不是时候,朱元璋倒也没在意,仍与他逗闷子道:“听说你小子挺神的,猜猜朕这碗里扣的是什么?”
刘伯温闭着眼睛掐算一番后,说道:“回陛下,此物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这碗里扣的是饼。”
洪武皇帝拍案叫绝,连称刘伯温神人也。刘伯温的回答可谓十分精彩,“日”、“月”组合在一起正是大明王朝,而“金龙”说的正是天子朱元璋。
这件事过后没多久,朱元璋便咂摸出不对劲来。刘伯温这家伙莫不是有预言未来的能力?自己刚取得天下不久,龙椅能不能坐得稳?将来朱家子孙继承正统,大明江山会不会万世兴盛?
想到此处,朱元璋再次召见刘伯温,询问他江山社稷的前景和自己的万年之期。
这个问题让刘伯温十分尴尬,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总不能说陛下将在洪武三十一年驾鹤西归,皇孙朱允炆登基后没多久便被篡夺了皇位吧?
为了搪塞朱元璋,刘伯温回了句模棱两可的话:“国家兴亡天注定,有德之人才能坐稳江山。”
如果把当事人换成李世民和魏征,估计李世民会就此作罢。可时代已变迁,千百年来大臣们总是在拿“有德之人”说事儿,朱元璋可不吃这一套,他硬是要刘伯温发挥神通,再掐算一番。
刘伯温见无法应付,便只能跪在地上磕头道:“陛下,臣深知此事兹事体大,若不说则有欺君之嫌,说了又恐泄露天机。希望陛下先免了臣的大不敬之罪,臣便将那国运掐算。”
朱元璋听罢,立马让人从前些天刚铸的几十枚免死金牌中抽一张给刘伯温,让他放心大胆地说。于是,刘伯温便咏唱了一段令人费解的歌诀,是为《烧饼歌》。
在世人眼中看来,这《烧饼歌》着实有点扯淡。
刘伯温夸夸其谈,说这首歌诀里预言了未来八百年将要发生的历史事件。毕竟人们对“未来”的认知往往是模糊的,所以没人当回事。
直到几百年后,土木之变、英宗复辟、闯王举兵、崇祯自缢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均在《烧饼歌》里找到了出处,人们这才意识到刘伯温之高深。
或是担心得罪了权贵使后人招致报复,或是担心明言天机遭受惩罚,刘伯温的歌诀中使用了大量隐晦的代称。
例如:谈到宦官之祸时,刘伯温的“八千女鬼”指代的正是“魏”。这个“魏”姓之人,自是祸乱朝纲的魏忠贤。而“平安镇守好桂花”里的“桂”,指的便是明末山海关总兵吴三桂。
传说三:开棺见尸者死。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是封建史上的惯例,越是草根出身的皇帝越要奉行这一王道,刘邦如是,朱元璋亦如是。
那些陪着朱元璋吃糠咽菜、打下万里河山的老骨头,在大明建国以后均成为朝中的顶梁柱,位列公侯。以朱元璋的个人立场来讲,他未必想杀掉这些老哥们。毕竟,庙堂中的自己高处不胜寒,清冷而寂寞,与这些老朋友的友谊弥足珍贵。
然而,若不将他们“处理”掉,将来怎么让子孙顺理成章地继位呢?这些老将大多没读过几天书,奉行武力至上,他们会服从朱元璋,却未必会服从朱允炆。
有这样的心态作祟,老朱终于下定杀心,打算在朝中进行几场大洗牌。
就在这几轮洗牌的过程中,向来嫉恶如仇直言敢谏的刘伯温成了池鱼。因为刘伯温曾得罪了李善长、胡惟庸这些人,再加上他平日里说话刚直不受朱元璋待见,所以老朱决定拿他来开刀。
当时胡惟庸案还没爆发,胡惟庸尚属老朱身边的红人,所以老胡理所应当地被朱元璋当成了杀人之刀,由他来导演刘伯温的死亡。
此时的刘伯温,已被朱元璋架空。胡惟庸听说他最近几日身体不适,便带着一名医登门造访,给刘伯温开了几剂良药。
谁知刘伯温服下这些药后,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逐日恶化。
朱元璋假惺惺地派人去探望刘基,听说他已卧床不起后便“恩准”他回乡养老。不多时,刘伯温便病死于家中。家人按照刘伯温的遗愿,将其薄葬,棺中仅有一本书陪葬。
胡惟庸害死了刘伯温,他想要斩草除根,于是便奏疏圣上道:“刘伯温这家伙是个精通风水的奇才,他死之前一定会给自己谋一个风水宝地。想来刘伯温挑的,必是有帝王之气的宝穴。”
胡惟庸之意已不言自明,他说刘伯温这小子想自己做皇帝,想说服朱元璋将其开棺掘坟,并将刘氏后人满门抄斩。
此时的朱元璋已噤若寒蝉,最忌讳听到谋权篡位一类的言论。
朱元璋立即出巡,率亲兵杀到刘伯温的老家,将刘伯温的坟头移平。
不过,士兵将刘伯温的棺木打开时,众人都惊呆了。
朱元璋上前一看,棺材里的刘伯温手捧着一本书,且已将书翻到一页上。朱元璋仔细瞧了瞧,这不就是前些年刊印的《大明律》吗!刘伯温翻的这页正是有关盗墓的条目,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六个大字:“开棺见尸者死!”朱元璋一张老脸被羞得通红,他赶忙命人将刘伯温的棺木封好。随后,朱元璋亲自为刘伯温选了一处吉壤,将其以国礼厚葬。
为什么死去的刘伯温会让朱元璋老脸通红,还改变了主意呢?
原来,这部《大明律》是刘伯温亲自修订的,每一个条目都得到了朱元璋的批准。可以说,这《大明律》就是明朝的立国之本。朱元璋命人开棺毁尸,本就已触犯了刑律。按照《大明律》中开棺者不论是否盗走随葬品一律处死的条目,换做其他人理应被处以极刑。
朱元璋毕竟是一国之君,法不加身,但此举足可让朱元璋尊严扫地。以至于,此事传出之后,人们都说刘伯温真乃神人也,连身后事都能掐算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