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v带基准长度选择?
一、机械设计v带基准长度选择?
1、V带设计计算出基准长度后,应就近选相应的皮带规格,这是因为:皮带的截面为有弹性的楔形,工作时可以很好的嵌入槽内而不打滑。如购买太小尺寸的,再遇上长度负公差的皮带,很可能装不上。另外,再紧的皮带用不了多长时间也会变长的。
2、做V带设计时,应考虑皮带张紧装置,如安装电机的底板螺孔为长孔或添加张紧轮。这是因为皮带用了一段时间后,两侧的接触面被磨光,而使摩擦力减小。
二、长度方向的主要基准?
度量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基准。要把尺寸注得合理,就是要选择恰当的尺寸基准。在选择尺寸基准时,必须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装配关系、以及零件的加工方法、测量方法等情况来确定。尺寸基准有两种:
(1)设计基准----根据零件的设计要求所选定的基准。
(2)工艺基准----根据零件的加工、测量要求所选定的基准。
每个零件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每个方向上都应有一个主要基准。标注尺寸时,既要考虑设计要求,又要考虑工艺要求。
三、什么是机械制造业中长度尺寸的基准?
1.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2.基准,是机械制造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
1)机械产品从设计时零件尺寸的标注,制造时工件的定位,校验时尺寸的测量,一直到装配时零部件的的装配位置确定等,都要用到基准的概念。基准就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或面。
2)根据基准的作用不同,将基准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2.设计基准:
在设计过程中,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位置、作用,为了保证其使用性能而确定的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3.工艺基准:根据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为方便装卡定位和测量而确定的基准。
1)按重要性可分为:主要基准和辅助基准。
2)主要基准:决定零件主要尺寸的基准。
3)辅助基准:为了便于加工和测量而附加的基准。
4)按几何形式可分为:面基准、线基准、点基准。
5)工艺基准又可进一步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4.基准重合原则,即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
实践中,应尽可能选用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误差。
四、基准和基础的区别?
基准和基础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区别:
1. 概念上的区别:
- 基准(Benchmark)通常指的是一个标准或模型,用于比较、评估或衡量其他事物的性能、质量或价值。它是作为参考或比较的标杆存在。
- 基础(Foundation)通常指的是某事物的基础、根基或起点。它是构建其他事物的基础和支撑。
2. 使用场景的区别:
- 在金融和经济领域,基准指的是作为参照的标准指数,例如股票市场的指数如道琼斯指数或标普500指数。
- 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基准可以是某个实验的控制组,用于比较其他实验组的结果。
- 基础可以指底层的理论框架、原则或概念,用于支撑和解释其他更复杂的理论或应用。
总而言之,基准通常是作为参考或标杆存在,用于比较、评估或衡量其他事物的性能或价值;而基础则是某事物的基础或起点,用于支撑和构建其他事物。
五、在机械制造中为什么用量块作为长度基准?
量块也叫块规,是一种精密的长度基准校对工具。是由温差变化相对缩涨较小的金属,经过多种工序精磨而制成,长度数值比较精确稳定可靠,使用方便,故作为长度基准使用。
六、V带的标准长度是指基准长度?
基准长度是把V带套在规定尺寸的测量带轮上,在规定的张紧力下,沿V带的 节宽 巡行一周所得长度。 既不是外周长度,也不是内周长度。 节宽定义是V带垂直于其顶面弯曲时,从剖面上看,顶胶变窄,底胶变宽,顶胶和底胶间某个位置宽度保持不变,这个宽度就是带的节宽。 使用中,三角皮带运行温度不应超过60℃,不要随便涂皮带脂。如发现三角皮带表面发光,说明三角皮带已经打滑,要先清除皮带表面的污垢,再涂上适量的皮带腊。清洁三角皮带时要用温水,不要用冷水和热水。
七、机械表时间基准是?
格林威治时间是厂家的校准出厂基准
八、v带的基准长度公式?
机械设计手册上的公式和中国公式也不一样,理论长度 =(半径1+半径2)*3,14 +(圆中心距 *2)+(直径1-直径2)平方/4*中心距。
V带长度公差比较大,计算出来的,找最接近的标准周长,并要设计上涨紧装置(长时间使用V带也会拉伸而变长)
扩展资料:
V带有帘布芯结构和绳芯结构两种,分别由包布、顶胶、抗拉体和底胶四部分组成。
帘布芯结构的V带制造方便,抗拉强度高,价格低廉,应用广泛;绳芯结构的V带柔韧性好,拉伸强度低,适用于载荷不大、小直径转速较高的场合。
此外,V带还分为:普通V带,宽V带和窄V带。其中,普通V带已经标准化。
九、长度基准有哪几种?
长度基准是保证量值准确和实现互换性的基础。通俗来说就是用测量长短的衡量标准。我国现行的长度基准是单位米(m)。
现行长度基准采用光的波长作为长度单位,因此长度基准“米”的复现精确度不再受“米定义”的限制。
在古代,最初是以人的手、足等作为长度的单位,后来出现了以物体作为测量单位。如公元前2400年出现的古埃及腕尺,中国商朝出现的象牙尺和公元九年制造的新莽铜卡尺等。
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承认并重新把“米”定义为:“在零摄氏度时,保存在国际计量局中的铂铱米尺的两中间刻线间的距离。”从此,“米”的定义由端面距离转为刻线间距离。
但用刻线间距离来定义米也有缺点,如刻线质量和材质稳定性等都会影响其尺寸稳定性和复现精确度的提高,而且一旦毁坏,就再也无法复现。
1950年以后,由于同位素光谱光源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复现精确度高、单色性好的光源。同时宣布废除1889年确定的米定义和国际基准米尺。
1983年10月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通过了现行“米”的定义:米是“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行进路程的长度”。因此现行长度基准“米”的复现精确度不再受“米定义”的限制。
法国巴黎国际计量局的专家阿利·莫罗的话说:“采用光的波长作为长度单位的问题,与纪元前2700年中国古代所制普遍的原器有关。”
用发出固定音高的黄钟律管作为长度基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创造。这种方法与几千年后的今天采用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基准,其基本理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十、什么叫螺纹的基准长度?
npt1标准的基准长度是10.16毫米,4.6牙。
螺纹旋合长度S、N、L一般相关的标准内有规定,如公制螺纹,在GB/T197-2003就有规定,你查表即可知是那一种旋合长度的配合了。旋合长度是根据工作需要选定的,不同的旋合长度,对螺纹的公差要求是不同的。旋合长度越长,螺纹精度要求较低,这是防止长旋合长度螺纹配合时发生干涉,短时防止过松,影响配合质量。确定旋合长度按的是螺纹大径和螺距计算的,是随他们而变化的。
旋入深度:
主要三点:a、连接的可靠性,旋入深度的多少才能保证连接的可靠,最基本的;b、螺纹加工过长,精度就难保证,成本高,尤其在精密零件中,常见的都在6H;c、我感觉是最主要的,在很多情况下,螺纹孔的深度局限性很大,防止和其他面干涉,尤其密封面,穿透的话,漏气漏油等,在保证其连接强度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短。补充一下,由于温差形变,及加工误差等,旋入深度过长,反而使螺钉别劲,连接效果反而不好。[1]
螺纹旋入深度的经验公式一般分两种:a、根据螺孔材料不同, 1xd(钢或青铜),1.25~1.5d(铸铁),1.5~2.5d(铝合金);b、根据螺钉受力递减规律,取8~10p(p为螺距)。
对于螺纹旋合深度一般来说,头三扣将承载80%以上的力。所以,旋合长度不能少于5扣[1]
对于方法a,为设计手册上提到的经验公式,其主要考虑的是材料的性能,通俗的说就是考虑到,不同材料的螺纹损坏的难易程度不同,其备用的扣数不同。
对于方法b,是根据螺纹承受轴向力的时候,承受的强度(也就是你说的压力)根据螺纹的大小和螺距而定,深度一般选取8~10个螺距的长度,因为螺纹承受轴向力的时候,第1个螺距承受的力最大,往下依次递减,到第8~10个螺距的时候几乎不受力了,所以螺纹再长也没什么意义。其笼统的忽略了材料特性的影响,考虑的是螺钉受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