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大坝的泥沙问题怎么解决?

bdqnwqk2024-07-05问题1

葛洲坝水利枢纽坝区泥沙问题研究 2. 1坝区河势规划与枢纽总体布置 河势是指河道演变过程中水流与河床的相对态势, 一般以河段内主流线与河岸线的相对位置来表示[ 6] 。

坝区河势规划基于河道演变学的观点提出了修建枢纽后坝区河段的河势调整趋势及主流线的位置。对于具有泄洪、排沙和通航要求的水利枢纽, 特别是低水头枢纽, 坝区河势规划是确定枢纽总体布置的主要依据之一。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长江三峡南津关峡谷出口处江面突然加宽、河底急剧上升的急弯下游段。1971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林一山提出在进行枢纽布置设计的同时, 开展葛洲坝工程坝区河势规划研究, 对坝区河段的河势采用“一体两翼”的规划布局, 即在拦河建筑物上游2 100 m 宽的河面中, 两岸利用防淤堤与河岸形成各300m宽的引航道, 中间是800 m宽的主泓河床[ 7- 8] 。根据葛洲坝水利枢纽坝区河势规划确定的枢纽布置方案为: 建坝后坝区上游河势主流线左移居中, 枢纽的主体工程是面迎主流且作为主要泄洪建筑物的二江泄水闸, 同时为了增大泄洪、排沙效益, 减少泄水闸的单宽流量并有利于施工截流, 将葛洲坝江心洲挖除, 以扩大泄水闸宽度; 二江电站和大江电站分别位于泄水闸的左侧和右侧; 枢纽右侧的大江布置1号船闸, 枢纽左侧的三江布置2号和3号船闸(图1)。图1  葛洲坝水利枢纽坝区河势与枢纽布置 2. 2船闸引航道防淤清淤措施 为减少船闸引航道泥沙淤积和便于清淤, 采取“静水通航、动水冲沙”的工程措施, 分别在大江和三江上游引航道内修建防淤隔流堤和冲沙闸, 汛期发挥泄洪、排沙作用, 汛期末可以引流冲沙, 引航道内的大部分淤积物得以被水流冲走, 剩余的碍航淤积物则辅以机械措施加以清除。2. 3 电站的防沙措施 为了防止泥沙淤积影响大江电站和二江电站安全运行, 除了充分发挥防淤隔流堤改善电站进流形式和减少电站前泥沙淤积外, 大江、二江电站均设置导沙坎和排沙底孔, 大江电站还设置排沙洞。综上所述, 葛洲坝枢纽布置从研究坝区河势入手,提出坝区河势规划, 确定采用“一体两翼”的枢纽总体格局, 航道按2条航线、3 座船闸的布置方式和“静水通航、动水冲沙”的防淤清淤措施, 电站设排沙孔等设施, 从总体上解决了泄洪、排沙、通航和发电的矛盾, 使各项建筑物均能安全、正常运行, 枢纽的航运、发电效益得以充分发挥。枢纽经过20多年的运行检验, 证明坝区河势规划和枢纽总体布置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