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庙和康王来历?

bdqnwqk2024-06-04基础1

邓泽环先生在《康王:客家人心中的保护神》中说,宋高宗重用韩世忠和岳飞与金军对抗,南方社会比较安定,经济也得到一定的发展。元朝灭宋后,南迁的客家人联想起南宋初期那种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的社会,认为这要归功于康王赵构,更希望第二个康王出现,带领他们反对元朝的统治,再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保佑他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为康王赵构立庙也就顺民心、合民意地出现了。

  事实上,宋高宗赵构任用岳飞、韩世忠等名将抗金,只是形势所迫,而终以求和为主。靖康二年(1127年)初,金灭北宋,北宋徽、钦二宗和皇室在开封者尽数被虏往燕京,康王赵构因在外地招募勤王兵马,幸免于难。赵构即位之初,慑于爱国军民杀敌雪耻的激愤情绪,同时也想保持一定的实力地位,增加同金人议和的资本,所以暂时起用李纲为宰相,仅75天,就罢去李纲,改用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为相,李纲、宗泽等主战派为抗金而采取的积极措施都被废除。十月,高宗一听说金军又南下,立即南逃扬州。1128年、1129年,金军大举南进。高宗一路逃跑,直至海上。1140年,宋军抗金取得节节胜利,岳家军前锋直抵朱仙镇。此时,宋高宗却与秦桧迫令岳飞等撤军,召大将回朝,明升官职,实解兵权,并冤杀了岳飞,向金割地、纳贡、称臣。

  因金、元先后南侵,南宋时期出现了中原客家先民一次大规模的迁徙。从历史资料来看,宋高宗未到过赣南、闽西等客家先民南迁之地。南宋时期,以农民为主体的各种武装起义大小有二百多次,尤以赣州和汀州最多。在对金妥协的同时,高宗对钟相、杨么等农民起义残酷镇压。南宋社会动荡不安,窃以为,投降派宋高宗赵构并不能称为客家人的保护神,赣州的康王庙也另有来历。

  从掌握的资料来看,全国许多地方有康王庙,所祀者也有不同。如广东东莞石排镇、高土步镇的康王庙,海口市新安村中的关康庙,所祀者均为北宋抗辽名将康保裔。广州市有康王直街、康王上街、康王下街,因康王庙而得名。此康王也是指康保裔。康保裔在抵抗辽兵牺牲后被封为“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后人尊称为康王,其忠心报国的英雄气概为后人所敬仰,全国各地建有众多康王庙,尤以江南一带为甚。兴国县均村乡坪源村祀奉的康王却是唐代抗击叛军守睢阳而牺牲的张巡。南康市唐江镇康王庙,又称石角庵,祀奉的则是卢光稠。浙江湖州妙西镇饮马池山上存有一处康王庙遗址,据传曾是赵构避金兵追杀而避难的地方。

  赣州的康王庙祀奉何人,未见明确记载。笔者以为,如与康保裔、卢光稠无关,可能与宋高宗最终未对赣州屠城有关。宋建炎三年(1129年)七月,宋高宗赵构请隆礻右太后至江西。太后至吉安,金兵紧追不舍,太后连夜乘船溯赣江而上,后从万安上岸,经陆路到虔州(今赣州)。太后随从士兵倚势欺压百姓,肆意纵火,烧杀抢掠。为遏制太后卫兵的烧杀抢掠,虔州富豪陈新等人率领数万人由梅林向赣州城进发,赴难请愿。手无寸铁的请愿百姓,在太后卫队的夹击下,死伤惨重,陈新中箭而死。次年三月,太后归建康。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奉令到虔州镇压农民起义,高宗对陈新请愿震惊太后一事仍耿耿于怀,密令岳飞对虔州实行屠城。岳飞再三请求宽赦,方得允准。后赣州人民深感岳飞恩德,绘岳飞像并建精忠祠祀奉。笔者认为,这其中,一些百姓免不了建庙祀奉高宗赵构,庙号便用了赵构即位前的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