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百科全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狄德罗百科全书产生的历史背景?
1747年,34岁的狄德罗在巴黎已很有名气。当时,有两个出版商看到英国钱伯斯出版社1728年出版的《百科全书》销路很好,就想把它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
那两个出版商找到狄德罗和哲学家达朗贝尔,将翻译工作托付给他们。
但狄德罗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发现英国的这套《百科全书》内容支离破碎、观点陈旧,充满了令人窒息的宗教思想。
于是狄德罗提出由他组织人,编写一套更好的《百科全书》,出版商欣然同意了这个提议。
二、百科全书和新青年产生的历史背景?
《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 。百科全书在规模和内容上均超过其他类型的工具书。百科全书的主要作用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其完备性在于它几乎包容了各种工具书的成分,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百科全书》是知识的总汇,是一切知识门类广泛的概述性著作。是否有一部优秀的综合性的百科全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背景: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的转变。从城市到农村,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春节时,百姓的门户上依然贴着“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的春联。孔子,作为君主统治的精神象征,仍受到尊崇。
这时,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率先举起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
三、满族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案如下:
满族发源于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有通古斯人血统。三千多年前称为肃慎。汉至晋时称邑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 唐朝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
明朝时期建州女真部落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公元1616年起兵反叛明朝。1644年顺治帝入关改女真族为满族建立清朝,定都北京。
四、沙茶面产生的历史背景?
1. 明确结论:沙茶面的产生源于闽南地区的“满汉全席”。
2. 解释原因:在清朝初期,福建泉州发展了一种名为“满汉全席”的宴席文化,融合了特色的闽南菜和满族菜肴。其中的一道菜叫做“少林拳脚”,是将宽面和各种肉类、蔬菜炒制后淋上酱汁而成。后来,这道菜经过改良加工,演变成现在的沙茶面。
3. 内容延伸:沙茶面的独特酱汁是关键所在。这种酱汁是由虾油、肉馅、豆瓣酱、花生酱、蒜末、葱花、酱油等多种原料混合而成,调制方法也有讲究。酱汁的口感均衡,味道复杂,可与不同食材搭配,让沙茶面更加美味可口。
4. 具体步骤:制作沙茶面需要先将面条煮熟,沥干水分备用。然后将食材切成适当大小,如瘦肉片、虾仁、豆腐、青菜等,并用油煎炒熟备用。接着,调制沙茶酱汁,将不同类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最后,将面条和煎炒食材放在碗中,淋上适量的沙茶酱汁,加入葱花、蒜末等作为装饰,即可食用。
五、墨家产生的历史背景?
墨家巨子,是由墨子一手创办,在先秦时代,墨家是唯一一个有着严明的组织跟纪律的学派,其中巨子,也就是墨家的首领是经过严格的选拔产生的,墨家的子弟听命于巨子,而巨子代代相传,贤者为之。
据悉墨子是历史上墨家的第一代巨子,在他之后,有包括禽滑厘在内的墨家巨子超过九十代人。而最后一任墨家巨子是墨铧。墨铧,1600—1649年,是墨家第94代巨子,也是墨家的最后一代巨子。
六、线性素描产生的历史背景?
这是由于中国注重的线条和西方注重的明暗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绘画方式,主要应用在中国画的教学中,是中国画在学习融入了西方绘画后,用于中国画的不断创新。
这是由于西方文化融入中国而产生的。线性素描的产生是由于中国画注重以形写神,对物体的结构,明暗等的欠缺,因此出现线性素描
七、中国财政产生的历史背景?
“划分收支,分级管理”财政体制产生背景 1951年全国财经情况开始好转。1950年实行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客观现实要求在财政体制上,既能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又能使地方有一定的机动财力,便于因地、因时制宜处理问题。
因此,1951年3月,政务院颁发《关于1951年年度财政收支系统划分的决定》,实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体制。1954和1957年,依据形势发展,分别作了部分改进。
八、早期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佛教产生早期的社会背景总结如下:
佛教大约在公元前6—前5世纪产生于印度,相当于我国春秋时代,距今约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最早产生的世界宗教。
佛教产生的时代正是印度奴隶社会比较发达的时代。它是奴隶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奴隶和奴隶主阶级“同归于尽”前夕的社会状况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印度复杂纷繁的文化现象相互撞击、相互融合的产物。 古代印度,包括中国史籍中的“身毒”、“新头”、“信度”、“天竺”等国,大体相当于整个南亚次大陆。
另方面,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各地完成了向国家的过渡,进入所谓“列国”时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国家。各国之间不断发生争霸战争,战乱加深了人民的灾难,促使阶级关系急剧变动和新思潮的出现。
从被统治阶级到统治阶级,整个社会都感到难以存在下去,各阶级的人们都惶惶不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奴隶阶级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而且奴隶主阶级也需要探索解脱险境的道路。当时,统治阶级中就有某些人看到前途的险恶,纷纷进入深山老林,逃避现实,寻求解脱之良方。
佛教基于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应运而生。
九、分析清代汉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清代汉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由于宋学的空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陈家祠拍是清代专门从事逊姑考据的流派,清代初期,顾炎武,黄宗羲总结明朝灭亡的教训,以经世致用反对宋学的空疏之弊端,以六经为根并且效仿汉代儒学文物考古之功,以反对道学家不关注社会实际的说法。
十、周代礼乐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周初以周公为代表的统治者制定礼乐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进行了认真分析,揭示出周公制礼作乐的依据是“亲”“孝”血缘伦理这一社会基础,并把它推广到政治统治领域,使之与政治上的“尊”与“忠”结合起来,即把伦理与政治结合起来,这是周代礼乐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和政治的基本特点.但周初的制礼作乐原则上说只是制定了礼乐的大纲,“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系统、盛大的礼乐,盖由成康及西周后世诸王诸代不断丰富与完善的结果,然在现有文献资料中,关于成康之世和西周其他诸王制礼作乐的记载极少,致使西周三百多年的历史只有后人描绘的礼乐盛世的几句话,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不相符。在这一节里.我们通过对《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和金文资科中透露出的一些零散信息,对西周礼乐的发展做了一些推测性研究,认为作为礼乐制度的《周礼》和作为伦理规范的《仪礼》及与二者相配合的乐一-《诗经》,在西周时期都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而且是在政治社会生活中是切实实行的。
春秋之世,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开始分化,政治制度方面的礼乐文化遭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重破坏,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都在不断地瓦解中,诸侯效天,大夫“八佾舞于庭”等僭越礼乐的事情时有发生,周天子及其礼乐制度的神圣性和权威性已经荡然无存。从这个意义上说,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是崩坏了。但恰恰是这种政治制度方面的礼乐的崩坏,剥去了礼乐的神秘面纱,使人们有可能直接面对礼乐,认识礼乐,思考礼乐,从中把握礼乐的合理内核,抽绎出礼乐的基本精神,形成了系统的礼乐文化理论,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的儒家哲学即是在此基础上涎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