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东方国家?
17世纪,在欧洲刮起了一股来自东方的暖风,这股风在欧洲当时被称为“中国风”。在欧洲人眼里来自东方的大清国是一个文化涵养极高的文明礼仪之邦,所以当时欧洲五国的人民都非常向往来到中国,亲自领略一下东方天朝的民族文化。然后,西方国家就开始在各种商品、艺术品以及文化领域里融入一些中国元素。
英吉利国王乔治三世
但是,他们所融入或者融合的中国元素都是少数商人和传教士带回到欧洲的微量信息,欧洲人一直以为当时的大清国是以孔、孟、老、庄的圣人言论来管理国家,教化人民的,所以对于大部分西方国家的人来说,大清国就是一个美好的“伊甸园”,对位于东方的大清国充满了憧憬与渴望。
与此同时,在17世纪的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很多先进的科技产物层出不穷,这也使欧洲国家的经济产能和贸易产能飞速提升。于是英吉利国王乔治三世应东印度公司的请求,决定派出使团前去与大清国建立友好外交关系与自由通商贸易关系,接着就是英吉利政权与满清政权的第一次外交接触发生了。
乔治·马尔嘎尼访华使团
这件事发生在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当时代表英国的访华使团代表叫乔治·马嘎尔旗,他驾驶着一艘名叫“狮子号”的英国军舰,上面配有64门火炮及若干小挺,同时还有一艘东一度公司提供的载重1200吨重的大货船,名叫“印度斯坦号”。船上分别装着从欧洲运往中国广州港口的贸易品和英国乔治三世送给大清国康熙皇帝的礼物。
当时英国人给康熙皇帝准备的礼物都是在西方国家的精品货物,包括了日用品、珠宝首饰、家居用品、地球仪、天体仪、大炮、枪榴弹、迫击炮、卡宾枪、织布机、纺棉机、蒸汽机等很多来自西方工业革命的智慧结晶。但是马尔嘎尼这次访华并不顺利,因为当时正逢乾隆80大寿,乾隆皇帝接见西方使团主要是为了显示他的耀武神威。
而这些西方使团则扮演着给乾隆寿宴增加了一丝异域文化的色彩的作用,还有他们送给乾隆皇帝的这些礼物,大多数乾隆皇帝都不热衷。但还是有几样东西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的,就比如钟表、怀表、手表各种表,就非常受乾隆皇帝的青睐,所以大清国也是西方工业国家出口类最多的一个国家,乾隆帝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有趣的绰号,叫“乾隆大表哥”。
后来,马尔嘎尼向乾隆皇帝表达了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希望两国友好相处,自由贸易的请求,并向乾隆皇帝提出了6项与自由贸易相关的政治请求,但是通通被乾隆皇帝一口回绝了。于是马尔嘎尼便无奈地返回英国了。从此以后,欧洲人在听述马尔嘎尼使团在大清国受到的待见,与大清国皇帝的傲慢无礼的偏见之后,开始打破了欧洲人心中对东方国度的那份美好憧憬。
这次访华的失败,导致了两国建交失败,究其原因都是由于乾隆皇帝的封建君主专制与傲世天下的自我人格导致,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埋下了一个导火索,同时也阻碍了东方文明的思想进步,切断了自由、平等、互通的贸易往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谁比皇帝更有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底下所有的军队、田亩、子民都是有皇帝统治的,皇家管理天下兵马,管理天下税收、管理天下钱币,那么谁会比皇帝更有钱呢?这种人到底是何方神圣?这类人就是出现在大清国的大清盐商。
一提到盐商这两个字,大家就觉得这件事靠谱了,因为盐商在古代那可是富甲一方,富可敌国的天下巨商。在乾隆时期,我们都知道这个时期被人们称之为“乾隆盛世”,乾隆年间大清国国库最高白银储备达到7800万两,而欧洲五国当时的财富储备量也不过5000多万两白银,但是大清盐商他们的财富储备量已经达到了5800多万两。
欧洲五国的总财富都比不过乾隆时期的大清盐商,盐是由朝廷直接管理的,想要卖盐就得和朝廷搭上关系,拿到了朝廷颁发的食盐经营许可证才能正式的售卖食盐。所以,清朝时期总管盐务的大臣也是收礼最多的。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但是每次出巡都要去一个必经之地,那就是扬州,而大清国的富豪盐商也都集中在这里,他们为了讨好皇家,为乾隆提供行宫,提供衣食住行的费用,总之他们是想尽一切办法来讨好皇家。这样他们才能有更好的日子过。而且这些盐商不但有钱而且非常任性,他们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人参汤、燕窝,就连吃的鸡蛋都是用名贵草药喂养的老母鸡下的鸡蛋。
皇帝虽然生活在皇宫里也是锦衣玉食,但是皇帝的生活费用高并不是因为食材名贵,而是大多数都落进了贪官与宫女太监手里,所以才显得皇帝的生活奢侈。而这些古代盐商,他们都是实实在在,明明白白消费,所以在古时候人们都想把家里的女性送往皇宫,其实还不如嫁给当时的盐商,起码嫁给盐商可以有爱情,也可以拥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