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利润问题?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
一、初二数学利润问题?
商品的进价和利润都未改变,所以 利润=售价-进价-售价*税率 可化为利润+进价=售价-售价*税率 而税率由b%调为c%,要保持左方不变的情况, 则设原来售价为X,如今的售价为Y 则X-X*b%=Y-Y*c% 同除以X 变为1-b%=Y/X-(Y/X)*c% Y/X(1-c%)=1-b% 得Y/X=(1-b%)/(1-c%
) 所以商品售价是原来的(1-b%)/(1-c%)倍
二、初一数学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如下:
1、动中导静,找到特殊点动点问题
区别于其他问题的最大特点为“动”,在平面的基础上增添了变量,因此学生要随着动点的变化在脑海中构建相应的思路。将不可控的动点问题转化为可以进行直接思考的静态问题,家长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条件,变化中找到某一特殊位置,将看似复杂的动点问题转化成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普通问题。
2、利用图像解题
把已知相关的量全标在图上,并且把能够就近找到的已知量也标注在图上,能够得到的结论通通标注在图的旁边,方便在下一步的应用和使用的相应的结论。在这个过程当中,重点标在图上以后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描述动点运动过程,拿一些工具来做运动辅助,帮助我们看到重点的运动规律。
三、数学动点问题解题技巧?
数学重点问题,一般的方法是将军饮马问题。或者是阿氏圆。隐藏的圆当中很容易求出动点问题的知识。总之要利用图形的特点来解决问题。
四、初二数学的上册学些什么?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记住全等证明方法,扩大已知,灵活运用)
第十二章 轴对称(不难)
第十三章 实数(不难)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理解后较简单)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多做题,记运算法则,适当归纳)总之,初二上学期的数学知识奠定了之后三学期的数学学习基础(如:四边形,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相似三角形,二次根式……) 要好好学,特别是“全等三角形”,是几何之基础,题型也很多。祝你学习成功。
五、初二上册数学难吗?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记住全等证明方法,扩大已知,灵活运用)第十二章 轴对称(不难)
第十三章 实数(不难)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理解后较简单)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多做题,记运算法则,适当归纳)总之,初二上学期的数学知识奠定了之后三学期的数学学习基础(如:四边形,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相似三角形,二次根式……) 要好好学,特别是“全等三角形”,是几何之基础,题型也很多。祝你学习成功。
六、青岛版初二数学上册目录?
青岛版初二数学上册目录如下:仅供参考
1 全等三角形 ...... 4
1.1 全等三角形(全等形) ...... 6
1.2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 ...... 10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12
两角及其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13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也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14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16
1.3 尺规作图(基本作图) ...... 20
2 图形的轴对称 ...... 30
2.1 图形的轴对称(对称轴) ...... 32
2.2 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 36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 37
点(a,b)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b) ...... 39
2.3 轴对称图形 ...... 42
*算盘上的轴对称现象 ...... 44
2.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47
2.6 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 ...... 57
等腰直角三角形 ...... 59
等边三角形 ...... 61
2.5 角平分线的性质 ...... 63
3 分式 ...... 70
3.1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 ...... 72
3.2 分式的约分(最简分数) ...... 77
3.3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 80
3.4 分式的通分 ...... 84
3.5 分式(同分母和异分母)的加法与减法 ...... 87
*从埃及分数谈起 ...... 91
3.6 比和比例 ...... 95
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 外项 中项) ...... 97
比例线段 ...... 99
*调和数 ...... 101
3.7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增根) ...... 103
*类比法与数学发现 ...... 109
4 数据分析 ...... 114
4.1 加权平均数 ...... 116
4.2 中位数 ...... 122
4.3 众数 ...... 126
4.4 数据的离散程序 ...... 132
4.5 方差 ...... 136
*离散程度的度量 ...... 139
4.6 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和方差 ...... 144
5 几何证明初步 ...... 154
5.1 定义与命题(真命题和假命题) ...... 156
5.2 为什么要证明 ...... 159
5.3 什么是几何证明(基本事实) ...... 163
5.4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 168
5.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172
5.6 几何证明举例 ...... 178
七、初二四边形动点问题解题口诀?
动点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解此类题型的关键是"化动为静"——寻找运动中的不变量,根据不变量与变量的关系,列出关系式。在解决动点问题时,经常需要多画一些图形,通常一种情况画一个图形,方便把动点转化成一般的几何问题来解决。点的运动问题通常是在三角形、矩形、梯形等一些几何图形上设计一个或两个动点,并对这些动点在运动变化过程中随之产生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研究。
下面主要讲述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类型题目,类型1为由动点产生的函数关系,重点是线段的含参表示,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类型2为由动点产生的特殊图形,例题主要是从单动点问题过渡到双动点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为以静制动,分类讨论,寻找临界点;
八、数学的动点问题(九年级)?
感谢邀请
我们这里按照题目条件先简单做个图,如下:
其中OD是我们做出来的辅助线,用紫色的线段表示。
∵PD=PE
∴在△PDE当中有∠PDE=∠PED —— ①
∵D为圆上一点,且OB为圆的半径
∴OD=OB
∴∠ODB=∠OBD —— ②
∵PC⊥AB
∴∠PCB=∠CEB+∠CBE=90° —— ③
综合①②③三个式子可以得到
∠PDO=∠PDE+∠ODB=∠PED+∠OBD=∠BEC+∠CBE=90°
即OD⊥DP
又∵D为圆上一点
∴可以知道直线DP为圆O的一条切线。
九、初中数学几何动点问题解题方法?
1、初中动点问题的方法包括:
(1)画图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动点的轨迹,通过观察轨迹的性质求解问题。
(2)代数法:利用代数式表示动点的位置,通过求导或者曲线方程的性质解决问题。
(3)几何法:通过几何图形的性质求解问题,例如利用三角形相似、对称性等性质求解问题。
2、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需要掌握一定的代数和几何知识,以及画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十、初三数学动点问题的解题思路?
解答动点问题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一般方法是抓住变化中的“不变量”,首先根据题意理清题目中变量的变化情况并找出相关常量,第二,按照图形中的几何性质及相互关系,找出一个基本关系式,把相关的量用一个自变量的表达式表示出来,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依据几何、代数知识求解。
线动问题的基本特征是:在一个运动变化过程中,某些直线或线段保持一种位置关系不变,如垂直、平行,而一些线段的长度发生变化.这类问题通常用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全等形、相似形等知识建立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图形运动问题一般与图形变换结合,图形在运动过程中只是位置发生变化,大小、形状一般不变;所以解答这类问题往往可运用平移、旋转、对称、平行、全等、等腰三角形等知识。
本题中动点P的位置没有给出来,根据点P的坐标特征,它应该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与y轴平行,在y轴的右侧,到y轴的距离是1;点P的位置随a的变化而在直线x=1上运动。
(1)因为△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只要求出AB即可.又因为A、B两点是已知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所以两点坐标可求,这样OA、OB的长可求,在Rt△OA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B。(2)求△BOP的面积可以以OB为底,点P到y轴的距离为高;底边OB不变,高为点P的横坐标1,所以S△BOP为常数;(3)注意满足条件的点P可能在第四象限,也可能在第一象限。
关于x、y的不等式是通过比较运动的弦CD和与之垂直的直径AB的大小关系得出的,解本题的关键是找出AB与CD的某种数量关系。在这个问题中,弦CD是变化的,直径AB(即x+y)是不变的,弦CD无论怎样变化都不会超过直径,正是根据这一点确定了本题的不等关系式。
解答几何动态问题大致可分为三步:(1)审清题意,明确研究对象;(2)明确运动过程,抓住关键时刻的动点,如起点,终点;(3)将运动元素看作静止元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