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的历史? 鄂州与武昌的历史?

bdqnwqk2024-04-29百科1

一、武昌的历史?

从公元223年,孙权在蛇山筑城取名夏口城,至明年正好是整整1800年。武昌在历史上曾有夏口城、郢州城、鄂州城等名称变化,其间唐宋时代称鄂州,明清时期是武昌府及江夏县城所在地。1911年10月10日,这里爆发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从而一举推翻帝制,开创共和。

刘谦定透露,地铁5号线建设在昙华林设站当初叫“昙华林站”,因此处是武昌古城西城门武胜门所在地,在专家提议下,遂改为现站名“昙华林武胜门站”。孙权所筑夏口城,当时只是一个军事城堡,规模不大,武昌古城以砖石筑垣始于唐代,到明代洪武四年即1371年,经再次扩建,武昌城正式定型,直至民国时期被拆毁。

他介绍,这座明代武昌城城垣依山就势,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在东南西北共开有九座城门,其中东有宾阳门、忠孝门(即今天大东门、小东门),南有望山门、保安门、中和门(后改名起义门),西边临江有汉阳门、平湖门、文昌门,北有武胜门。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城后,武昌城垣于1917年至1928年被拆除,九座城门中除起义门得以复建外,其余八座城门如今大多只保留了地名而不见城门。

“也许还有很多武汉人不知道,如北京紫禁城一样,在武昌也曾有座城中城——楚王府。”刘谦定介绍,明初,朱元璋将第六子朱桢封为楚王就藩武昌,在武昌城中部蛇山南麓,原武昌古城中轴线,南至大朝街(今复兴路),西至后长街,东至西厂口(今体育街),兴建了一座楚王府。这是明代楚王在武昌城内的家,今江夏龙泉山则是他家的墓园。史料记载,楚王府“城高二丈九尺,四周城楼,凡宫殿宫屋八百间有奇”。在26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楚王府自朱桢起共历八代九王,几乎与整个明代历史共始末,这在明代诸多王府中少见。1643年,张献忠攻下武昌,将末代楚王朱华奎装入竹篓沉水。随后,楚王府被焚毁。如今,楚王府虽已不复存在,但当年遗迹遗址却以王府口、中营街、九龙井、梳妆台、后宰门等地名留存至今。

翻新的一砖一瓦上仍可见岁月纹路,巷陌之间,萦绕着居民和游客的欢声笑语。据了解,2019年以来,武昌区陆续筹措200余亿资金,投入到古城保护更新的全生命周期之中。这座历史与生态相辉映、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古城,正稳步走在新生之路上。

二、鄂州与武昌的历史?

在武昌1800年的历史上,曾经有两座鄂州城、两座武昌城。这两座古城同时诞生,互为依托,城名互换,纠缠不清。

公元221年,孙权为西敌刘备,北御曹操,将都城从建业迁到长江中游的的“鄂县”,取“都武而昌”(也有的资料说是“以武而昌”)之意取名武昌(为叙述方便称古武昌)位置在今湖北省鄂州市一带。公元223年,孙权又在古武昌城上游一百多公里的蛇山头修建军事城堡曰“夏口城”(即今武昌),以拱卫古武昌都城。所以古、今武昌均为孙权同一时期修建。

古武昌城所在地的鄂县历史悠久,源于周朝古鄂国。查阅《辞海》:古鄂国,西周的诸侯国。姞(ji)姓。在今河南南阳市北。据《史记》等文献记载,早在夏商时鄂国就已经成为强大的诸侯国,黄帝的姞姓子孙封在鄂国。据《史记·殷本纪》载,商纣时鄂侯与西伯、九(鬼)侯、位列三公。到西周初年,鄂国被晋吞并,余下的国人迁到河南南阳北,仍称鄂国。西周中叶鄂国被周王室征讨,又被迫南迁到今湖北鄂州市城区东部,还是叫鄂国。到周历王时期因参与谋反兵败,显赫一时的鄂国被灭亡消失。

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熊渠分封其子熊红到鄂州为鄂王,修筑鄂王城,作为楚国的第二座国都持续200余年,直到楚文王熊赀迁都至郢都(今湖北荆州江陵)。秦汉时此地称为鄂县。孙权在此建都改名为武昌。当时的古武昌不仅是吴国的国都,武昌郡府、武昌县治也都在古武昌城内。三国归晋后老武昌仍然是武昌郡的治所。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郢州为鄂州,州的治所设在夏口,同年,撤武昌郡,老武昌变成了武昌县,属鄂州管辖。唐元和元年(806年),鄂州设立军事建制,称为武昌军,军的治所设在鄂州城。此时,武昌军城、武昌县城同时存在。故唐代诗人刘长卿之诗有“上下武昌城”之句。此后的一千年间,老武昌一直作为武昌县存在。1913年,民国政府废武昌府,改江夏县为武昌县,而老武昌县改为“寿昌县”,次年因“寿昌”与江苏一县同名,于是改为“鄂城县”,至此,沿用了1692年的“武昌”二字被江夏取代,老武昌又转为姓“鄂”了。1983年鄂城县改名为鄂州市。

三、武昌城繁华的诗词?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

四、武昌水陆街的历史?

明代成街,因明代东面有“教唱湖”,西面有“长街”(今解放路),有水陆皆通之意,故称“水陆街”。

水陆街位于武昌古城中的水陆街东起复兴路,西至解放路,长440米,宽8米。水陆街是武汉过早界不得不提的圣地之一,也是美食街界的泰斗,烧梅、牛肉粉、豆皮、糊汤粉,过早界的“四大天王”网红店在水陆街上一字排开,每天早上专程赶来的老饕们排起长龙。

美食的香气与烟火人情融为一体,构成了水陆街最独特的风景。

五、武昌城变迁的起源是?

武昌有城,是从223年(东吴黄武二年)开始的。那一年吴主孙权在江夏山(今蛇山)东北筑夏口城,“依山傍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险,高观枕流”,实为一座形势险要的军事堡垒,周围仅二三里,为版筑土石城。此城宋时仍存。

汉代有沙羡(音夷)县,治涂口(今武昌县金口),239年(东吴赤乌二年)孙权筑金口堡守沙羡县,故又称沙羡城。至晋武帝以后,沙羡县治始移夏口城。

南朝时宋孝武帝于454年(孝建元年)在夏口城立郢州,故武昌在那时又称郢城。

梁武帝时,梁将曹景宗在紫金山与小龟山北筑石城为军事堡垒,北临沙湖、余家湖,南距郢城约二里。

隋文帝于589年(开皇九年)废江夏郡置鄂州,改汝南县(原治在金口)为江夏县,州、县治所均设城内,故武昌又有鄂州、江夏县之称。《舆地纪胜》上说:“鄂渚在县西黄鹄矶上三百步,隋立州以渚,故名鄂州。”唐节度使牛僧儒驻鄂州,改建鄂州城,不仅城的范围扩大了,而且以陶甓为城,武昌有砖城自此始。宋仁宗皇祐初年,鄂州知州李尧俞重修。

武昌城基本定型是1371年(明洪武四年),江夏侯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将城区扩大到黄鹄山(今蛇山)南,该山始包入城内。城周约20里,辟有9个城门,东有大东门,东南有新南门,南有保安门、望泽门,西南有竹欸门,西有平湖门,西北有汉阳门,北有草埠门,东北有小东门。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都御史顾璘重修武昌城时,改大东门为宾阳门,新南门为中和门(辛亥革命后改为起义门),望泽门为望山门,竹欸门为文昌门,草埠门为武胜门,小东门为忠孝门。清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中和门和宾阳门之间增辟一门,称通湘门,设车站于门外,以通湖南,故址在今紫阳路东端,靠近武昌火车站。

武昌城垣于1927-1928年撤除,从1371年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以来,共存在了556年,其间8次修葺,今仅存的起义门,系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而重建的。

六、武昌城的门是谁修的?

明:朱桢所修。在明朝以前,武昌的规模不大。明太祖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将第六子朱桢封为楚王,将武昌赐予他作为封地。朱桢到了武昌后,扎根于此,悉心经营。武昌的规模随即变得越来越大。为了保护武昌,朱桢及其后代在武昌筑起了一道全长约10公里的城墙,分别是武胜门、汉阳门、平湖门、文昌门、望山门、保安门、中和门(起义门)、宾阳门、忠孝门。

七、孟获城的历史?

相传诸葛亮第七次擒孟获前,探子来报,孟获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孟获有神相助,得神树一株,可搬来天兵天将,助其守城。诸葛亮遂买通孟获部下,把神树偷出来。没有神助的孟获,节节败退,将士的鲜血染红了满山的石头,孟获哭泣,眼泪变成了眼前的河流。

八、宁远城的历史?

1913年(民国二年),宁远州改为宁远县。1914年1月,因与山西、湖南、甘肃、新疆等省之宁远县重名,乃沿用辽时之名改称兴城县。初隶属奉天省,后隶属锦州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兴城县,隶属辽西省,后改属辽宁省。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兴城县设兴城市(县级),由省直辖。后改由葫芦岛市代管。2012年将正式纳入辽宁省管县行列。

九、长沙城的历史?

长沙有着两千多年的原址城建史,“长沙”一名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逸周书·王会》。

秦代始设长沙郡,西汉时期建立长沙国,五代时期长沙为南楚都城。北宋时期设立的岳麓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留下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佳句。清末时长沙为中国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一,近代则成为了中国一大重要政治革命中心。谭嗣同等人在长沙兴办时务学堂,黄兴等人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口号在长沙创立华兴会,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早期核心人物也在此求学和开展政治运动。长沙于1937年成为抗日战争后方,迎来发展鼎盛期,但其后的“文夕大火”以及四次长沙会战摧毁了长沙的城建和经济基础,对其现代史造成了深重影响。

十、惠州城的历史?

惠州,金朝至元朝时期历史政区。其前身为辽朝中京道泽州(今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西南)。金朝承安年间,改泽州为惠州,泰和四年废。元朝时期复置惠州,隶大宁路。[1]明初改名会州[2],隶属会州卫[3]。永乐初年废。

惠州(明改为会州)[2]现存历史遗迹——会州城,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