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曲百科? 贵州腊肉百科?
一、贵州大曲百科?
贵州大曲是茅台系列酒“一曲三茅四酱”八大系列,其中的一曲指的就是贵州大曲,因为贵州大曲曾经停产过一段时间,再加上名字上没有和茅台有半点关系,不了解的朋友估计也不会关注这个酒,但是实际上贵州大曲是茅台酒厂除了茅台酒以外的第二款酱香白酒,历史相对与其他系列的白酒更加久远。2015年重新生产以后,贵州大曲对很多酒友来说更多是一种情怀的存在。
二、贵州腊肉百科?
贵州腊肉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具有色泽金黄,肉质鲜香干燥,肥膘透明,较长时间保存不腐败,主要作为冬季肉食制品,适合蒸,炖,炒等。
制作方法:方法一
1.先将五花肉切成条块,然后进行腌制。
2.腌制时,将盐炒热,晾凉后同硝拌均匀,然后在肉坯上搓盐,搓完盐后放入缸中腌3天,气温较低时要适当延长腌制时间,腌制的第二天要倒一次缸。捞出后用清水洗净,用酱油和糖再腌1~2天,用针或刀尖在肉块上穿眼,用麻绳结套拴扣,挂在竹竿上晾干,准备烘烤。
3.将腌制好的肉坯移入烘房,用木炭缓慢加热,头2个小时温度控制在43℃。因火力猛温度高会造成流油不止,降低质量。4小时后可使温度升到54℃,烘烤12个小时,然后熄火,进行翻坑,将上层翻到下层,下层翻倒上层,再生火烘烤12个小时,当皮已干,精肉紫红色时,出坑晾凉即为成品。
方法二
1.原料肉的选择与修理:选择新鲜的猪肉,去骨后切成宽约2厘米、长约40厘米的条形肉,在上端刺1个洞,便于腌制后穿绳悬挂。用温水洗净表面的浮油,沥干水分。
2.腌制:将肋条肉浸入混合均匀的配料中,腌制6至8天,取出穿绳挂于竹竿上。
3.烘制:将腌制后的肉挂入烘房内,用炭火加热,温度控制在50至55℃。烘房木架分上中下三层,如烘干房内是同天腌制的肉条,每隔数小时需上下左右调换位置,以防烘坏。肉条经7天左右烘烤后即成为腊肉成品。
三、贵州大洋芋百科?
大洋芋,又名土豆,马铃薯。是一极常见的蔬菜,也是一极常见的主食。中国北方各地,老百姓的餐桌上,一年四季离不了。
四、贵州酸汤牛肉百科?
酸汤牛肉
材料:牛肉、金针菇、野山椒、粉丝
准备工作:牛肉片薄片,加入盐、胡椒、生抽、淀粉、大蒜、姜拌匀,多腌一会入味。
金针菇去根洗净
粉丝加入冷水泡开
准备一些野山椒、大蒜、姜
做法:1、锅里油热后,倒入腌好的牛肉片滑至变色出锅备用。
2、锅里留余油,放入大蒜、姜、野山椒炒香。
3、倒入金针菇翻炒。
4、往锅里倒入适量的水,(因为有粉丝,汤宜多点)调入盐、胡椒、鸡精。
5、汤开后稍煮一会,倒入粉丝。
&粉丝入锅后,不要煮时间过长,否则口感会不筋道。出锅装碗。
五、贵州红豆杉百科?
红豆杉(学名: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是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60-100厘米;树皮灰褐色、红褐色或暗褐色;冬芽黄褐色、淡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芽鳞三角状卵形,背部无脊或有纵脊。叶排列成两列,条形,微弯或较直,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黄绿色,有两条气孔带。雄球花淡黄色,雄蕊8-14枚,花药4-8。种子生于杯状红色肉质的假种皮中,常呈卵圆形,上部渐窄,稀倒卵状,微扁或圆,上部常具二钝棱脊,先端有突起的短钝尖头,种脐近圆形或宽椭圆形。
心材桔红色,边材淡黄褐色,纹理直,结构细,坚实耐用,干后少开裂。可供建筑、车辆、家具、器具、农具及文具等用材。
为中国特有树种,产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云南东北部及东南部、贵州西部及东南部、湖北西部、湖南东北部、广西北部和安徽南部(黄山),常生于海拔1000-1200米以上的高山上部。江西庐山有栽培。
六、贵州是夜郎古国,哪些历史名人和故事?
历史上叫过夜郎古县有四个,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唐武德四年置,贞观元年废;二在今贵州关岭县境,南朝梁大宝以后废;三在今云南宣威县境,汉置,南朝梁大宝以后废。今日的新晃侗族自治县曾名夜郎县 夜郎,汉时我国西南地区的古国名。夜郎的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
七、延庆历史名人?
著名水利专员李衍,清代于成龙为官一任,两袖清风,被传成佳话。近代的延庆教育家李卓云,在战争期间延庆涌现了许多撼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时任妇救会主任的贾桂珍被敌人连捅几十刀,腹中胎儿也被挑出,惨不忍睹。
抗日女英雄韩桂芝,面对日本兵侧刀宁死不屈,从容就义。类似于刘胡兰。
民兵战斗英雄李明大摆地雷阵,炸得鬼子魂飞丧胆。类似于现在的导弹专家。
八、兖州历史名人?
一是陈汤,西汉名臣,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与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兵攻打了匈奴。
二是王考,东汉末年大臣,官至冀州刺史,名列八厨之一。
三是唐怀英。后梁名将,官至永平军节度使。
九、河津历史名人?
1、薛仁贵,唐朝大将;
2、司马迁,文学家,作品《史记》;
3、姚以价,河津起义司令员;
4、董其武,陆军69军军长。
十、曲靖历史名人?
曲靖的历史名人有:窦垿:《岳阳楼长联》的作者;何桂珍,清朝将领;唐继尧,“护国运动”的主要发起者,云南大学的创办人;桂涛声,《在太行山上》、《歌八百壮士》、《送棉衣》等著名红色歌曲的词作者;卓琳,邓小平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