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帝死后葬礼流程?
皇帝去世的第二天,在京城上班的官员要统一穿戴素服,乌纱帽,黑角带,赶赴内府去听候宣读遗诏。这还不算完,各个部门的官员还要在自己的官署里面进行斋宿,还要在几筵殿(存放去世皇帝灵位的灵堂)上哭一段时间。
三天之后,官员们需要从素服换成成服(又叫盛服,丧礼大殓之后,亲属按照与死者关系的亲疏穿上不同的丧服),继续到规定的地点进行哭丧和吊灵,而这个程序需要一直持续到皇帝下葬才能结束。成服的穿戴也是有考究的,需要穿戴二十七天才能脱下,如果不按规定穿戴成服,那么很有可能面临杀头的罪过。
除了文武官员的穿戴要求比较严格之外,皇后妃嫔的穿戴也是有相当严格的规定的。在皇帝去世之后,皇后妃嫔需要摘下首饰华服,从西华门开始哭丧,一直进入灵堂。而且诸位王爷,世子,郡主,内使,宫女等等都需要穿戴斩(cui,四声,麻布做的丧服)丧服三年以上。
国丧期间,官员在上朝的时候需要穿素服,乌纱帽等,退了朝,需要换成服。而且外任的地方官员,在接到皇帝去世的讣告诏命之后,也得穿戴素服,乌纱帽,黑角带,并且还得来四次叩拜,念完诏书后,还得哭一顿,然后再磕四个头,而且三天之后,还得换上成服,每天早上起来还得点上三炷香,然后哭一顿,三天之后才能结束。
除了官员和朝廷比较忙之外,民间也有很多禁忌。首先是民间的娱乐场所不能有娱乐活动,官员百姓不能在国丧期间嫁娶闺女,民间不能饮酒和吃肉,只能吃素,这对吃货们来说是重大考验,并且停办一切祭祀典礼。一百天之后,这个规定才能解除。
皇帝死后,京城的各个重要地方也不能消停,寺观各鸣钟三万杵,禁屠宰四十九日,寺庙和道观每天需要鸣钟三万下,并且在四十九天肉禁止屠宰牲畜(反正也不能吃肉)。
到皇帝出殡的时候,百官需要穿服到居庸关去送别,并且要一直哭到近郊(也就是皇陵附近)才能结束。而皇帝准备要去出殡的时候,宫里还要反反复复的进行一大堆繁琐的礼节,介于礼节实在太过于繁琐,我简单给大家总结一下,就是不停叩拜,不停在不同场所更换不同服饰,最后直到所有准备工作全都做完之后,皇帝的棺椁才能起驾出殡。
皇帝的棺椁必须从大明门出,现任皇太子(也就是即将即位的皇帝)也必须跟着从大明门出去,皇太子以下的官员则从大明门左门出去,需要一直步行送到德胜门外,然后换乘马匹,起到皇陵去,而且这一路骑马还不能闲着,需要在途朝夕哭奠临。沿途经过的地方,百官和四品以下的命妇,还有军民耆老(世代沿袭的军户和匠户等)都需要沿途设祭。
到了皇陵之后,还需要到献殿去行礼,首先要行虞礼(古礼的一种,安魂之礼),然后皇太子叩拜四次。初献要献帛和献酒,然后还需要读祝文,读完之后,还得行礼,最后是亚献(第二次祭酒)和终献(第三次祭酒),最后再叩拜四次。最后的最后,皇太子才能返回京城。
返回京城的过程中,百官需要穿着服在城外迎接,随行的官员还要给新皇帝在京城外设置幄次(休息的居所),然后百官排好序列,行五拜三叩首的大礼,神主(去世皇帝的灵位)先走,百官后面跟随。达到午门附近,需要新皇帝亲自来迎接,然后将神主请入几筵殿,行“安神礼”,叩拜四次,然后献酒,读祝文,再叩拜四次,百官需要在思善门外进行行礼,第二天,百官还需要到几筵殿来行“奉慰礼”,丧礼至此先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