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要讲究教学方法,应根据思维的内容、特点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前提,积极的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品质。中学生的兴趣特点容易激发起来,但却难以维持稳定。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青少年学生都喜欢听生动的故事,这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学中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方法,或者在讲课中穿插一些历史故事,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二)巧设疑难。
“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窦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如教师在讲授西安事变时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初中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顿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从而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纵横联系。
为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打开思路,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握其本质,教学中需注意纵横联系。一是以一国历史为线索,以时间为纲的纵向联系。二是以问题为线索,将同类问题或同一时间不同国家相类似的问题进行比较的横向联系。在纵横联系中,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训练了其思维的广度。
(四)比较异同。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历史现象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比较的方法很多,诸如同一历史时期的同一历史现象,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历史现象,一个历史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一个历史事件的两个对立面等都可以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是找出异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以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达到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解。
二、重视传授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教会学生思维,即把如何思维的方法授予学生。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才算最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要把历史唯特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传授给学生。
(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历史思维的一些具体方法,诸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概括法、分类法等,结合有关知识讲授给学生。这些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便会大大加强其思维的科学性,使他们能更有效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知识,提高其主动学习的水平。
(三)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更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说明自己分析历史所采用的思维方法,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