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新手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一、心理咨询师新手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1、急于给建议
刚做咨询工作的人,通常会有一种急切的助人愿望,渴望更为迅速地为人排忧解惑,而且通常他们会认为有问题就不好,有问题就要找原因,就要克服。
因此,还未来得及聚焦,或是进一步确认与澄清,抓住对方表面的问题就开始说教了。
例如:当年纪较小的来访者说到对异性有好感,还未了解到好感的程度,来访者当前整体生活状态以及情感支持系统的状况,新手咨询师很容易将之与早恋的危害联系起来,进行一番苦口婆心的说教。而来访者可能只不过是想讨论一下自己好奇与冲动的心情而已。
当对方刚说出一些表面的问题时,新手咨询师容易立刻如好胜的学生一样,急着给对方答复,宛如自己是个解疑高手。
这样会导致来访者的真正问题没有机会呈现,而这次咨询只是在问题的外围兜了一圈,就被忽悠回去了。
2、无视对方情绪
当来访者表现出很矛盾或很难受的感觉时,咨询师不能及时给予接纳与共情,而是不管不顾,抓住对方陈述的问题急切地想解释。
这时来访者通常感觉的是对方只关注问题,而不关注我这个人。因此和咨询师难以建立信任,也就难以接受对方的引导。
3、说的比听的多得多
当咨询师定位自己是个解疑高手后,他们通常来不及细细倾听与进一步追问与澄清,就急于答问,因此,从整个咨询过程来看,我们发现,咨询师可能比来访者说得还要多得多。
这样相当于将咨询等同于单方面的教育,或者长辈对晚辈的告诫了。
4、聚焦不准
聚焦不准是新手咨询师最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新手咨询师没有或很少咨询的实践经验,就很容易被表面问题牵着走,同时,自己又急于帮助对方。
因此,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方面是来访者说不清问题,另一方面是咨询师也不知道还可继续追问一些情况。
导致的结果是:由于聚焦不准,热热闹闹地只在问题的表浅层面做些工作,离真正的有效咨询还差很远。
5、被来访者牵着走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来访者可能学历很高或人生阅历相当丰富,在陈述的过程中慷慨激昂或有理有据。
此时没有太多经验的新手咨询师很可能会被这样的来访者“洗脑”,认同对方的某些观点,甚至变成完全由来访者主导咨询过程。
二、住校的学生更有可能有心理问题吗?
一个孩子在成长阶段,所有经历的事情,给他带来的心理冲击,或者是创伤,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是人格特质和性格特征。
越小的孩子如果经历心理创伤而没有及时被疗愈,对他整个生命的影响将越大。那么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保护他不被伤害,社会和老师的帮助都很有限,最终责任在孩子的父母。
为什么有人会问孩子住校会更容易心理出问题吗?因为的确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孩子心智还很脆弱的时候,就让他离开家,一个人去面对集体生活,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对孩子的心理是很大的挑战。我做过几年的心理学集体疗愈课程,其中有几个个案都是从小幼儿园就全托,或者由祖父母长期扶养,情感上和父母是切断的,甚至对父母是有很深怨恨的。
那么住校就真的不好吗?我觉得问明白自己如下几个问题,送孩子去住校,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1,我的孩子是外向开朗,健康独立的吗?他自己对于去住校是欣然愿意的吗?
2,我和孩子有没有共同去参观这个学校,然后和孩子商量,共同做出住校的决定?
3,我有没有承诺在孩子刚住校的时候,每周都来看他一次,好及时了解他的情况,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不间断的爱。
4,我有没有和孩子的老师建立友好的关系,请他协助观察孩子的情况,如发生哪里不对劲,及时调整。
5,我和孩子一直以来沟通畅顺吗?我有努力和孩子成为朋友,而能听到他的心里话吗?我很确定我的孩子在学校受到伟奇,会告诉我吗?
如果一个家庭,父母关系一直很亲密,家庭氛围好,孩子是相对容易适应新环境的。如果家庭争吵不断,孩子渴望离开家,但往往也会开始心灵的孤独之旅。如果家里生了二胎,就把大孩子送去住校,会让孩子感觉不被爱了,而出现心理问题的潜在隐患。
综上所述,住校本身没有好与不好,关键在于孩子现有的情况,亲子关系的情况,以及家长自己是否做好孩子住校后如何及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的相关安排。希望上述回答,对你有帮助!
三、心理问题简称?
心理健康问题一般简称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人们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心理矛盾的心理状况。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
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是世界观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行为能力,同时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主要表现为好逞强,做事鲁莽、不顾后果,逆反心理强烈,对家长或老师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二是任性。过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片面,总把错误归于别人,爱嫉妒他人。
三是缺少意志和毅力。做事难以善终,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四是情绪不稳定。
五、心理学导论的问题:基因越相似,就越有可能被吸引?
哪一本书里写了这样的话呢,可能是我导论学的不够透彻吧,但在普通心理学专业课里肯定是没有这样的话的,基因决定论否定了环境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而利他人格主要是环境教育形成的,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理论是怎么放到一起讲的呢?基因越相似,代表他们的血缘关系越近,自然亲情就越好,但是是否有过将大量的近亲从出生起就隔绝,然后看他们在茫茫人海中相恋的几率是不是大过常人的实验呢?这样违背人性的实验不可能有。
精神分析学的俄狄浦斯情节,也就是恋母情节,乃至后来出现的恋父情节理论,都是以依赖为基础的,幼儿并不是因为血缘和亲人相近而爱上对方,而是因为被照顾的同时性心理发育阶段的初期有大量的满足来自于父母,比如排泄,更换衣物,抚摸,亲吻等等。近亲结合之所以被禁止,是因为在我们的基因图谱上,许多疾病是不会致病的隐性基因,如果和近亲结婚,就有非常大的可能两个隐性基因在同一位点上结合,从而导致先天遗传疾病。而且近亲结婚也不是完全禁止的,在发达国家,只需要在结婚前做基因基因检测验证两个人没有同时携带致病基因就可以了。但在我们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有这样的科技力量给平民做检测的,所以干脆眼不见心不烦全一勺会了。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复试可能会问到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研究生复试中的心理测试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情感、自信心等有关常态、人格的评价;二是涉及情绪等动态方面的;三是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某方面的心理障碍等问题。
比如:曾经有学校在复试中问过考生这样的问题:“你是否有过轻生念头”、“你担不担心在公共场合晕倒”、“在完成一件事时,你是愿意自己独立完成还是愿意与人合作完成”“你怎样评价你自己?”等时下较为时髦的心理调查题。
七、心理学认为问题具有的三个特点是?
三要点的内容 :内心痛苦 、社会功能缺损 、行为不正常
1、内心困扰的痛苦程度:
涉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琐事,为此而苦恼。
2、泛化与未泛化未泛化特点:
痛苦情绪只由最初的刺激引起,就算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不会引起此类痛苦。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
3、社会功能的受损程度:
已开始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社会功能受损特点,心理问题已开始明显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来访者已经很难再去坚持正常工作和学习生活。痛苦到已经无法忍受、无法坚持正常工作,而这种情绪状态已经持续或反复超过一年,一般说明处于严重状态,有必要接受心理治疗的。
八、指纹可能有的用途?
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拾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
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 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有的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掌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
九、广告可能产生哪些客观心理效应?
成功的广告宣传必然是对有关心理学原理的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应用,作为广告从业人员,了解广告宣传中的心理学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分析前人的经验,在广告设计中有效地把握一切我们可以控制的因素,使广告效果更接近我们的期望;作为一般的广告受众,可以避免盲目被动的接受或简单的回避广告,而成为清醒的广告 欣赏者和评判者。
广告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在广告学方面的一个分支,研究广告对于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的动机的影响。常被视为研究广告效果提升的市场调研的一个分支领域。 广告心理学与消费者心理学交织在一起,广告心理学几乎涉及心理学的所有研究专题:注意、知觉、联想、理解、记忆乃至情绪、动机、需要、个性等。 1908年美国应用心理学家W.D.斯科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这方面的专著:《广告心理学》。十、心理压力很大是什么心理问题?
心里压力很大是现在社会上生存的人大多部分都需要面对的心理问题,除了不懂事的小孩子以外任何成年人都需要面对现实生活中繁杂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琐事,要解决孩子的上学问题,吃穿问题,老人的健康问题,家人的和睦相处都是成年人要面对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