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历史结论? 论文初稿结论和终稿结论不一致?
一、南京条约历史结论?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是确切发生了的真实事件,所以是历史史实,历史结论是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更多的是人对已发生事件的评论与总结。
①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香港岛控制广州的出海口,商业上,占领香港岛就能打击广州贸易;军事上,可以控制广州和中国东南沿海,自此香港岛成为英国侵华的据点。
②赔偿巨款,相当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清政府为此加强了对人民的压榨,人民的负担空前沉重;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同时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积累。
③开放五口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货物,包括鸦片,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经济日益半殖民地化。造成中国东南沿海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虎门条约》里规定,英国人可以在这些租地建屋,长久居住。五个口岸又成了英国的侵略据点。
④协定关税的规定,协定关税的规定,是一种片面的协定关税税率。它只规定英商对华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要同英方商量,而未规定中国对英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英方须同中国商量。其结果便形成了中国单方面的减让关税税率。因此,这是对中国关税主权的严重侵犯,是一项影响极深远的经济侵略措施。使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进口税成为世界上最低的。自此中国自己不能调整税率,海关不能起保护本国工商业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侵略者用之以倾销洋货和掠夺中国原料出口的工具。协定关税,不仅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而且使得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失去了关税的保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论文初稿结论和终稿结论不一致?
这很正常。
论文从起草到润色修改,要经过自己修改,指导老师审核,最后定稿。一旦发现新的论点、新的论据、发现逻辑性错误,就要对初稿作根本性修改。
只有精雕细刻、反复推敲的论文,才具有社会价值。敢于否定自己错误性结论,是著书立说应尽的社会责任。
三、洋务运动历史结论?
1.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持此论者有祁龙威(当时署名“汉声”)、牟安世等人。
祁龙威认为:洋务运动“促进中国社会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依据有二:首先,“洋务运动所练的军队及所举办的军事工业,都具有半殖民地化的特征。第一,受外国侵略者所控制,成为西方资产阶级销售过剩军用器材,吮吸中国人民脂膏的‘好场所’;第二,只能够用以镇压国内人民革命,而不能够用以抵抗外国侵略”。其次,“洋务派发展的经济企业,先是‘官办’,后有‘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经营管理之权,操之于‘官’,直接与封建政权相联系,为封建统治服务。这些企业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对外国资本有紧密的依附关系,为西方资产阶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增开了‘方便之门’。这就决定了它们的性质,乃是具有封建性、买办性的官僚资本主义”。
牟安世认为:洋务运动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首先,“在洋务运动时期,商埠由五口通商发展到三十六口通商。他们遍布中国沿海和边疆,并在不同程度上深入到中国内地”。这“实际上说明了不平等条约的网罗的扩大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其次,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这期间加强了他控制中国财政大权,洋务派在这个时期的外交活动也处处依赖洋人,执行卖国投降政策”。再次,“进出口贸易在不等价交换条件下逆差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国计民生。总之,“洋务运动时期乃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洋务运动并没有延缓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而是加速了它”。
四、历史终结论的意思?
历史终结论
法兰西斯·福山,日裔美籍学者。
1988年他作过题为"历史的终点"的讲座。随后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论文《历史的终结》。1989年,美国期刊《国家利益》发表了这篇文章,标志"历史终结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正式产生。
冷战结束以后,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劣,成为东西方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
历史终结论的观点认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终结。
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
而事实上,中国的发展有力的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打破了“历史终结论”。
历史不可能终结,应该终结的是偏见。
五、史论是历史结论和什么?
1、定义上的区别:史论,原指作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后来凡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论文,也都称为“史论”;“史识”,它是指在史观指导下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对历史现象的辨识、对历史规律的感悟和对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认识;史实意为历史事实。
2、侧重点的区别:史识偏重于影响(联系现实或后世的);史论着重强调作用(对当时的),史实侧重于强调事实。
3、立足点的区别: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为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六、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的区别?
区别:
历史观点是对一个事件的看法;历史结论是经过论述后得出的结论。
历史观点:在接触到历史叙述后,对历史事件有一个完整客观了解后,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非常主观的“历史解释”,形成自己的主观评判、逻辑推理、意义界定,形成独具特色的一个人想法。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历史观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所了解的历史进行个人判断和表达。如果是历史学家提出历史观点,例如在众多论文中传达出来的观点,大多是运用逻辑论证、证据验证、推演后,诠释出较为合理、严密的想法。
历史结论:在全面了解历史事实、多方位吸收不同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的基础上,选择最为可行、最为科学、公认度最高的历史论述,对一个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盖棺定论”。要得出结论,一定是有论点和论据的,而且要运用大众较为认可的逻辑进行推理。
七、历史结论和历史事实的区别?
历史结论和历史事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本质上的区别。
历史事实是指在历史事件中真实发生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可以用客观数据、证据来证明。历史事实通常是指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例如某个国家的建立、某个重要人物的出生或死亡、某场战争的发生及其结果等。
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所作出的判断或评价,是对历史事实的一种解释或概括。历史结论通常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和研究而得出的,它们可以是基于各种逻辑推理、思考方法、学说或假设,可以是对某段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或某个事件的评价,例如不同时期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或者对某个人物、某个国家或某个事件的价值判断。
由于历史研究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过程,历史事实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不同的解释和理解,因此历史结论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尽管如此,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历史结论则是人类根据不同角度的经验和观点所得出的结论。
八、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有什么区别?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
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形式,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长篇作品则可以展示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有历史根据,但容许适当的虚构。因此,它虽然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历史知识,但它的主要目的在于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九、历史结论事实叙述的区分?
历史解释:每个历史学家在文献学、语言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辅助下,借助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等依据,在自己对史料的理解基础上,对一个历史概念进行解读,对一个历史事件进行原因、何以如此发展的原因进行探讨,对历史人物或事件作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不过在解读和探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融合个人主观想法。
历史叙述:尽可能地将一个历史事件全面地、客观地描述出来。一般具有严肃、公文的特点,不添加任何的个人理解,不带任何感情偏向,不加任何细节加工和总结,不作规律性阐释。其实是对过去发生的事进行文本呈现,一般情况下我们大众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得以了解过去的“史实”的。
历史观点:在接触到历史叙述后,对历史事件有一个完整客观了解后,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非常主观的“历史解释”,形成自己的主观评判、逻辑推理、意义界定,形成独具特色的一个人想法。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历史观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所了解的历史进行个人判断和表达。如果是历史学家提出历史观点,例如在众多论文中传达出来的观点,大多是运用逻辑论证、证据验证、推演后,诠释出较为合理、严密的想法。
历史结论:在全面了解历史事实、多方位吸收不同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的基础上,选择最为可行、最为科学、公认度最高的历史论述,对一个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盖棺定论”。要得出结论,一定是有论点和论据的,而且要运用大众较为认可的逻辑进行推理。
最平白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历史解释是按照自己理解来解读事件;历史叙述是平铺直叙;历史观点是对一个事件的看法;历史结论是经过论述后得出的结论。
十、沈阳中考历史结论题怎么答?
沈阳中考历史结论题的回答可以根据具体问题来进行论述,但通常需要根据题目要求,从历史事件、人物或变革中总结出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势或结论。
在回答时,可以首先简明扼要地概述背景信息,然后列举相关事实和证据,最后得出结论并进行适当的扩展解释。
回答应该准确、连贯,同时注意语言简洁、具体明确,并尽量结合考点、历史知识和个人思考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