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园历史?

bdqnwqk2024-01-27百科1

一、筚路蓝缕,首钢园的创业之路

首钢园始建于1919年3月(比五四运动还早点),当时,北洋政府批准成立了官商合办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并选择在永定河畔的石景山东麓创建了北方最大的炼铁厂石景山炼厂。

抗日战争爆发后,石景山炼厂被日本侵略者所霸占,1938年的4月份,石景山炼厂更名为石景山制铁所。1945年11月,石景山制铁所被国民政府接收,并改名为石景山钢铁厂,简称石钢。1948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石景山钢铁厂,石钢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国营的钢铁企业。从1919年建厂到1948年底解放,石钢只炼出28.6万吨铁(平均每年炼1吨铁,还无法炼钢),与同时期世界强国上千万吨的年钢铁产量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解放后的石钢获得了新生,石钢工人发扬主人翁精神,谱写出一部艰苦创业的发展史:

1958年9月,工人们在庄稼地里苦战14天,建起了中国第一座侧吹转炉——3吨侧吹小转炉,结束了石钢有铁无钢的历史。

1959年,计划用三年建成的三高炉、三焦炉、烧结厂三大工程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全部建成投产。

1961年5月石钢建成了当时具有先进水平的年产30万吨小型材轧钢生产线,标志着石钢轧钢开始起步。

1964年12月24日,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石钢诞生,在中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揭开了中国转炉炼钢新的一页。

1965年,石钢高炉喷吹煤粉、入炉焦比、高炉利用系数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石钢炼钢技术居于当时全国领先水平。

1967年,经冶金工业部批准,石景山钢铁厂更名为首都钢铁公司,简称首钢。

1979年,首钢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作为国家确定的第一批试点单位,率先实行了承包制。

1994年,首钢的钢产量从1978年的179万吨扩大到824万吨,超过鞍钢,名列全国第一。

1996年,首钢集团正式成立......

20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首钢的巅峰时期,当时,首钢以石景山区为重心成为了拥有二十多万职工的巨大工业企业,石景山区也在首钢的带动下率先完成城市化,并兴建了游乐园、体育场馆等城市设施,成为了北京郊区中较为发达的地区(当时北京市四环路还没修通,石景山仍属于郊区)。

二、首钢搬迁和首钢园的转型

随着首钢的快速发展,首钢造成的工业污染成为了影响北京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整体形象的制约因素,以至于北京曾流传过一句话:“要首钢还是要首都”。从1994年开始,首钢决定不再增加产量,同时开始治理污染,成立了绿化公司和环境保护处,对工厂环境进行改造。

但努力的治理,污染问题还是没有办法彻底解决,首钢仍被认为是北京市的重要污染来源。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社会的环保意识和需求日渐高涨,把首钢工厂从北京搬走的呼声开始出现。

2004年8月,一场决定首钢园未来几十年命运的 “新大都会议”进行,在“搬一半”还是“搬全部”的博弈中,首钢还是在艰难与不舍中决定实施战略性搬迁。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首钢搬迁曹妃甸的方案。

2005年6月,服役了47年的5号高炉停产,拉开了首钢的搬迁序幕。2010年底,首钢搬迁完成,首钢北京园区全面停产。

首钢搬迁后的一段时间内,围绕搬迁后首钢园区的后续利用,首钢集团也陆续进行了规划,但总体定位并不算清晰。由于首钢园区距离市中心较远,交通条件一般,且园区本身面积巨大,单纯的进行类似798园区的文创产业开发并不能让首钢园得到充分的利用,首钢园的未来开发究竟以何种方式、在何时落地,一时没有定论。缺少了首钢的工业产值,石景山区在2008年-2015年左右的经济增速也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被动成为北京市中心城区中“最低调”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