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的发展历史?

bdqnwqk2024-01-24百科1

吉利1.0时代——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

吉利创业始于1986年,最早制造过电冰箱、摩托车等。1997年,正式进入汽车行业。

1998年,首辆吉利汽车在中国台州临海基地下线。 吉利汽车自主研发的第一台轿车豪情在浙江临海正式下线,开始了正式的造车之路。

2001年,正式获得生产资质,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汽车产销量也走上了快车道,旗下也推出了多款车型。

相比其他民营自主品牌汽车的工科男气质,吉利汽车更像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吉利国际化并购的道路开始的非常早。2006年,吉利入股英国锰铜公司,2013年全资收购锰铜控股,并将其改为伦敦出租车公司,从而完全拥有了伦敦经典出租车及其附属资产。

与此同时,吉利品牌的产品线也在不断扩充, 销量一直稳居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三甲。 不断推出新系列,代表车型有美日、自由舰、金刚等。

一直到2008年,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吉利汽车的1.0时代。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只要造出来汽车,就能卖。“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足以概括这个阶段吉利的发展。

吉利2.0时代——吉利和沃尔沃是兄弟关系。

从2008年到2014年是吉利2.0时代,这个阶段吉利的发展可谓是大起大落。

2008年,中国品牌汽车开始进入爆发的阶段。竞品车型不断的增多,而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也不再只是“一个沙发加四个轮子”,而是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时的吉利也不断跑马圈地,为了抢占细分市场,吉利推出了全球鹰、帝豪、英伦品牌,布局豪华车、经济型车等领域。这个时期的代表车型有熊猫、帝豪EC7等。

而这个阶段,对吉利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吉利收购沃尔沃。

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的天价收购沃尔沃100%的股份。‘吉利和沃尔沃是兄弟关系’,也为沃尔沃将来的发展定了调。沃尔沃将保持独立运营和发展。

在大力输血沃尔沃的同时,吉利的自有品牌在艰难前行。帝豪承担了销量的大旗,全球鹰和英伦的发展乏善可陈。此时的吉利,可以说是到了最困难的阶段。沃尔沃刚刚开始复苏, 而吉利旗下车型技术已经明显落后于其他兄弟企业了。

好在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吉利后来推出的领克品牌及与沃尔沃共同打造的CMA架构,一下子将吉利的技术水平带进国内顶尖行列。更有新款发动机、变速箱等新技术的加持。更重要的是,收购沃尔沃以后吉利获得了完整的汽车研发、生产标准体系,这可比推出几款车型重要太多了。

吉利帮沃尔沃完成了复苏,而沃尔沃也对吉利带来了技术和管理上的蜕变。此时的吉利,可以说是蓄势待发,即将一飞冲天。

吉利3.0时代—— 未来世界传统汽车行业只有2~3家企业能活下来。

获得了沃尔沃技术加持,以及先进的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让吉利迎来了爆发的时刻。 2014年,吉利发布全新品牌标识,回归一个吉利。并且都悬挂新设计的车标(蓝底)。

2015年,新车型博瑞上市,紧接着发布吉利博越、帝豪GS、帝豪GL等吉利第三代精品车型的发布和上市,宣告吉利汽车正式迈进“精品车3.0时代”。

2016年。远程商用车。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宣布成立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公司(GCV),由新发布的远程汽车以及伦敦出租车组成,聚焦新能源商用车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是对吉利控股集团战略版图的进一步完善。

进入3.0时代的吉利,不但自有车型发展的好。在国际化这条道路上也是快人一步。

2017年,吉利和沃尔沃成立领克汽车(LYNK & CO)合资公司。同年,领克01上市。定位中高端的领克主打中国和欧洲市场。

2017年,马来西亚宝腾。 2017年6月,吉利与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签署最终协议,收购DRB-HICOM旗下宝腾汽车(PROTON)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Lotus)51%的股份。

2017年11月,吉利收购了美国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这也是全球首家飞行汽车公司。

2017年收购沃尔沃集团8.2%股权,成为其第一大执股股东。注意此处要区分沃尔沃集团和早前收购的沃尔沃汽车。沃尔沃集团包括卡车、客车、建筑、金融等业务,是瑞典最大的企业集团。而沃尔沃汽车,吉利已经是100%控股。

2018年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其第一股东。吉利的国际化战略可谓锋芒毕露、无人可当。

2019年,几何A上市。补齐新能源汽车最后一块短板。

这个阶段的吉利,可谓是收获满满。自主车型发展壮大、国际布局多点开花。从站稳中国市场到进军全球化。

从吉利1.0到吉利2.0再到吉利3.0时代,吉利的产品不断迭代、进化。再配合吉利的大手笔收购,让吉利成为布局最为全面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从普通品牌到豪华品牌、从轿车到SUV到跑车、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从国内到国际。各个维度、各个方面都有布局,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吉利,从一家地方民营企业成长为全球性跨国企业,未来一定能在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世界传统汽车行业只有2~3家企业能活下来” 的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