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历史详细介绍?

bdqnwqk2024-01-23百科1

     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满洲里市黑龙江省曾辖市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大兴安岭岭北中俄边境,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边境口岸城市。

     满洲里,清代,属黑龙江将军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后为呼伦贝尔副都统)辖区。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中东铁路西部线建成后,建立火车站,因是从俄国进入中国东北地区(当时惯称“满洲”)的首站,故名“满洲里站”,俄语为“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变成了“满洲里”。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设满洲里铁路交涉分局。1909年10月(清宣统元年九月),黑龙江行省于满洲里正式设置胪滨府,1912年1月被废止。1920年2月,复设胪滨县。中华民国时期,1923年4月,将满洲里铁路交涉分局改为满洲里市政分局,隶属东省特别区管辖。东北沦陷后,1933年1月,伪满取消胪滨县,设满洲里办事处。1936年1月,改为满洲里市政管理处,1940年改为满洲里街。1941年1月,改为满洲里市,隶属兴安北分省管辖。1943年10月,改隶兴安总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1949年4月,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纳盟。1953年4月,改由内蒙古自治区直辖。1954年5月,改隶呼伦贝尔盟。1969年7月,与呼伦贝尔盟一起划归黑龙江省管辖,仍隶呼伦贝尔盟。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仍隶呼伦贝尔盟。1990年全市总面积696.3平方千米;总人口13.7万,汉族占绝大多数。(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 素有“亚洲之窗”的美誉,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东依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沿边陆路口岸。全市总面积730平方公里。气候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满洲里市总人口26万,居住着居住着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和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是一座独领中俄蒙三国风情、中西文化交融的口岸城市,素有“东亚之窗”的美誉。满洲里下辖国家级的中俄互市贸易区、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国家大型煤炭能源基地扎赉诺尔矿区和自治区级东湖创汇农业区。

     经过百年风雨洗礼和十年开放磨砺,满洲里市已经成为一个蜚声中外的口岸名城。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满洲里是我党与共产国际的红色通道;四十年代,苏联红军从这里打响了欧洲战场支援太平洋战场的第一枪;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满洲里口岸曾把大批苏联军援物资运往前线;建国初期,面对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满洲里作为共和国的主要外贸通道,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经济建设。

    今日的满洲里正以中国改革的缩影、向北开放的窗口、亚欧陆桥的枢纽的崭新形象屹立于祖国北疆。昔日丢失的满洲里成为了沿边口岸的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