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曲百科? 贵州腊肉百科?

bdqnwqk2024-01-09百科1

一、贵州大曲百科?

贵州大曲是茅台系列酒“一曲三茅四酱”八大系列,其中的一曲指的就是贵州大曲,因为贵州大曲曾经停产过一段时间,再加上名字上没有和茅台有半点关系,不了解的朋友估计也不会关注这个酒,但是实际上贵州大曲是茅台酒厂除了茅台酒以外的第二款酱香白酒,历史相对与其他系列的白酒更加久远。2015年重新生产以后,贵州大曲对很多酒友来说更多是一种情怀的存在。

二、贵州腊肉百科?

贵州腊肉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具有色泽金黄,肉质鲜香干燥,肥膘透明,较长时间保存不腐败,主要作为冬季肉食制品,适合蒸,炖,炒等。

制作方法:方法一

1.先将五花肉切成条块,然后进行腌制。

2.腌制时,将盐炒热,晾凉后同硝拌均匀,然后在肉坯上搓盐,搓完盐后放入缸中腌3天,气温较低时要适当延长腌制时间,腌制的第二天要倒一次缸。捞出后用清水洗净,用酱油和糖再腌1~2天,用针或刀尖在肉块上穿眼,用麻绳结套拴扣,挂在竹竿上晾干,准备烘烤。

3.将腌制好的肉坯移入烘房,用木炭缓慢加热,头2个小时温度控制在43℃。因火力猛温度高会造成流油不止,降低质量。4小时后可使温度升到54℃,烘烤12个小时,然后熄火,进行翻坑,将上层翻到下层,下层翻倒上层,再生火烘烤12个小时,当皮已干,精肉紫红色时,出坑晾凉即为成品。

方法二

1.原料肉的选择与修理:选择新鲜的猪肉,去骨后切成宽约2厘米、长约40厘米的条形肉,在上端刺1个洞,便于腌制后穿绳悬挂。用温水洗净表面的浮油,沥干水分。

2.腌制:将肋条肉浸入混合均匀的配料中,腌制6至8天,取出穿绳挂于竹竿上。

3.烘制:将腌制后的肉挂入烘房内,用炭火加热,温度控制在50至55℃。烘房木架分上中下三层,如烘干房内是同天腌制的肉条,每隔数小时需上下左右调换位置,以防烘坏。肉条经7天左右烘烤后即成为腊肉成品。

三、贵州战争历史?

明朝时平定播州的平播之役、明天启年间的安酋之乱、清同治年间发生凯里的乌鸦坡之战、清康熙时发生在织金的果勇底之战、清同治年间发生在镇远的黄飘之战、清康熙年间发生在普安县的江西坡之战、红军长征时期娄山关之战。

四、贵州瓮安历史?

瓮安地域开拓较早,夏朝属梁州辖地,唐代置瓮水长官司,明时建县。境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清代学者傅玉书著有戏剧作品《鸳鸯镜传奇》,编撰志书《桑梓述闻》,前者开黔境戏剧创作之先河,后者成为全国第一部私家志书。史学家犹法贤完成贵州史《黔史》。当时著名学者赵旭培称“黔人两大宗,皆瓮安人也。”有早期革命先驱、南京雨花台烈士冷少农,红军作家陈靖。

后者著有长篇小说《金沙江畔》、《红军不怕远征难》等

五、贵州宋朝历史?

贵州名称始于宋代。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土语"矩"与"贵"同音,朝廷敕书称"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贵州"名称始见于文献。

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朝廷为奉宁军承宣使知思州军事土著首领田佑恭加授贵州防御使衔,"贵州"才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但当时的"贵州"仅限于今贵阳一带。

六、贵州大曲历史?

:红粮窖酒是1963年茅台酒厂失产出的第一瓶贵州大曲

七、宋代贵州历史?

宋代的“贵州”曾经是历史上贵阳的名称。

贵阳开始称“贵州”是北宋初期的事。据地方志书记载,北宋初年,彝族先民的一支乌蛮人(旧志书称乌蛮,或卢鹿族,亦称罗罗族)占领了贵阳,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乌蛮首领普贵朝贡于宋王朝,宋太祖赵匡胤有《敕普贵书》,其文称:“惟尔贵州,远在要服。”同时“赐王爵,以镇一方。”(《大明一统志》语)此后,“贵州”之名开始见政府公文、史书。

但那时的“贵州”主要指今贵阳。虽然在整个宋朝,今贵阳地还有大万谷落总管府、黑羊箐等名称,但以“贵州”之名存在的时间最长。

宋朝时贵阳已有土砌城墙,居民主要是少数民族,以仡佬族、苗族、布依族和彝族的先民为多。

八、贵州历史古迹?

比较著名的有:

1.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景色十分壮观。

2. 荔波小七孔: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由七个自然形成的石灰岩洞穴和瀑布组成的风景区。

3. 青岩古镇:位于贵州省湄潭县,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4. 龙宫: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溶洞,拥有众多的钟乳石和石笋等地质奇观。

5. 大观楼: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市中心,是一座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始建于清代,是贵阳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还有很多其他的古迹和景点,包括黄果树古城、兴义古城、贵阳市西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博物馆等等。

九、贵州遵义历史?

【远古人类】 远古时期,遵义一带即有人类栖息繁衍。在桐梓县岩灰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测定,为距今20.6至24万年。桐梓县马鞍山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中,也发掘出大量石器骨器,还有丰富的用火遗迹,年代距今为1.8万年。在赤水河流域的赤水市和习水县境内,也先后发现许多石斧、石锛、石网坠等古人类工具。

【历史沿革】 公元前8至5世纪前后的春秋时期,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牂柯、巴、蜀、鳖、鳛等邦国。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范围。

    西汉元光五年(前130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元鼎六年(前111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250多年的“夜郎国”之名从此消失。夜郎县之名到五代时期废除,北宋时期复置,宣和二年(1120年)又废,计先后存废达480年。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夜郎”郡县之名。作为二级政区的州、郡名称,历代屡有变更。

    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962年。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遵义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4年。除县名外,历史上曾有过遵义砦、遵义军、遵义军民府、遵义府、遵义专区、遵义行政公署、遵义市等建制名称。

    播州从唐末到明末的725年间,为杨氏土司所世袭统治。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今遵义市大部分地域属于这两府,还有部分地域属于石阡府、思南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

    民国初年,废除“府”的建制。民国24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十余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遵义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并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遵义市

十、贵州樱花历史?

樱花,起源于中国。据日本权威著作《樱大鉴》记载,樱花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被人工栽培后,这一物种逐步传入中国长江流域、中国西南地区以及台湾岛。秦汉时期,宫廷皇族就已种植樱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而贵州大规模栽种樱花的时间,不是很长,在大概二十年前,当时的平坝农场还只是一个栽种着大片茶叶和葡萄园的地方,平坝农场地处红枫湖的边缘,红枫湖的水面把这里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岛屿,夕阳西下,湖光山色颇为好看,后来,这里开始种植樱花还有各种苗木,这里将被打造成一个最大的苗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