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进攻梁国原因?

bdqnwqk2023-12-25百科1

一、七国之乱进攻梁国原因?

从汉景帝的角度,梁王刘武是汉景帝刘启的亲弟弟,与长公主刘嫖均为皇太后窦氏所出。

七国之乱反叛七国为吴国、楚国、赵国、济南国、淄川国、胶西国、胶东国。其中吴王刘濞为代顷王刘仲之子;楚王刘戊为楚夷王刘郢客之子;赵王刘遂为赵幽王刘友之子;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皆为齐悼惠王刘肥之子。

从血缘上看,刘濞为刘邦之侄、刘启之伯父;刘戊、刘遂、刘辟光、刘贤、刘昂、刘雄渠皆为刘启堂兄弟;只有梁王刘武是刘启的亲兄弟。“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从梁王的角度,电视剧汉武大帝里韩安国给梁王分析得极其透彻:“皇上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大王的兄弟联盟。一旦削藩,朝廷对诸侯各国并无明显的实力优势,皇上只有依助于梁国的力量,才可抗衡诸侯各国可能的联合。而大王您,也只能有一种选择:无论发生什么,都必须坚定地站在朝廷和皇上的一边。要做最坏的打算!”

梁国占有河南大部地区,为七国叛军进攻关中的必经之地,无法偏安一隅置身事外,皇上胜了,梁王不一定得利;皇上败了,梁王一定完蛋。况且汉景帝为了拉拢梁王,许诺百年之后梁王即位,七国能给他什么条件?谁又说了算呐?

二、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的区别?

七国之乱又称七王之乱,是以吴王刘濞为中心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朝廷实行削藩政策,剥夺地方诸侯权力,所以兴兵反抗,由窦婴、周亚夫所镇压。

  

  相比有名的八王之乱,可不仅仅是少一王那么简单!

  

  一,时代不同。七国之乱是西汉,八王之乱是西晋。

  

  二,历时不同。七王之乱三个月便被镇压下去,八王之乱则持续了十六年。

  

  三,诉求不同。西汉时诸侯王只想能存续下去,地方割据跟中央政权我们要各自安好。而西晋时诸侯王的野心倒很大,他们想推翻中央取而代之。

  

  四,形式不同。七王之乱是地方割据政权同中央政府之间的斗争,结成了统一战线,是7V1的战争。而八王之乱更多的是八王之间的斗争,八个王互相杀戮。

  

  五,结局不同。七王之乱以中央军胜利而告终,最终解决了地方割据政权的问题。八王之乱可以说没有赢家,七个王先后被杀,经过了16年的战乱,整个国家满目疮痍,财政空虚。

三、吴楚七国之乱的关系?

“吴楚七国之乱”是在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下达“削藩令”之后,吴王刘濞(读作bì)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六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的一场叛乱。

汉景帝

叛乱爆发后,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军抵御吴楚联军,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诸叛国,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

由于梁王刘武顽强抵抗、周亚夫指挥有方,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西汉中央政权获得了绝对胜利,七王皆死,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新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除。

四、文景之治后的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五、平定七国之乱的君主?

汉景帝。七国之乱指的是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借口汉朝削藩联合楚、胶西、胶东、菑川、济南、赵六国一齐发动的一场叛乱叛乱,叛乱持续三个月被平定。[1]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逐渐将在楚汉战争中分封的异姓诸侯王消灭,以刘姓诸侯代替。刘邦死后,同姓诸侯王势力膨胀,与中央分庭抗礼,以至觊觎帝位,矛盾日益激化。汉景帝即位后,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建议,逐步削夺楚、赵、吴、胶西等国封邑。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络楚王戊、胶西王印、胶东王雄渠、甾川王贤、济南王辟光、赵王遂,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先诛杀晁错求诸侯退兵,失败以后决心以军事力量击败各国。周亚夫为太尉率兵平叛,固守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东南),以轻兵断绝吴楚军粮道。吴楚叛军缺乏补给,最终溃散,汉军进攻,吴王被杀,七国之乱被以武力平定。

六、七国之乱中晁错的性格?

晁错这个人骨子里还是法家思维,汉文帝让他去学儒家文化,就是想让他改变法家的面孔,可是收效甚微。

儒家讲究圆融共和,法家讲究事事有理,史书记载,晁错是“峭、直、刻、深”,翻译过来就是“严厉、刚直、苛刻、心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整天拉着一张死人脸,谁看都烦。

晁错刚直不阿、才学斐然,这大家都知道,可是碰到这样个钻牛角尖、一根筋的人,谁都不喜欢,问题是他得罪的都还是当朝权贵,丞相申屠嘉、外戚窦婴、大臣袁盎都非常讨厌他。

你不会说话没关系,可以闭上嘴巴,也没人拿你当哑巴。可是晁错偏偏就喜欢找人顶牛,不管什么场合,非得要把别人说服,一点台阶都不给,人人都讨厌他那张嘴。

七、长安之乱的相关历史?

王莽死后,大汉更始帝刘玄入住长安。更始帝先封刘氏宗室,后又封了很多异姓王,只有朱鲔推辞说:“臣不是刘氏宗室,不敢违犯王制。”(刘邦的白马之盟‘非刘姓为王者,天下共击之’)

刘玄开始了花天酒地的生活。赵萌的女儿赵氏封为夫人,很是宠爱,便把政事委托赵萌处理。赵萌专权,作威作福。郎吏有直言赵萌放纵的,更始帝发怒,拔剑相击,自此以后没有人敢再讲话了。赵萌唯利是图,根本不把朝廷的前途当为事,所封授的官爵,都是一些小人商人,还有伙夫厨师之流,长安城有歌讽刺说:“灶下养(厨师),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下等人),关内侯。”

这还不算,刘玄自己日夜在后庭饮酒取乐。群臣有事想上奏于他,更始帝常常因喝醉了酒而不能接见,有时不得已,就命令侍卫坐在帷帐内答话。韩夫人尤其嗜好喝酒,每侍奉更始帝饮酒,见到常侍奏事,时常发怒说:“皇上正和我饮酒,你为什么偏偏拣此时来奏事呢?”起身,把书案都捶破了。

刘玄手下的王们俨然是各地军阀,更是作威作福,欺压百姓,以期扩大自己的势力与实力,那管得上百姓的死活。

军帅将军豫章李淑上书规劝说:“现在贼寇刚刚抹掉,王化还远没有实行,百官和执掌职事的官吏都应当小心谨慎行使自己的职责。陛下定帝业,虽是由于绿林军的盛势,但那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天下既定就不可再用了。现在亟宜整理和改革制度,广泛延揽天下的英雄豪杰,按才授爵封官,以匡救国。现在公卿大位无一不被官军霸占,把那些只能当个亭长、贼捕之用的庸才,重用为辅佐帝王以治国兴邦的大任。指望兴王化致理义,就等于是缘木求鱼,实在为陛下的这种举措感到惋惜。只有抛弃以前的荒谬错误,才能兴隆周文王人才济济的美德。”更始帝大怒,下令将李淑逮捕入狱。

自此以后关中离心,四方纷纷怨恨叛变。天下人从“人心思汉”变成了“人心思新”。十二月,赤眉军西进入关中。

早在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克洛阳的时候,赤眉军拥兵30万,但他们还是愿意与更始政权合作。赤眉军首领亲自去洛阳,但更始帝采取冷漠应付的态度,只封樊崇等20几人为列侯,且无权无禄。樊崇等人愤然离开回到赤眉军营地,自此绿林、赤眉两军分裂。只有刘盆子的哥哥刘恭自愿留在了更始政权。

当赤眉军走到华阴县时,赤眉军首领樊崇采纳方阳的建议"拥立汉朝宗室为帝,以号令天下"。军中的刘邦后裔宗亲有70多位,他们于是用抽签的方试决定。

赤眉起义军经过式县时,把刘盆子及其两个哥哥刘恭、刘茂,抢到军营,刘盆子因为年纪小被留在军中放牛,而偏偏是这位15岁胆小的放牛娃被抽到了帝位(当然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内定的,他们需要一个傀儡皇帝)。建年号为建世,史称建世帝。

几日后赤眉军下通牒,让更始皇帝赶紧主动出来投降,封长沙王,不然什么也得不到。当然刘玄是不会同意的,刘盆子的哥哥刘恭主动请求下狱,刘玄便不好说什么了。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王匡、张卬出守河东,被邓禹(刘秀军)率领的西征大军打得大败,率领残部仓惶逃回长安。眼看着赤眉军很快就要逼近长安,逃回长安的张卬眼瞅着大势不妙,就与王匡等原绿林系诸将聚集在一起,紧急商量对策。张卬对诸将说:"眼下的长安犹如孤城,如果死守的话,距离灭亡也就不远了,不如派兵在长安城中劫尽财宝、粮食,然后掉头攻击赤眉,杀出一条血路,东归南阳,收集整顿宛城等地的兵马,以图东山再起。如果不成功的话,我们重新回到江湖中做强盗" 张卬这番话,实在是说到诸将心里去了,都纷纷表示赞同。于是,申屠建、廖湛等人作为绿林系诸将的代表,赶到宫里去劝谏刘玄放弃长安、东归南阳,但被刘玄拒绝。

于是他们准备用武力劫持刘玄东归,谁知阴谋被泄露。刘玄召见张卬等进宫后,准备把他们全都杀掉,但因为隗嚣还没到,还没有动手。这时张卬、廖湛、胡殷预感有变故,急忙冲出去,只有申屠建没走,为刘玄所杀。于是张卬、廖湛、胡殷逃出宫后率军先掠夺东西二市。天黑时,烧宫门而入,与忠于刘玄的部队在宫中混战,刘玄大败逃到了新丰赵萌那里。刘玄命令李松与赵萌共同攻王匡、张卬等。连战一个多月,王匡、张卬等败走,投降了赤眉军。而刘玄又得以回到长安。

更始三年(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攻破长安,刘玄单人匹马逃到了高陵,被右辅都尉严本软禁,刘恭听说后就马上出狱,步行一路追随刘玄奔高陵而去。严本联系赤眉军,樊崇派遣右大司马谢禄率部前往高陵受降,刘玄交出传国玉玺,被封为畏威侯,但刘恭以死相逼,坚持封刘玄为长沙王。

此后,赤眉军入驻长安,可是到了这个时候以严明的军纪,规定谁杀死老百姓就要被处死,谁伤害老百姓就要受罚的赤眉军,早就不是当初的赤眉军了。赤眉军在长安城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比更始军有过之而无不及。长安城的老百姓反过来觉得还是刘玄好。

于是张卬等开始担忧,怕刘玄东山再起。刘玄受封之后,依附谢禄居住,张卬就对谢禄说:"现在各营统帅有很多是前更始旧将,很多人想派兵将刘玄夺回,一旦刘玄被他们劫走,更始旧将一定会联兵向你进攻,你就是自取灭亡了。"于是谢禄密令亲兵把刘玄绞杀了。

刘恭见赤眉众乱,知道胜骄必败,又恐怕祸及自己弟兄,于是暗地里教刘盆子交出传国玉玺,学说辞去皇位的话。可是刘盆子的命运那是他自己可以掌握的。刘恭一再请求,有人跳出来说:“你这是擅议废立之事,这是你式侯应该管的事吗?”从此刘恭再也不敢说这样的话了。刘盆子退位之事搁置不议。

八、前七国后七国的历史?

七国,指战国七雄。春秋末期,韩赵魏灭掉智氏后,进而瓜分晋国建立赵国、魏国、韩国,三晋与秦国、齐国、楚国、燕国七个国家亦称战国七雄,持续时间是前403年—前221年。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小国尚有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九、七国以前的历史?

战国之前被称为春秋时期,中国历史阶段之一。

      这就要从春秋末年说起,当时的晋国领袖智瑶昏庸无道,韩赵魏三家非常恐惧智瑶会对自己发起战争,却又无可奈何。果然,智伯瑶命令韩、魏与自己一起发兵攻打赵。智伯围困当时赵国都城晋阳两年,却始终不能攻克。智瑶便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危急中,赵国领袖赵襄子派出使臣陈说利弊,使韩与魏背叛了晋国,反而放水倒灌智伯军营,三支军队最终擒杀了智伯。

       前453年,三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地,周考王七年(前434年),晋哀公去世,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了晋国的剩余土地,只留了一小块土地给晋幽公,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封韩赵魏三国为诸侯国,与晋侯并列。这一做法被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春秋时代结束,七雄争霸的局势形成,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

十、明朝历史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七国之乱是中央本身权威不足以镇压地方,而且那些都是有实权的有军队的,靖难前建文帝已经削藩,干掉一批叔叔了,中央政府权威威服海内,要不是建文帝脑子不好或者说底下人太蠢,成祖早就死在战场上了,其他的想响应的要么没实力要么已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