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狄仁杰胖吗? 历史上曹操真的喜欢关羽吗?
一、历史上的狄仁杰胖吗?
从一些古代留下狄仁杰画像可以看出来,应该是中等偏胖,我觉得应该用壮来形容,毕竟曾率领十万大军追击突厥逆贼,可见还是有一定武力值的,太瘦太胖都不合适。
真实的狄仁杰专业并不是断案,而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
真实的狄仁杰绝非神探那么简单,狄仁杰以阳谋对抗阴谋,谋心、谋国、谋天下。从狄仁杰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人生、官场大智慧。
二、历史上曹操真的喜欢关羽吗?
为了制衡刘备
曹操认为刘备是英雄,得到关羽相当于割断刘备臂膀,就算关羽不愿意为自己效力,有关羽在刘备也不敢轻举妄动。
曹操看人很准,十分欣赏关羽的能力
曹操看人的眼光并不比刘备差,青梅煮酒论英雄之时,一针见血的指出刘备才算是英雄。最后事情的发展也的确如曹操早年预料的那样,最终能够与他争夺天下的其中就有刘备。曹操既然能够看出刘备是英雄,那么自然一眼就能看出关羽的能力。后来,关羽从万军之中取袁绍大将颜良的首级,创下三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万军之中斩杀敌方名将记录,解除了袁绍对白马的围困,关羽刚刚跟随曹操,便立下大功,果然没有让曹操失望,立下官渡首功,自然被曹操越发偏爱。
曹操的爱才之心
曹操用人主张“唯才是举”,即不管对方人品好坏、出身优劣、有无犯罪记录、是不是降将,只要有才能,曹操都会重用他。郭嘉为人好酒色,私生活极其不检点,还涉嫌贪污,但是郭嘉深有谋略,曹操几乎对他言听计从,与他“行则同车,寝则同席”。五子良将中的张辽和张郃分别是是曹操从吕布和袁绍手下招降来的,张辽原本是吕布手下大将,曾与高顺携手于濮阳大破曹操,但是曹操生擒吕布以后,依然不计前嫌重用了他。张郃原为袁绍手下大将,官渡之战中识破了曹操奇袭乌巢的计划,幸好袁绍没有听从,不然官渡之战最终胜利者就是袁绍了。不计前嫌重用张辽与张郃,都体现了曹操的爱才之心,对于能力与忠义比二人更强的关羽,曹操怎能不偏爱呢?
曹操想效仿豫让故事
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史记·刺客列传》
《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赵、韩、魏联手打败智氏,智伯兵败身死,他的手下豫让为了给智伯报仇,刺杀赵襄子,虽然豫让多次刺杀失败,赵襄子有感于豫让的忠义,一直不忍心杀他。最后一次,赵襄子忍不住质问豫让:“你曾经侍奉范氏、中行氏,可是他们被智氏消灭了,你不但没有为他们报仇,而且做了智伯的家臣,怎么智伯死了,你偏偏要那么执著的想为他报仇呢?”豫让回答说:“我跟随范氏、中行氏的时侯,他们是把我当普通人对待我的,那我也以普通人的态度对待他们,至于智伯,是把我当国士看待,那我也以国士的态度报答他。”
曹操深知关羽对刘备的忠义,但他认为,只要他对关羽比刘备对关羽更好,关羽一定会回报以更大的忠义,可是他没想到,关羽与刘备的关系早已经不是简单的君臣关系,他们是“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在关羽心中,刘备已经是他的“智伯”。因此,曹操再怎么偏爱他,都动摇不了他跟随刘备的决心。但是赵襄子虽然最终没能让豫让为之所用,却留下了重视贤能的好名声;曹操虽然最终没能让关羽为之所用,但是却向天下人展示了他礼贤下士的一面,最后放关羽离开,又向天下人展示了他胸怀宽广的一面。
曹操偏爱关羽,实际上已经起到了“千金买骨”的作用,重用关羽以使
三、曹操盖饭历史上真的有吗?
1. 曹操盖饭历史上不存在。2. 曹操盖饭的名称只是近年来民间流行而已,并没有历史依据。事实上,曹操所处的汉末时期并没有盖饭这种食物,盖饭是在清朝才出现的。因此,曹操盖饭这个名字,只是因为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关,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含义。3. 盖饭是一种汉族传统的快餐,食材多样,口味丰富,并且操作简便,容易受到各地人民的喜爱。而盖饭与历史人物相关的命名,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风俗,广泛存在于现代的菜肴餐厅和小摊贩中。
四、历史上曹操认识诸葛亮吗?
曹操生卒年155-220,诸葛亮181-234,曹操直接领兵打仗的时候,诸葛亮还小,诸葛亮掌权的时候,曹操已经开始在二线养老。
军事上,有交集的时期,基本就是赤壁战役。然而,当时诸葛亮只是孙刘联军的行军参谋,刘备军兵力也非常少,几乎没有水军。孙刘联军名义上是联军,其实孙军是绝对主力,最高统帅是周瑜。所以历史上曹操和诸葛亮几乎没有像样的正面对决。如果说是魏国和蜀国之间的战斗,那么战术上是蜀国胜的略多,战略上是魏国胜。五、历史上曹操曹植曹丕抢蔡文姬吗?
历史上曹操与蔡文姬没有关系,只是和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上的交流,并且花重金蔡文姬赎回,让蔡文姬嫁给了董祀。
蔡文姬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
建安十一年,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南匈奴那里将蔡琰赎回来,并将蔡文姬嫁给董祀。
六、历史上杨修是曹操的女婿吗?
杨修不是曹操的女婿。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人。东汉末期文学家,太尉杨彪之子,以学识渊博而著称。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
主簿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文秘。
七、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有青釭剑吗?
演义之中是这么记载的,并且记载青釭剑削铁如泥,堪称真正的神兵利器。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对这一段最是好奇。心中每每想到:书中说削铁如泥,到底什么算削铁如泥?真的有剑能削掉铁吗? 后来,看了《三国志》才知道,其实,历史上是没有青釭剑的,青釭剑也不存在于中国。《三国演义》之中很多武器都是罗贯中先生瞎编的,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蛇矛、吕布的方天画戟等等,这些武器在那个年代是不存在的。但有一个人的武器是例外,就是典韦的武器。《演义》之中记载典韦使用的为双戟,并且重逾80斤。真实的历史上典韦确实使用的是重达80斤的双戟,并且,典韦还偶尔客串下用刀。当然,既然没有青釭剑,肯定也不存在赵云杀了夏侯恩夺取青釭剑的事实,因为历史上的曹操是没有青釭剑的~八、曹操在历史上真的屠了徐州吗?
无中生有,或是小题大作。据史书记载,曹操的确有两次用兵徐州。第一次是初平四年(193年),下邳阙宣聚众与陶谦与共举兵造反,曹操征陶谦。 《三国志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谦,下十馀城,谦守城不敢出。“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一次是为公出征。曹操跟徐州城居民没有什么仇恨,不可能杀害无辜的老百姓。他昔日一直很爱护百姓的,曾经因为自己的战马受惊踩踏老百姓的庄稼就要自刎谢罪的他,怎么可能随意杀害老百姓呢 《三国志陶谦传》载:”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这里的描述是陶谦兵败走,死了万人。这样看来是比较合理的。 第二次是兴平元年(194年)春,曹操的父亲为陶谦所害,所以曹操为复仇东伐。这一次是为私复仇东伐。《三国志武帝记》载:”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为了报杀父之仇,曹操的确杀了一些人,可能做得过分些。 《世语》对这个事有个说法,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邵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遗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邵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邵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邵时已死。“ 《曹瞒传》载:”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客观地来看,这里面写的还是有些道理的。陶谦派去迎接曹操家人的士兵半路上起了贪财之心,杀害了曹操家人,上山为匪,给陶谦惹了祸端,连累了徐州城人。 由此可见关于曹操屠徐州之事,《世语》写的已经比较详细,但是,《后汉书》的作者弃而不用,而采用《曹瞒传》的说法,意图十分明显,就是要把陶谦说成正人君子,把曹操描述成屠城的恶魔。 《曹瞒传》正是曹操屠杀徐州百姓谎言之源头,而《后汉书陶谦传》没能仔细考证,不负责任地照搬野史传说,才最终使曹操屠杀百姓的恶名从此流传天下。换个角度来分析,如果曹操真的杀害徐州无辜百姓数十万,那么,这个事肯定成为一个让他的政敌攻击他的把柄,但是,在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里并没有看到这方面的内容。 没有考证的事件,就这样被流传至今。这意味着曹操屠徐州是无中生有,或是小题大作。当然,如果曹操真的杀害平民百姓,那的确应该被批判,但不管怎样,不应该无中生有、夸大事实。
九、历史上曹操杀董承等人全家700人是史实吗?
这个是不真实的!
《三国演义》中有曹操借献刀之名欲刺杀董卓,事败出逃。这个是艺术的表现手法。
真正刺杀董卓的是越骑校慰伍孚。
董卓进京后,倒行逆施,无恶不作。朝中有正义感的大臣都想除之而后快!伍孚发誓刺杀董卓。一天,他身藏短刀,拜见董卓,伍孚瞅准机会刺向董卓,因杀人心切,没有刺中董卓。侍卫拥来,伍孚被杀死。
伍孚死后,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利用吕布和董卓的矛盾,晓以利害,决定设计除掉董卓,吕布应允。
一切准备妥当,当时恰逢汉献帝刘协大病初愈,朝中大臣齐来祝贺。吕布提前安排10多个武艺高强的亲兵充当卫士,站立在未央宫两侧。董卓进门时,便遭到袭击,董卓呼叫吕布救命,吕布大声说道:“我是奉诏讨杀乱臣贼子,你死有余辜”。失去吕布保护的董卓很快被军士杀死。
董卓死后,董家被诛杀三族。三族有多少人不得而知,但也没有700人。
而且这件事情和曹操没有任何关系!
十、历史上曹操真的败走华容道并为关羽所放吗?
不是真的因为这个故事的来源是《三国演义》,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在历史上并没有相关的记录证明曹操确实败走华容道并为关羽所放。事实上,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一直稳固了自己的势力,并没有遭受关羽的威胁和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据历史记载,曹操是在公元220年病逝的,也就是说对于故事中的华容道事件是无从考证的。但是这个故事却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仁爱之心。这种品德被曹操所体现,他不是只看重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人民着想、懂得尊重和宽容。这个故事也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意义,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传奇人物的仁爱情怀,给人民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