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员工最关心的问题?
一、基层员工最关心的问题?
首先关心的是薪资及福利待遇问题,薪资高,福利好,那么生活水平就高,基层员工一般上有老,下有小,需要他们去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次关心的是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希望在完成好工作任务的同时劳动强度不大,并且有一个环境安静,冬暖夏凉的办公场所。最后关心的是能否正常工休假。
二、基层治理的本质问题?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中国社会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也都主要发生在基层。形象地说,基层就是一手拉着党中央,一手拉着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发展质量高不高、快不快,群众的获得有没有“感”、幸福有没有“福”,这一切都要看基层两头拉得紧不紧。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围绕民生,抓实抓细抓早已是基层的常态。从各地反馈调研情况来看,一些地方为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推出“不午休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多辛苦一些,让群众办事便利一些;一些地方开通24小时内必回复的直通热线,答群众所疑、解群众所惑,使倾听无缝隙、联系无障碍;一些地方开通定制的公交专线,解决易地搬迁群众的上班、上学等出行问题……一个窗口、一条热线、一辆公交,和一个洗衣平台一样,都是民生小事,却实实在在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很多难题,当地的群众普遍满意度高、幸福感强、获得感足。
实践证明,基层治理不在于体制的革新,也不在治理模式的创新,只在于能否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细微之处见真情,只有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多从群众角度出发,从群众难处考虑,才不会有孙连城版的半蹲式便民服务窗口,干群才会是“一家亲”,基层治理才能由难变易,才会由粗变细,真正把人民的事办好,办实。
三、怎么解决基层群众问题?
1.村民说事,广开言路听民声。
这一环节重点落实“三个问题”:一是“谁召集”的问题。我们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思路,由村党总支领导,村委会落实,村监委监督。二是“哪里开”的问题。根据工作需要和农忙时间,变被动为主动,由村干部在本村党群活动室、或村民家中、或田间地头,组织召开群众会或院坝会,倾听群众呼声,让“说事会”更接“地气”。三是“说什么”的问题。主要听村民说脱贫攻坚、农村低保评定、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难事、急事。通过“村民说事”,让村民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确保村民的事“事事有说处”。
2.现场答事,开诚布公显诚意。
这一环节重点明确“两个问题”:一是“答什么”的问题。乡镇(街道)、村(社)干部对村民在群众会或院坝会上提出的政策法规疑惑、请求办理事项等,与村民面对面沟通交流,解读政策法规。二是“怎么答”的问题。能现场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现场答复,需要村“两委”商议或上级党委研究的,认真记录形成问题清单,并承诺答复期限。通过“现场答事”,公开解惑释疑,消除群众心中误解,确保群众反映的事“事事有回应”。
3.干部领事,为民服务解难题。
这一环节重点抓好“两个问题”:一是“谁来领”的问题。对现场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群众会后由村(社)梳理汇总形成问题清单,及时分析研判,根据问题属性由支委、村委、监委干部和联村领导认领问题并负责落实答复。二是“如何办”的问题。责任干部认领问题后,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分析研判、请示汇报,根据需要,提请召开相关会议进行研究解决。通过“干部领事”,明确责任人,明确办结时限,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群众反映的事“事事有落实”。
4.问效结事,跟踪督查动真格。
这一环节重点落实好“二个问题”:一是“谁来问”的问题。村(社)干部认领事项办结后,村(社)及时公示办理结果,答复相关群众。由联村领导或联村站所干部对照办结事项进行回访,跟踪问效。二是“怎么结”的问题。经核实,确认办结群众满意的,予以销号;没有办结的,挂号督办。通过“问效结事”,督促村干部不懈怠,真办事、办实事,提高办事效率,确保领办事项“事事有回访”。
5.群众评事,慎终如始抓落实。
这一环节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效果怎么评”的问题。坚持“办结一件、公示一件、回访一件、评议一件”,联村领导干部在回访过程中,邀请当事群众对办理结果作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的评议。二是“结果怎么用”的问题。评议结果作为村干部年终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满意率达不到90%以上或领办事项没有按时完成的,领事干部负责向说事村民解释说明并承诺整改期限。通过“群众评事”,落实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领办事项“事事有评议”。
四、服务基层意识不强的问题根源?
政治理论学习功底不够扎实,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存在差距。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刻苦钻研精神不强。总感到工作忙,没能静下心来潜心学习。
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 工作思路不宽、不活,很多时候还是循规蹈矩,只安于表面。
工作作风不深入、不扎实。 有些工作浮于表面和有应对的思想。工作不能精益求精。
群众意识不强,为民服务的宗旨不够。主动性不强、不够深入,只注重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
五、如何破解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六大突出问题?
一、要创新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及时跟进农村经济社会新变化,针对一些新的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中党组织“空白点”、一些村改社区党组织运行不畅、一些跨村跨乡跨县的经济联合体党组织隶属关系不明等问题,在全面覆盖、有效覆盖上下功夫,加大在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加大在农民工聚居地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合理调整党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
二、要选好用好管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下大力气解决村党组织书记“人难选、无人选”的问题,花心思、“下深水”,在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以及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和其他乡贤中,寻找人才、使用人才,注重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进乡、村班子,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储备。要坚持把党性强、作风好放在首位,决不能抛开政治要求简单地、笼统地选“能人”“富人”“头人”。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要从机关选派优秀干部任“第一书记”。要着力抓好教育培训,坚持从严管理,健全和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坐班值班、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督促村干部履职尽责、清白干事。
三、要从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着力解决队伍老化、青黄不接、疏于管理等问题,加大在80后、90后青年农民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力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管理党员,下功夫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稳妥慎重地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加强对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的关心帮助,送去组织的温暖。
四、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对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党组织书记空缺或不胜任现职的,要限期调整、配备到位;对村级管理混乱、矛盾纠纷集中的,要把问题理清楚、把矛盾化解掉;对宗族势力干扰村务、黑恶势力活动猖獗的,要依法严厉查处;对仅靠乡、村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派专门工作组进驻帮助解决,形成常态化整顿机制。
五、要加大基层基础保障力度。着力解决基层党务工作力量不足、基层组织经费不到位、基层干部报酬待遇不落实、活动场所及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县一级配齐配强组织员,乡镇要选配好党委组织委员专职抓党务,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党务工作者。要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要完善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及服务设施,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使之成为服务党员群众的主阵地。
六、积极推动农村发展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就党建抓党建”、党建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结合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来推进党建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担起推动经济发展的责任,担起推动改革的责任,担起促进民生改善的责任,努力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文章最后强调,解决农村基层党建的突出问题,既要从工作中发力,又要从规律上把握,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善于从顶层设计上来解决,对一些长期积累的问题善于从政策层面上来化解,对一些反复出现的问题善于从制度机制上来破解,切实增强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六、保持在基层工作中的良好形象?
基层是层级序列的起点,也是执行落实的基础,基层干部的形象代表着执政党的整体印象,基层干部的作为承载着治国理政的落地效果。基层干部干事的形象,不仅关系个人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号召力,而且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基层干部干事作为与群众接触最密切的基层干部,更应树立良好形象。
在基层,就要心在基层,不能心浮气躁,好高骛远,必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必须要有恒心;群众工作任务繁重,必须要有耐心;体恤民情,必须要有爱心;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必须要有良心。基层干部要义无反顾,勇挑重担,以虚怀若谷,敢于奉献的乐观心态,为群众办好一件又一件实事。
练好“金刚钻”,才能做好“瓷器活”。基层工作经常要面对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为了想更好地开展工作,精通业务知识是必备的技能。当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基层干部要当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就必须不断通过学习和培训,加强自身建设,适应新时代、新环境对于基层干部的新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切实解决好百姓的需求和困难。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想做好工作,得到群众认可,就必须做到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在新的历史情况下,公务员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如果党性修养不高,立场不坚定,就很容易误入歧途,做出违法乱纪的事。基层公务员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以严谨的工作态度、睿智的处事方法、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舞台上以身作则,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身在基层,更要走进基层。整日坐在办公室,听到的只能是“歌舞升平”的假象,只有走进百姓,倾听百姓的心声,了解百姓的疾苦,解决百姓的困难,才能保持好党和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基层干部要问政、问需、问计于民,做到思想上相信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新时期对基层干部的要求更加严苛,广大基层干部要面对的挑战更加严峻,因此必须善于奉献,不求私利,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基层干部良好形象。
七、如何在基层工作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加工作七年了,一直在县级市的基层机关工作。七年里,在一线服务窗口单位、市局办公室、市委组织部、乡镇等单位工作过,现在在乡镇党总支挂职锻炼,已挂职一年半。
什么是基层?不是你的职位低,就是基层。县级以上的党政口或事业单位都不是基层。基层单位与上级单位,工作环境、工作方式、方法,完全不同。直接面对群众的窗口单位是基层单位,一年到头,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要处理的派出所是基层,乡镇机关更是基层。
同为基层单位有什么不同?窗口单位和派出所都属于业务性单位,这些单位的工作有比较固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作为普通科员就像流水线上的操作员只要干好自己的业务就行,很琐碎、很枯燥,但是也比较单纯,一般也没有什么考核指标、工作绩效之类的硬性约束。乡镇不同,乡镇虽然也有许多科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但是乡镇里的每一名工作人员几乎都有包村任务,都要到村里开展计划生育、收缴社会保险金、收粮季节防火、换届选举、发展党员等等工作,遇到特殊情况时,还要干一些拆迁动员、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的工作。而且,在乡镇的每一项工作几乎都有排名、考核、检查的硬性约束,一些工作还有一票否决的考核要求,这些考核直接与晋升、评先、奖励等挂钩。每一项考核、任务都在时时刻刻的向你传导着压力,让你一年到头马不停蹄。
乡镇的工作环境如何呢?是不是如田园生活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漫步在绿油油的田间地头呢?
先说“行”。我所在的乡镇离县城40多公里的路程,每天要在班车上来回晃荡近三个小时,也就是说你一旦到了单位,家里有什么急事,你是一点都顾不上的。然而,也要庆幸我们上班有固定的班车,不然自己坐公共交通的话,要倒三班车,单趟就要两个多小时。必须说明的是,我们的班车是自己掏钱,单位不给一分的交通补助。班车的座位只有40多个,而每天上班的人有70多个,也就是说很多人每天要在挤的满满当当的班车上站一个多小时到单位上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再说“用”。我们乡镇的办公楼,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七年前装修过一次,只是简单的表面装修,主体结构一点没变,从墙上越来越多、越来越深的缝隙上来看,现在估计已经是危房了。办公室里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很多单位没有电脑,全镇的打印机、复印机只有7、8台,车辆只有7、8辆,办公时,几名领导挤一辆车,普通工作人员只能用自己的交通工具去办公事。
待遇上,除了每月3000多一点的工资,其他补贴、加班费、过节福利等一概没有。而且,最可怜的是工资不能保证按时发放,一般都要拖欠两个月,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不能保证足额缴纳,一般都要拖欠4至5个月,对于工资低且又背负房贷的机关人员来说,这样的拖欠如同雪上加霜。并且,“五加二,白加黑”是乡镇机关工作的常态,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国家法定的一些节假日一般也是开展农村工作的最佳时机,因此,不休息,而且没有加班费,更没有所谓的三倍薪酬补偿。总之,对一名乡镇工作者来说,连一个普通劳动者法定的基本保障都无法完全享受。
“仕途”上,题主可能觉得在乡镇会比较好提拔一点,仕途会快一点。其实不然,副科级在国家行政领导序列里属于最低层,然而,在乡镇,副科级都已经算是领导层了,但是整个乡镇机关120多人,副科级以上的只不过十几个人,整个乡镇两三年才能提拔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很多人终其一生,最后不过是个科员。即使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你也会发现你所能掌握的资源和权利,极其有限。你没有检查权、没有罚款权,没有执法权,除了工作业务上,能领导几个人外,平时动用一分钱、一个人都要向书记、镇长汇报。也许你会说,我已经被提拔为副科级了,离正科级的镇长、书记就不远了。呵呵,看似只差半级,其实台阶很多。从一般副科到镇长,中间要经历党委委员、副镇长、常务副镇长、纪委书记、副书记等等6、7个台阶,要走过这一系列台阶正常情况下也得8至10年,很多人一辈子能够干到纪委书记、副书记就已经很不错了,也就是说你在副科级岗位上奋斗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够感受到权力的滋味。即使你当上了镇长、书记,你每天一睁眼就要面对一大堆的上级视察、发展考核、一票否决、招商引资、全镇几万人的安全事故、信访维稳等等,在乡镇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一睁眼就要思考如何给全镇四五百口机关、学校人员发工资,如何让乡镇机关运转,如何协调资金发展民生事业等等一大摊子难事、杂事。表面风光,内心煎熬,很多领导受工作压力所迫,落得心理抑郁、疾病缠身。
在乡镇工作的都是些只会读报喝茶、吃吃喝喝、拖拖拉拉的人吗?不可否认,在乡镇机关确实有一些混吃混喝,蹲坑不拉的人。但是,要干好乡镇工作确实很不容易,是非常需要能力和智慧的。在市直单位、上级单位,开展工作时,人们普遍遵守既定的工作规则,照规矩、按流程办事,就不会出什么差错,一般都能够顺利的完成工作任务。而乡镇工作直接面对的是村干部和农民,这部分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守法意识弱,并且有些人是不讲规矩,不讲政策,不讲法律,只看利益的,为达成目的是不折手段的,而能够制约他们的方法也是非常有限的。遇到上级摊派的硬性任务,有些时候一些政策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也只能硬着头皮上,挨家挨户讲政策、做动员,遭白眼、受辱骂、被围攻,都是家常便饭。在乡镇开展工作,特别是做群众工作,单纯的讲政策、讲法律,很多时候是行不通的,就好比是一记重拳打在一滩淤泥里,不起作用,有时甚至会让自己深陷其中。所以,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展好工作,需要更多的随机应变,需要更多的软办法、活点子,需要不断的领悟和思辨,更能考验自己的情商和智慧。如果你有研究社会问题的兴趣,这里也绝对是一个探索的好舞台。
其实,公务员只是一个普通职业,是一个正在逐渐回归正常的职业。一直以来,它被社会、政治赋予了太多的不该承受的东西,现在这些东西正逐渐被剥离。特别是在基层,工作对象变了,工作方式变了,工作任务反而加重了、难度增加了,但是保障、激励、监督机制依然匮乏。公务员制度需要改革,并且路阻且长。
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怎么写?
回想在过去一年的工作当中,是做了必须的工作但是没有那项工作做的完整理想,工作当中需要自己改善和不断学习的地方还是有很多,下面将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
1、在工作上普遍做的都不够细致,虽然领导经常强调要做好细节,但是往往有些工作做的还是不到位,不够细致,给以后的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及产生很多重复性的工作,严重的影响了工作效率,这个问题小到我自己个人,大到整个公司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今后在工作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做好每一个细节。
2、工作不找方法。我们做的是销售工作,平时我们就应灵活的运用销售技巧,同样在工作当中也就应多去找一些方法。
3、工作不够严谨。回想过去的工作,有好多事情本来是一个人能够解决的,偏偏要经过几个人的手,有些问题本来就应是一次性解决的,偏偏去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必须要把问题多想一想,多找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潜力。
九、产科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
意识到意思学习不太好的,不熟练的,写出来就好了,
十、基层风气建设问题清单?
一是对工作缺乏敬业的感情。对工作麻木不仁,冷淡厌烦,责任性不强,要求不高,得过且过,应付了事,马马虎虎,满足于一般性常规工作任务的完成。工作纪律散漫,上班迟到早退,无所事事,随心所欲,有的甚至在上班时间溜之大吉,玩麻将打扑克,有的干脆成伙结伴下去吃喝玩乐,胡搞乱来,败坏了党和干部的形象。
二是对事业缺乏奋斗的热情。习惯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不是积极主动地找事做,而是消极被动地等事做,对工作没有前瞻性,领导安排做啥就做啥,推一下动一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把工作岗位当作是度日养老的港湾。
三是对追求缺乏执着的激情。普遍存在“冷漠病”和“恋旧病”,对事业没有理想信念,对工作没有目标追求,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执着追求激情。工作上满足于完成对付的日常工作,没有向更高目标努力奋斗的动力,图清闲,怕麻烦,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工作推诿扯皮,拖拖拉拉,应付了事。
四是对基层缺乏服务的真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害怕触及困难和矛盾,不愿深入基层下到一线,不愿调查研究,不愿帮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缺乏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衙门作风,效率低下,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的是把单位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对基层缺乏服务的真情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