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黎城的历史? 蚩尤九黎城有多少年的历史?
一、九黎城的历史?
九黎在远古时代是一个部落联盟,居住在长江流域的今湖北、湖南及江西一带。九黎共有九个部落,每个部落有9个氏族,蚩尤是他们的大酋长。
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牛头双角又是传统的龙文化里的龙角有相同之处。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铜头铁额,八条胳膊,九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约在5000多年以前,黄帝在今河北涿鹿县境内,展开了与蚩尤部落的战争--涿鹿之战,蚩尤战死,部分东夷九黎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
蚩尤乃九黎首领,记载颇多,偶有争议。蚩尤代表的九黎与另一部落集团三苗的关系,根据《尚书》与《国语》等多种古籍及其传、注记载,三苗出自九黎,而为九黎之后。九黎战败,族人流散,演变为三苗。
苗族根据一些苗族史诗、歌谣、传说,蚩尤是苗族的大祖神,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一些学者特别是苗族学者提出,苗族先民在上古时代本来居住在黄河流域,由于被华夏族所败,被迫迁徙至今天的贵州和湘西、鄂西南等地区。
二、蚩尤九黎城有多少年的历史?
蚩尤和九黎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部族,历史记载中无法准确确定他们的存在时间和历史年代。根据传说,蚩尤是上古时期的一位强大战神,而九黎是一个由多个部落组成的古代族群。然而,这些故事多以口头传承和神话传说形式存在,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时间概念和历史记载的时间概念往往不同,所以无法将其与确凿的历史年代对应起来。因此,对于蚩尤和九黎城的历史年代,我们只能将其视为神话和传说的内容,而非真正的历史事件。
三、红色历史讲解?
毛主席一家有六个亲人为了革命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四、张掖红色历史?
高金城烈士陵园可以了解下。还有高台西路军红军烈士陵园
五、山西红色历史?
山西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也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地。从“五四”运动、大革命时期、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全省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有3399处,相关联其它遗址383处,共3782处。其中,近500处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成为红色旅游景/点,31处成为“红色旅游”精品,15处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些遍布全省各地的红色文化载体,是发展山西红色旅游产业,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宝贵资源。
六、泰山红色历史?
泰山岩岩,汶水汤汤。当历史进入到20世纪,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人民的觉醒,反帝、反封建、反对官僚资本主义革命斗争高潮的到来,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波澜壮阔、如火如荼的历史壮举。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相继发生了铁路工会、农民协会、青年学生反抗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斗争;在抗日战争时期,爆发了在全国全军有重大影响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和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抗日及陆房战斗在这里也留下了辉煌的历史印记;在解放战争时期,发生了泰安战役、东平战役,泰安人民群众积极支前,为莱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这些可歌可泣、彪炳千秋的英勇事迹,使这片厚重的黄土地浸润了无数优秀泰安儿女的情魂和热血,在齐鲁大地的民族奋斗史上书写了激越豪迈的篇章。泰安也因此更加声闻遐迩,牵系着后人的无限情思和向往。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徂徕山起义是山东省委独立发动领导的,奠定了山东党组织发展壮大和创建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基础。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等,再现了抗日英雄们为了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历史。这里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泰山红色旅游景点:泰山景区内也分布着很多的红色旅游景点,串点成线。位于天外村的冯玉祥墓,位于普照寺附近的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祠、冯玉祥泰山纪念馆、范明枢墓,以及位于岱庙的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万仙楼附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等,默默无声地带着游客追忆那段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
泰安革命烈士陵园:坐落于泰山南麓、金山之阳,是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既是一处设施完善的公园化、园林化陵园,又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爱国主义、传播先进文化的基地。
东良庄抗日自卫战纪念碑:位于高新区良庄镇东良庄村,纪念1938年东良庄村抗击日军暴行的历史事件。周边有良庄青青农场,是一家集休闲农业及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场,锻炼中小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毅力,传承革命精神及爱国主义精神。
新泰龙廷革命史纪念馆:位于新泰市龙廷镇掌平洼村,通过微景观还原、图文、实物、多媒体等丰富的展陈手段,再现了龙廷作为革命老区光荣的历史。村内有一口有50多年历史的老井,展现了老一辈党员们“战天斗地、戮力同心、百折不挠、久久为功”的老井精神。
肥城陆房战役纪念馆:位于肥城市安临站镇境内,坐落于凤凰山之阳,安孙路北侧,纪念馆前耸立着陆房战斗纪念碑,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通过亲历者口述、亲历者笔记、战争遗物、英烈墙、场景再现等多种方式铭记历史,倡导和平。
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成立纪念地:位于肥城市仪阳乡政府东南空杏寺内,是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的发祥地,寺内设泰西抗日武装起义陈列室。空杏寺,始建于五代后唐时期,古刹四面青山环抱,翠柏避日,碑石林立,溪水潺流。
布金山战斗遗址:位于肥城市安驾庄镇大龙村村北,记录了1947年我军分区为摆脱国民党围剿,与国民党军队在布金山展开浴血奋战的故事。建有布金山战斗纪念碑,是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
“攻济打援”指挥部旧址:位于宁阳县东疏镇的大伯集村崔家大院。1948年,粟裕将军率领华东野战军华野指挥部,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济南战役,在这儿留下了一段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如今粟裕将军生活工作的老房子和屋内的生活工作用品仍然保存完好,教育后人继续发扬革命前辈勇于拼搏、为国献身的革命精神。
万里故居: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委员长万里同志的故居,也是中共东平县工委诞生地,位于东平县州城镇桂井子街路东。目前,纪念馆已成为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七、历史民俗的百科全书吗?
《泰山石敢当》、《岁时广记》、《中华民俗百科全书》
八、著名红色学校历史?
延安大学的前身是1937年创办的延安第一所干部高等学校“陕北公学”,1941年陕北公学与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1949年延安大学迁到西安并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1954年更名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1958年与西北大学法律系组建成立西安政法学院,1962年与陕西财贸学院合并成立西安政治经济学院,1963年分拆为西北政法学院和西北财经学院,随后西安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高等政法学院之一,2006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也就是说,当年名震天下的延安大学实际上并不是今天的延安大学,而是今天的西北政法大学!
今天的延安大学其实除了名字之外,与原先的延安大学并没有实际上的继承关系。在原先的延安大学迁入西安并几经更名与“延安”再无关系之后,1958年陕西省政府决定恢复重建延安大学,并于1958年9月正式开学,当时只有中文、数学和理化三个两年制专修专业;1971年9月到1972年3月曾经与北京农业大学进行过短时合并。
九、中国红色历史故事?
1、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
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
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2、12个铜板“买”一个梨的故事
讲述了1935年4月时,中央红军进入了云南境内。那里的风景十分美丽,连绵起伏的山峦,漫山遍野的绿树······可是红军战士们却被酷热的天气折磨的苦不堪言。
战士们好不容易找到了水,可哪里的水却是咸的!没有水解渴,战士们只好忍着干渴继续前进。战士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村庄,可那儿的村民因为听信了敌人的宣传,全都躲了起来。
战士们没办法,只好住了下来。在女战士打水时,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在厨房的毛草中,竟有一筐梨!要知道对于行路一天的战士们来说,梨可是最好的东西!
可是红军纪律严明: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战士们只好舔了舔嘴唇。这时,一位发着高烧的女战士发出了痛苦的呻吟,这是大家灵机一动,决定买一个梨给她。最后用12个铜板“买”了一个梨。
3、小卫生员孙大兴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
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向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4、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5、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
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
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
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
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
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
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十、红色洗礼的历史?
事件很多,举些主要的。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7月1日被定为党的生日,不是党的成立日)
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
(建军节)
1935年,遵义会议。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5年,抗战胜利。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949年至1955年为过渡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确定改革开放)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