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起源? 白话的起源和来历?
一、白话文起源?
对于“白话文”的渊源,一般可以追溯到唐代。一些敦煌史料研究者“基本承认变文是一种(白话)文学,认同变文是通俗(白话)小说的肇始”。
二、白话的起源和来历?
白话文(又称语体文、俗语。),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近代的胡适曾推广用白话文。白话文在古代也有一段很漫长的历史,在宋代己有话本,明清两代也有部分白话小说,如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不过为古白话,而且白话文作品在古代文坛上只占少数,文言文在当时仍然是主流。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代了文言文,成为写作的主流,使文言文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白话文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清末开始的文体改革可以分为“新文体”、“白话文”和“大众语”三个阶段。
《狂人日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和合本《圣经》则是第一部白话文翻译著作。
三、广西白话的历史?
“白话”一词在广西和广东有两种含以西义:一种指白话文,另一种是粤语的俗称。这里所说的白话指粤语。广西地区由于少数民族较多,各地方言也较为多变,而其中主要以右江沿江——左江——邕江—郁江——西江为分界,此界以北以西为柳州桂林地区的桂柳话以及壮族的壮语为主,此界以南为广西粤方言地区(百色城区——崇左—南宁—贵港—桂平—贺州),南宁位于广西粤方言地区中北部。
《史记》载,秦灭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秦开36郡之中,桂林、象郡大部分在今广西境内。秦始皇开辟这三郡的目的之一是“适遣戍”,即作为惩罚手段把这些人遣送到南方来守边御敌。这批人号称“五十万人守五岭”,是如今操粤方言者的先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灭越,也是一次较大的军事行动。从三国到西晋、东晋,中原战乱频仍,迫使大量的汉人南迁,其中不少人陆续来到广东、广西。元代的战乱,也促使大批汉人南下。明、清两代,汉人进入两广有增无减。
白话是中原汉人南迁至广东、广西粤河流域(今珠江)沿江居民与百越民族本土语言融合形成的方言,粤方言最早形成于广西梧州—广东肇庆这一区域,后向粤河流域(今珠江)上游广西—越南段、下游广州—香港扩展。 粤方言成熟于晚唐西江原住民乌浒—俚僚(现壮族祖先)消融于汉族的时候,是中古汉语与西江原住民百越语结合的产物。
今广府话分布区域远古时居住有岭南三个古代民族:南越、骆越、西瓯。一九三七年编写的《邕宁县志》 ( 今南宁市旧属邕宁县) 记载:兹就当地日常交际, 而定为固有之音者则有四: 所谓官平土白是也。自中原南迁者为官话, 衍为平话, 来自广东者为白话, 余为土话。土话最古, 盖秦汉间土著之民所遗留也。然总以平话为流通。则平话实为我县言语之代表。
秦兵下岭南时,秦人与南越族相融合;粤西的西瓯族与桂东的骆越族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秦以后广西和广东居民密切沿江运输、贸易往来,急需在两粤(两广,清代前广东称为粤东、广西称为粤西)百越民族间产生大家共同交流的语言,白话就成为“大白话”,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语言。自此南宁就有了白话。宋代狄青平乱带河南山东人到南宁郊外,这时南宁郊外就有了平话。平话为外来语言受本地白话的长期强势影响,平话的原音已很大发生畸变,平话许多发言跟白话趋同,甚至可以交流,即使一些语言学家将平话列入粤语边远的一系。但讲平话的人进城都讲白话,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在南宁市区周围的地区白话成为进城必会必讲的语言。
四、崩坏:起源百科?
《崩坏起源》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一部科幻类网络小说,作者是想吃螺丝粉。
五、未知起源百科?
未知起源
美国 / 惊悚
内容简介
佩德罗-德-托罗和他的家人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一个拥有尖端技术的房子/掩体里。佩德罗想离开他用自己的财务知识帮助过的贩毒集团,这是他计划好的一切结束的夜晚。患病的10岁女孩莉娜突然来到安全屋,与此同时,一群将高科技与中世纪武器相结合的职业刺客也来到了安全屋。德托罗的家人似乎将被卡特尔屠杀,直到他发现凶手的目的:杀死无辜的女孩--这个女孩真的是一个无辜的孩子吗?
六、机兽起源百科?
在Zi行星有一群被称为机兽的金属生物体,有些拥有惊人战斗力,但它们必需得到由特别发电机产生的红色凝胶才可运作。该行星在古代曾经存在超高科技文明,却发生了一场被称为“众神之怒”的大灾难,当时有一部份人类逃到天空上,建立了天空之都
七、糖的历史起源?糖的历史起源?
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不同地区和文化都有自己的制糖方法和糖类制品。以下是糖的主要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1. 最早的甜味剂: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人们发现某些植物和果实,如蜂蜜、甜菜、甘蔗等,可以提供甜味。这些甜味剂在早期的食物和饮料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蜂蜜:蜂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甜味剂之一。在农业文明出现之前,蜜蜂采集的蜂蜜已经被用作食物和药物。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蜂蜜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甜味剂和食品来源。
3. 甜菜和甘蔗:在世界各地,人们逐渐发现甜菜和甘蔗是一种更加丰富、稳定的甜味剂来源。甜菜和甘蔗分别在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地区得到广泛种植。在这些地区,人们使用甜菜糖(主要是红糖)和蔗糖(主要是白糖)制作各种糖果、糕点和饮料。
4. 制糖技术的进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制糖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在古代,人们采用压榨、蒸发等简单方法提取植物中的糖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制糖,提高了制糖的效率和品质。
5. 全球贸易与糖的传播:糖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和调味品,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了全球贸易。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欧洲殖民者将糖带到了美洲、非洲和亚洲,促进了全球糖产业的发展。
如今,糖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糖果、糕点、饮料和许多其他食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开发新的甜味剂和替代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八、草莓历史起源?
草莓培育历史知道的人少之又少,现在世界三大草莓种植中心是欧洲,美国和日本,总产量加起来超过现在我们培育的草莓品种叫“大果凤梨草莓”,于1750年起源于法国,是由俩个美洲种“弗州草莓”和“智力草莓”偶然杂交得到,然后引种到英国和荷兰,19世纪英国人培养了,草莓开始发扬光大。
九、思南历史起源?
思南之名源于历史上的建置。《禹贡》荆州之属,春秋战国先属巴国南境,后属楚巫黔中地。
秦隶黔中郡,汉属巴郡涪陵县。汉末分涪陵县地置永宁县,治今思南。蜀汉改万宁县,为南中属地。
晋,万宁县仍属涪陵郡,郡治汉复县。
北周武帝宣政八年(578),以万宁县地置费州,亦名涪川郡。
隋初,废费州,开皇五年(585)于费州地置涪川县(今思南)。
唐初,属思州。贞观四年(630),分思州的涪川、扶阳2县置费州。八年割思州的多由、城乐2县来属。天宝元年(742)改费州为涪川郡。乾元元年(758)复名费州,州治涪川县(今思南)。领涪川、扶阳(今德江煎茶溪)、多田(今思南县境许家坝)、城乐(今凤冈东部)4县。费州属黔中道,治彭水县。
十、mri历史起源?
核磁共振是在固体微观量子理论和无线电微波电子学技术的基础上被发现的。核磁共振经过了 70 多年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在物理、 化学、医学、生物、地质、材料、能源领域的强大工具。
现代科学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如今液体核磁、固体核磁、核磁共振成像在理论上相互补充,在使用技术上彼此借鉴,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共同繁荣了核磁共振学科。
1882年
尼古拉斯·特斯拉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发现旋转磁场,奠定了电磁学理论基础,后来以他名字命名了磁力线密度单位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物理学界的重大贡献。
尼古拉斯·特斯拉
1938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伊西多·拉比(Isidor Isaac Rabi)使用分子束方法发现在磁场中的原子核会沿磁场方向呈正向或反向有序平行排列,而施加无线电波之后,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发生翻转。这是人类关于原子核与磁场以及外加射频场相互作用的最早认识。由于这项研究,拉比于1944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伊西多·拉比
1946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loch团队用感应法和哈佛大学的Purcell团队用吸收法几乎同时分别独立测得水和石蜡得核磁共振吸收。
Bloch
1950年代
美国科学家赫曼(Herman Y. Carr)获得了第一幅一维MR图像。他的博士论文发表于1952年,描述了在磁场中使用梯度的第一个技术,是磁共振成像的第一个例子。
Herman Y. Carr
1958年
穆斯堡尔发现了Ir原子核在低温下的r射线的共振吸收,它是原子核基态与激发态之间发生的核共振现象,穆斯堡尔在196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穆斯堡尔
1966年
瑞士Ernst团队发展了脉冲傅里叶变换NMR测谱方法,这一革命性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NMR测量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使高分辨率的NMR谱仪的应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Ernst也因此获得199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Richard R. Ernst
1971年
雷蒙(Raymond Damadian)发现了在磁激条件下,核磁共振对健康细胞和癌症细胞原子核的影响是不同的,它们从高能状态返回平衡状态时,癌细胞原子核所用的时间要长的多。1972年雷蒙申请了发明专利:探测组织中癌症的设备和方法。
Raymond Damadian
1973年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Lauterbur在Nature杂志上首先发表了一种叫“Zeugmatography”核磁共振成像方法的论文,紧接着Mansfield又发表了"选择激发序列"的成像方法,从此核磁共振成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核磁共振成像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属于三甲医院必备影像设备。
Lauterbur
Mansfield
结语: 这里仅仅记录了核磁共振发展中的一些片段,其实有大量科研和应用人员为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人,为核磁事业奋斗几十年。正是这些默默投入精力的科技工作者把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推向了快速车道。我们应该感谢所有已经和正在为核磁共振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