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歌剧百科? 送花历史百科?

bdqnwqk2023-11-26百科1

一、俄罗斯歌剧百科?

歌剧产生于意大利,随后传入欧洲各国。于18世纪传入俄罗斯,当时俄罗斯还没有自己的歌剧,都是在搬演其他国家的作品。19世纪才出现了“俄罗斯歌剧之父”格林卡、“俄罗斯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强力集团”等一批优秀的作曲家。俄罗斯作曲家开辟了新的歌剧创作领域,引入了新内容,为歌剧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它的多向性发展,为现实主义音乐的进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其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以及它独特的民族艺术性对世界艺术的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18世纪末俄罗斯音乐剧取得的艺术成就推动了俄罗斯歌剧在整个19世纪的迅速发展。在当时俄罗斯古典歌剧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人民思想的进步,歌剧的迅速发展成为思想运动时代的体现。受到先进教育理念影响的俄罗斯人建立了歌剧院,希望通过歌剧来表达人们的真实生活。但是因为沙俄皇室和贵族更倾向于西欧的歌剧题材,所以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当初的俄罗斯歌剧不仅要学习西欧歌剧的样本同时还要捍卫自己国家艺术的独立性。多年来这场艺术斗争成了俄罗斯歌剧存在的一个条件,也促成了它的发展,在之后的时期呈现给世人一个新的俄罗斯歌剧。所以说俄罗斯歌剧是在为认同自己民族艺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当地人们也称之为民主艺术。

19世纪末俄罗斯歌剧的发展开始处于危机时期。1908年柯萨科夫去世,俄罗斯主要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以及格拉祖诺夫都对歌剧创作不太感兴趣,正在努力写歌剧的青年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没有得到同僚的支持。十月革命爆发也没能推动歌剧的再一次发展。当时不仅在俄罗斯乃至整个欧洲,由于更多的先进思想和人民运动影响了古典艺术的发展。歌剧不能再被称为人民艺术,它的思想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社会,当时歌剧的颓势甚至影响到了早期经典的歌剧作品。戏剧艺术的固有特点是与现实生活关系的不可分割,这是由活生生的具体的舞台形象所决定的。人们生活的不断变化,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也应当不断变化。不是格林卡或者柴可夫斯基的歌剧作品音乐陈旧了,而是这些歌剧的舞台演出的美学陈旧了。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苏联成员国的民族文化以及中亚各国文化涌入俄罗斯,意味着俄罗斯古典歌剧发展的结束。

二、送花历史百科?

送花是起源于汉族的生养仪俗,用花来表达的语言实在太丰富了,收花人的您可曾领会其中的深意?要送花的你,又是否有点困扰?知道红、白玫瑰组成的花束的意义吗?知道探病时送百合要先作些处理吗?等等,要很好的表达和领悟送花的意义,才能更好的表达这种艺术。

三、俄罗斯皇室历史?

罗曼诺夫家族在俄国,一直都是于君主专制制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是从一个家族到一个国家,两者之间,也曾经出现了一些断层,也有相对对立的形式出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俄国曾经在1613年,通过了全俄缙绅会议,加强家族对国家的专制统治。可是在17世纪80年代,还是出现了一次重大的危机。

这次危机来源于家族本身,当时的沙皇阿列克塞,有两位妻子,分别诞生子女,在皇位继承上,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分支。

阿列克塞在去世之前,传位给第一位妻子生的儿子——费多尔,可是年仅14岁的新皇,体弱多病,在位只有6年就去世了。随后皇宫之内,于皇位的继承上,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后来举行杜马会议,临时决定,由费多尔的两位胞弟,16 岁的伊凡和 10 岁的彼得,同时掌管国家权力。

可是第一沙皇伊凡,也是疾病缠身,而彼得只有10岁,不得已只能由他们的姐姐索菲亚,担任摄政王。1689年,彼得发动政变,囚禁索菲亚,两位沙皇还是执政,从这里大家就可以看出,所有的权力全部在彼得的手中。

1696年,第一沙皇伊凡去世,彼得成为俄国的唯一皇帝。

这个时期,处于彼得大帝执政时期,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最受赞誉的帝王,也是俄国衰落的缔造者。

彼得大帝也有两位妻子,分别生下一儿一女。第一位妻子生的儿子阿列克塞,于彼得大帝性格截然不同,于1718年被彼得大帝以叛国罪处死,可是留下一个儿子,也就是彼得大帝的长孙。后阿里彼得大帝的第二妻子,生下的儿子也夭折。

处于健壮时期的彼得大帝,并没有想把皇位传给孙子。为了巩固皇权统治,他让孙子娶了一位德国的公主,也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入了德国皇室。正是彼得大帝的这个决定,让俄国皇室出现了第三支力量,让俄国走向衰落。

后来1722年,彼得大帝有修改了皇位继承法,强调皇位是君权神授,把王位的继承顺序和血统,全部排除在外,一切按照当时君主的意志决定,所有的臣民不得发对

这一条法律的出现,让皇位人人可得,正式的激化了皇室内部的皇位继承权的争斗。在加上由于皇室的联姻,从而导致,皇位的继承权争斗,走出了罗曼诺夫家族,延伸到宫廷之外,国家之间的博弈。

从1725年到1796年,俄国就出现了7位皇帝,分别是三男三女,可是让人惊奇的是,男性的沙皇都在位时间不上,几年甚至还有几个月的,女性沙皇则不得了,从几年甚至几十年。

这其中,还有一个特点,所有的男性沙皇,都是按照继承法,合法的继承人。而女性沙皇一般则是通过军事行动,强行占据沙皇的位置。女性沙皇,一般都缺乏管理国家的能力,他们执政国家,往往都是一个傀儡而已,让沙俄逐渐的走向了衰落。

彼得大帝去世之后,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通过禁卫军登基,成为沙俄第一位女皇。在位两年之后,他把皇位传给彼得大帝的孙子,也就是后来的彼得二世。在这期间,卡捷琳娜还规定,如果彼得二世无子嗣,皇位则由卡捷琳娜和彼得大帝的女儿继承。

可是到了1740年,真正的危机才到来,安娜在当女皇期间,曾经收养他的外甥女,而这个外甥女和德国联姻生下一个男孩,安娜就把这个男婴,定位法定继承人。

具有日耳曼血统的德国人,第一次成为俄国的皇帝。1742年,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发动政变,废黜伊凡六世,重新掌握俄国大权。因为伊丽莎白无子嗣,只能立自己的外甥荷尔斯泰因公爵为皇帝,也就是后世的彼得三世。

1761年,伊丽莎白去世之后,罗曼诺夫王朝女性继承人也绝嗣,从血统上来说,罗曼诺夫家族从俄国皇室血统中,彻底的消失

按照辈分,彼得三世只能算彼得一世的外孙,他具有德国日耳曼血统,上位之后,直接停止了对普鲁士的战斗,并建立同盟,这个决定极大的影响了沙俄的利益,导致国内贵族根本就不待见他。

1762年,彼得三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逼宫上位,成为沙俄的女皇,在长达34年的统治中,让沙俄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内局势相当的稳定,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仅次于彼得大帝。他上位之后,也预示着罗曼诺夫家族,彻底失去了沙俄皇位继承权

四、俄罗斯火车历史?

1851年11月13日,尼古拉耶夫铁路投入使用。该铁路于1843年6月8日开工建设,1855年完工,是一条从圣彼得堡至莫斯科的铁路。尼古拉耶夫铁路线是俄罗斯帝国第一条双向铁路,奠定了俄罗斯帝国境内铁路网的基础。对于19世纪的俄罗斯来说,尼古拉耶夫铁路是一个奇迹,它长达650公里。

五、俄罗斯近代历史?

封建奴役制的沙俄进化到工业盛行的苏联时期,俄罗斯迎来了军事和综合国力的飞速发展。然而,以总量搏西方质量的发展思路使得20世纪70年代开始,苏联过度注重军事发展而忽略民生使得经济进入停滞时代。

从1975年到1985年,腐败和篡改数据成为官僚机构中常见的做法,以献媚于当局制定的高生产目标,从而掩盖当时的危机。工商机构的官僚作风为企业层面处理运营问题加上了重重阻力。创新和效率一时间成了假大空和奢侈的代名词。

1986年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试图通过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主义经济来解决经济问题。然而,他的政策未能振兴苏联经济。相反,改革开启了政治和经济解体的进程,并最终导致1991年苏联解体。

二、失败的市场经济起点(1991–9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一场彻底的变革,从一个中央计划经济转向了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腐败和随意的私有化进程将主要的国有企业变成了政治上有联系的“寡头”,这使得股权高度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

同时叶利钦又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包括萨克斯在内的美国顶级经济学家的建议,采用了激进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休克疗法”。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开放物价、财政货币双紧政策和大规模私有化后,结果是灾难性的。到1999年实际GDP下降了40%以上,恶性通货膨胀摧毁了个人储蓄,犯罪和贫困迅速蔓延。

大多数国有企业在激烈的争论中被私有化,随后被内部人士以远远低于其价值的价格拥有。比如,苏联时期的工厂厂长通常会成为同一企业的所有者。在政府的掩护下,令人发指的金融手段被利用,使得商业和政府在关键职位上的一小群人变得富裕起来。然后他们中的许多人迅速将侵吞的国有财富投资到国外,产生了巨大的资本外逃

在经济崩溃和依赖短期借贷来填补预算赤字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收入的困难导致了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大借款国”,高达200亿美元的贷款出现危机时不仅俄罗斯国内资产遭到外资拼命抛售,就连IMF也为此蒙羞。

三、复苏一! (1999–2008)

受益于自然资源的丰厚,俄罗斯以惊人的速度从1998年8月的金融危机中反弹。复苏的主要原因是卢布贬值使得国内生产商在国内和国际上更具竞争力。

2000年至2002年期间,俄罗斯进行了大量的促进增长的经济改革,包括全面的税收改革,统一所得税率至13%;加之放宽管制的广泛努力急速改善了中小型企业的状况

2000年至2008年间,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重大提振。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一倍多,以美元计价的收入增加了八倍。2000-2006年间的消费信贷总量增长了45倍,促进了私人消费的繁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数从2000年的30%下降到2008年的14%

2007年,世界银行宣布俄罗斯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宏观经济稳定”。从2000年到2007年10月,俄罗斯保持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财政纪律,每年都有预算盈余。

四、复苏二 (2009–14)

2008年,俄罗斯的银行受到了全球信贷危机的冲击,但由于政府和央行的积极和及时反应,并没有造成长期损害。俄罗斯经历了一场剧烈但短暂的衰退,随后在2009年末开始了强劲的复苏。

经过16年漫长审批过程,俄罗斯于2011年加入世贸组织。英国《金融时报》2012年提供的调查显示,基于2012年GDP的增长、预算赤字和政府债务加2009年后债务、失业率等危机后复苏指标显示,俄罗斯在20国集团(G20)中经济表现第二,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同期《福布斯》杂志将俄罗斯列为最适合经商的国家之一。2008年以来,《福布斯》杂志多次将莫斯科评为“世界亿万富翁之都”。

2012年,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石油产品占出口总额的70%以上。这个经济模型似乎显示了它的局限性,在多年的强劲表现之后,2013年俄罗斯经济仅增长了1.3%。人们提出了几个原因来解释经济放缓,包括作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的欧盟(EU)长期衰退、油价停滞、工业产能缺乏和人口问题。邻国乌克兰的政治动荡加剧了不确定性,抑制了投资。

这些原因导致了俄罗斯本轮复苏周期遇到了瓶颈,致使2014年的俄罗斯经济危机2.0就此爆发。封建奴役制的沙俄进化到工业盛行的苏联时期,俄罗斯迎来了军事和综合国力的飞速发展。然而,以总量搏西方质量的发展思路使得20世纪70年代开始,苏联过度注重军事发展而忽略民生使得经济进入停滞时代。

从1975年到1985年,腐败和篡改数据成为官僚机构中常见的做法,以献媚于当局制定的高生产目标,从而掩盖当时的危机。工商机构的官僚作风为企业层面处理运营问题加上了重重阻力。创新和效率一时间成了假大空和奢侈的代名词。

1986年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试图通过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主义经济来解决经济问题。然而,他的政策未能振兴苏联经济。相反,改革开启了政治和经济解体的进程,并最终导致1991年苏联解体。

二、失败的市场经济起点(1991–98)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一场彻底的变革,从一个中央计划经济转向了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腐败和随意的私有化进程将主要的国有企业变成了政治上有联系的“寡头”,这使得股权高度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

同时叶利钦又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包括萨克斯在内的美国顶级经济学家的建议,采用了激进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休克疗法”。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开放物价、财政货币双紧政策和大规模私有化后,结果是灾难性的。到1999年实际GDP下降了40%以上,恶性通货膨胀摧毁了个人储蓄,犯罪和贫困迅速蔓延。

大多数国有企业在激烈的争论中被私有化,随后被内部人士以远远低于其价值的价格拥有。比如,苏联时期的工厂厂长通常会成为同一企业的所有者。在政府的掩护下,令人发指的金融手段被利用,使得商业和政府在关键职位上的一小群人变得富裕起来。然后他们中的许多人迅速将侵吞的国有财富投资到国外,产生了巨大的资本外逃

在经济崩溃和依赖短期借贷来填补预算赤字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收入的困难导致了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大借款国”,高达200亿美元的贷款出现危机时不仅俄罗斯国内资产遭到外资拼命抛售,就连IMF也为此蒙羞。

三、复苏一! (1999–2008)

受益于自然资源的丰厚,俄罗斯以惊人的速度从1998年8月的金融危机中反弹。复苏的主要原因是卢布贬值使得国内生产商在国内和国际上更具竞争力。

2000年至2002年期间,俄罗斯进行了大量的促进增长的经济改革,包括全面的税收改革,统一所得税率至13%;加之放宽管制的广泛努力急速改善了中小型企业的状况

2000年至2008年间,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重大提振。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一倍多,以美元计价的收入增加了八倍。2000-2006年间的消费信贷总量增长了45倍,促进了私人消费的繁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数从2000年的30%下降到2008年的14%

2007年,世界银行宣布俄罗斯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宏观经济稳定”。从2000年到2007年10月,俄罗斯保持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财政纪律,每年都有预算盈余。

四、复苏二 (2009–14)

2008年,俄罗斯的银行受到了全球信贷危机的冲击,但由于政府和央行的积极和及时反应,并没有造成长期损害。俄罗斯经历了一场剧烈但短暂的衰退,随后在2009年末开始了强劲的复苏。

经过16年漫长审批过程,俄罗斯于2011年加入世贸组织。英国《金融时报》2012年提供的调查显示,基于2012年GDP的增长、预算赤字和政府债务加2009年后债务、失业率等危机后复苏指标显示,俄罗斯在20国集团(G20)中经济表现第二,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同期《福布斯》杂志将俄罗斯列为最适合经商的国家之一。2008年以来,《福布斯》杂志多次将莫斯科评为“世界亿万富翁之都”。

2012年,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石油产品占出口总额的70%以上。这个经济模型似乎显示了它的局限性,在多年的强劲表现之后,2013年俄罗斯经济仅增长了1.3%。人们提出了几个原因来解释经济放缓,包括作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的欧盟(EU)长期衰退、油价停滞、工业产能缺乏和人口问题。邻国乌克兰的政治动荡加剧了不确定性,抑制了投资。

这些原因导致了俄罗斯本轮复苏周期遇到了瓶颈,致使2014年的俄罗斯经济危机2.0就此爆发

六、俄罗斯国号历史?

读俄罗斯历史,肯定会读到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这几个国家或朝代,要清楚了解俄罗斯历史,就必须严格区分这几个国家或朝代,那这几个国家或朝代到底有何关系?

  根据史学界对俄罗斯历史的划分,俄罗斯历史只有两个朝代,先是留里克王朝,后是上面提到的罗曼诺夫王朝,但这两个朝代都是以统治者的名字或统治家族的姓氏去命名朝代,不是正式国号,而上面提到的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俄罗斯帝国才是正式国号。

  莫斯科公国

  公元862年,东斯拉夫人的分支俄罗斯人的部落酋长留里克,在今天的俄罗斯城市诺夫哥罗德登基称,公元882年把国都迁到基辅,正式定国号“基辅罗斯”,这是后世划定的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由留里克王朝统治。

  公元1240年,蒙古帝国灭掉基辅罗斯,俄罗斯短暂被蒙古帝国统治。公元1283年,蒙古帝国认为扶植傀儡国家能更好统治这块领土,所以扶植了多个傀儡公国,其中一个傀儡公国就是莫斯科公国,仍然是留里克王朝的王室后人统治,国都莫斯科。

  后来蒙古帝国分裂出来的四大汗国逐渐衰弱,而莫斯科公国逐渐强盛。公元1480年,莫斯科公国的大公伊凡三世停止对钦察汗国的称臣纳贡,并且对其发动反击战,最后在公元1502年灭掉钦察汗国,统一莫斯科及其周边地区,这是形成现代俄罗斯的开始,也标志着俄罗斯人崛起。

  沙皇俄国

  莫斯科公国延续了近300年,期间东罗马帝国被强势崛起的奥斯曼王朝所灭,其末代公主逃亡到莫斯科公国,嫁给了伊凡三世,从此俄罗斯人就自称罗马帝国的继承者,绰号第三罗马(即罗马、神圣罗马之后的第三个罗马)。

  公元1547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认为此时俄罗斯人已经崛起,大公配不上俄罗斯君主,于是把大公改成沙皇,在罗马语里面相当于国王的意思,国号改成沙皇俄国。

  沙皇俄国建立后,留里克王朝只延续了两代沙皇,分别是伊凡四世及其子费奥多尔一世。公元1598年,费奥多尔一世去世,因为没有子女,也没有旁系家族成员,因此留里克王朝绝嗣而亡,沙皇俄国进入短暂的空位时期。

  罗曼诺夫王朝

  公元1613年,罗曼诺夫家族的米哈伊尔一世被拥立为沙皇,从而结束空位时期,此时的俄罗斯仍然是沙皇俄国,因为米哈伊尔一世的家族姓氏,他所建立的朝代就称为罗曼诺夫王朝。

  罗曼诺夫王朝有四代沙皇统治了沙皇俄国,分别是米哈伊尔一世、阿列克谢一世、费奥多尔三世、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双君主,这种现象叫共治)。公元1682年,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共同成为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但实权掌握在伊凡五世同母姐、彼得一世异母姐索菲娅公主手中。

  伊凡五世自幼体弱多病,而且智力低下,相反彼得一世自幼坚毅勇敢、器宇不凡,他不满姐姐索菲娅公主弄权,决心把实权夺回来亲政。公元1689年,年仅17岁的彼得一世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扳倒姐姐索菲娅公主,成为真正拥有实权的君主,公元1696年异母兄伊凡五世死后,结束共治,成为沙皇俄国唯一的君主。

  彼得一世是俄罗斯历史最伟大的君主之一,绰号彼得大帝,他亲政后励精图治,积极向欧洲强国学习先进的制度和技术,沙皇俄国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小国,很快发展为先进的封建大国。

  俄罗斯帝国

  公元17世纪末到公元18世纪初,瑞典是瓦萨王朝的统治下发展为欧洲强国,与俄罗斯就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发生多次战争,最后在公元1721年,彼得一世统治下的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打败了瑞典瓦萨王朝,从此瑞典在欧洲强国的名单中除名,被俄罗斯替代。

  俄罗斯彻底打败瑞典的同一年,彼得一世加冕称皇帝,把君主称号沙皇改成皇帝,把国号沙皇俄国改成俄罗斯帝国,从此俄罗斯变成了真正的帝国,并在随后的历史都是欧洲最强国之一。

  俄罗斯帝国延续了近200年,除了彼得一世,还出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大帝,世界历史唯一一位女性大帝)、亚历山大一世(打败了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等著名君主,但随着历史发展,俄罗斯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和制度问题,罗曼诺夫王朝统治出现危机。

  直到公元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俄罗斯帝国也随之结束,君主制在俄罗斯成为历史。

  综上所述,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各自之间有关系。

  莫斯科公国(1283年—1547年),因为是公国,所以君主称号是大公;沙皇俄国(俄罗斯王国)(1547年—1721年),因为是沙皇国(王国),所以君主称号是沙皇(国王);俄罗斯帝国(1721年—1917年),因为是帝国,所以君主称号是皇帝,三者先后传承,而罗曼诺夫王朝(1613年—1917年),统治了沙皇俄国中后期(1613年—1721年),以及整个俄罗斯帝国(1721年—1917年),随着俄罗斯帝国的灭亡而灭亡。

七、俄罗斯体育历史?

俄罗斯是体育强国以及体育大国这一点是大家毋庸置疑的,然后俄罗斯的体育发展到尽头,取得了这么多成就也是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众所周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法国人顾拜旦提议的,1894年第一届国际体育大会,俄国派出了代表参加。但是,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俄国却没有派出运动员参赛,当时只有14个国家参加,包括保加利亚。

八、德国俄罗斯历史?

历史上,俄罗斯帝国与德意志一些邦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名鼎鼎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德意志一位公爵之女。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内政外交功绩卓著,被尊称为“大帝”,是俄罗斯帝国历史上与彼得大帝并称的两位大帝之一。由于这些历史渊源,德国民众普遍对俄罗斯有着某种天然好感。

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总理府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幅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画像,她解释说,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女强人的典范。

九、俄罗斯历史演变?

俄罗斯是现在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俄罗斯历史的演变,从其名字上的变化就可以知道俄罗斯的演变。沙俄: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社会道路;但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成为资本主义最薄弱的链条的一环,成为1917年十月革命的爆发埋下了伏笔。苏俄:十月革命在列宁的领导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政权时期,也就称谓苏俄。苏联:1922年,苏联成立。苏联一共存在了69年的历史,1922年成立,到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俄罗斯: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阵营遭遇巨大挫折,分解后的这些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俄罗斯现在普京的领导下,有了恢复昔日的风采,是当今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十、俄罗斯东部历史?

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人习惯的叫法就是西伯利亚,这个地区面积真大,面积621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630多万,很多地方是地广人稀,荒凉无比。在16世纪末以前西伯利亚还不是俄国的领土,17世纪至19世纪时,沙俄东扩强占了我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是有了这些中国领土,俄罗斯在亚洲才有了立足之地。

伯力,改名哈巴罗夫斯克,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曾为中国领土,城区面积156平方公里,人口约120万。伯力是工业城市,以机械制造、造船、石油加工、木材加工为主,城内高楼大厦不多,大部分日常消费品和食品来自中国,经济上比其他远东城市要发达一些。

海参崴,清朝时为中国领土,俄名叫做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远东最大港口城市,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就驻在这里。城市面积为7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左右,海湾四周为低山,城市依山而建,已经成为俄罗斯三大旅游疗养胜地之一。